高三优秀作文欣赏:远去的鸿雁

文章 2019-07-23 19:02:59 1个回答   ()人看过

在宁静的芦苇荡,大雁飞来飞去。草虫的吟唱在枯荣中延绵。风起,吹皱一池清波,雨来,润湿沃野千里。大自然遵循着固有频率,一切都是如此平和安逸,我们就是从这种原始却自然的境界开始的。

中国的佛家与道家,儒家,就产生于这种平和超脱的自然。佛家主张“众生平等”,那么做为万物之灵的人只是大自然千总造化之一,与花草同宗,与虫鱼同族。因为所有的生物如同我们的手足,所以佛家主张“不杀生”。即使是对于饥饿的猛兽,佛会割下自己的肉去救它,而不是去杀戮,因为“万物皆有求生之本性。然善是人本性,故此。”

道家部队主张更偏重远人与人之间,讲求为人处世要“随意而成”,处世要“随意而安。”同样劝谏人们不要“违心”从事,此“心”,就是人顺应自然的本心。儒家强调“人之初,性本善”,从而提出“为人者当仁”。世界的本源应是善。

一个新生命的诞生,不是因恶而激发的,而是因为爱。下草在细雨的爱抚下茁壮成长,雏鸟在亲鸟的羽翼下破壳而生,我们更是父母的爱的结晶。因为善,才有爱,有温暖,有生命。

大自然是一个整体,有善心的人类有能力将爱散播。这一朴素佛学观念产生于洪荒的过去,然而这影响是否还在?看看我们周遭吧:

那哀吟的可可西里藏羚羊,在惶恐地躲避我们的枪口;那饥饿的乞儿,在可怜地领受我们的白眼;那饱受战争的难民,挣扎于生死之间而不为我们所知。我们怎么了?放弃了原本安逸快乐的生活境界,丢弃了善良的本性,将其他生命视为粪土私有财产,将和谐的自然变为弱肉强食的食物链,争抢着挤向最高一级,不惜代价只求结果。失去了善良的仁人之心,还能称做“人”吗?还能拥有“人性”吗?

一阵西风袭来,船的汽笛声打破芦苇荡的宁静,惊起了酣睡的雁群。它们展开双翅消失在天宇,只余一地羽毛,一声叹息。

“雁归来兮”!

[高三优秀作文欣赏:远去的鸿雁]相关文章:

顶一下 ()  踩一下 () 

 

本文标签:

[!--temp.ykpl--]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