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探稠油热采工业技术及发展方向论文
一、国内稠油开采及常用技术及特点
1.热水驱
注热水是注热流体中最简便的方法,操作容易,与常现注水开采基本相同。注热水主要作用是增加油层驱动能量,降低原油粘度,减小流动阻力,改善流度比,提高波及系数,提高驱油效率。此外,原油热膨胀则有助于提高采收率,从而优于常规注水开发,与注蒸汽相比,其单位质量携载热焓低,井筒和油层的热损失大,开采效果较差。
2.蒸汽吞吐
蒸汽吞吐是指向一口生产井短期内连续注入一定数量的蒸汽,然后关共(焖井)数天,使热量得以扩散,之后再开井生产。当油井日产油量降低到一定水平后,进行下一轮的注汽吞吐。一般情况下蒸汽吞吐后转为蒸汽驱开采。
3.蒸汽驱
蒸汽驱是注热流体中广泛使用的一种方法。蒸汽驱是指按优选的开发系统——开发层系、井网(井口)、射孔层段等,由注入井连续向油层注入高温湿蒸汽,加热并驱替原油由生产井采出的开采方式。
4.火驱
火驱具有能量效率高,能用于深、浅层油藏;产出水不需水处理便可利用;由于无需考虑井筒热损失,因此具有适宜于缺乏驱油能量的较深的薄油层油藏的优点。但火驱工艺复杂,操作困难,因此经济上风险性也比较大,成功的火驱油田也只能说明技术上是成功的,但采收率超过45%的也只是少数几个试验区,经济上成功的实例目前则更为少见。总之,对于火驱项目,在国外仍停留在向导试验阶段。
从20世纪初开始,热力采油已逐渐成为开采这类原油的有效方法。稠油分布范围广,由于蕴藏有巨大的稠油资源量而被世界各产油国所重视,随着热力开采技术的发展,开采规模在逐步扩大,产量在不断增长,稠油热采在石油工业中已占有较重要的位置。最近十年来,我国稠油开发以蒸汽吞吐开采技术为主,常规冷采产量所占份额很低。目前我国稠油油田的许多区块或油藏已处于高轮次蒸汽吞吐后期,随着蒸汽吞吐周期的增加,地层亏空加大,产量递减快,且地层存水多严重降低了热能利用,开采效益变差,已不能适应生产的要求。
二、稠油油藏采收率状况分析与评价
依据中国稠油分类标准,结合中石化股份公司热采稠油油藏的实际情况,以边底水活跃程度为标准,将热采稠油可划分成活跃边底水和弱、无边底水两种油藏类型,同时依据原油粘度,每种油藏类型又进一步划分成普通稠油、特稠油和超、特超稠油三种亚类,原油粘度范围分别为80~10000mPa?s、10000~50000mPa?s和50000mPa?s以上。目前股份公司熱采稠油动用活跃边底水和弱、无边底水油藏储量相差不大,分别占46.6%和53.4%。活跃边底水油藏以特稠油为主,开发单元21个,动用地质储量1.33×108t,占总动用地质储量的31.9%,年产油50×104t,采出程度15.2%,综合含水88.7%,标定可采储量2429×104t,采收率18.3%;弱、无边底水油藏特稠油以普通稠油为主,开发单元34个,动用地质储量1.43×108t,占总储量的34.3%,年产油185×104t,采出程度10.7%,综合含水82.3%,标定可采储量2846×104t,采收率19.9%。总的来说,边底水越活跃,标定采收率越低,随着原油粘度增加,标定采收率下降。
三、开展热化学驱基础理论研究
热化学驱提高采收率,其理论内涵是在蒸汽驱降粘驱替的基础上,利用化学复合体系降低油水界面张力、减少亲油油层的毛细管阻力,提高蒸汽或热水的驱油效率并降低粘度;高温防窜体系可抑制蒸汽的窜流,降低蒸汽流度、提高蒸汽的波及体积。在此理论指导下,可形成蒸汽/泡沫复合驱油技术、蒸汽/驱油剂复合驱油技术、蒸汽/薄膜扩散剂复合驱油技术、热/聚合物复合驱油等技术。加大关键技术攻关,形成开发技术系列,加大关键技术攻关,如氮气泡沫辅助蒸汽驱技术,水驱后普通稠油油藏转蒸汽驱提高采收率技术,水平井蒸汽驱技术,中深层热化学吞吐技术,浅层稠油蒸汽驱技术,超稠油蒸汽驱技术,形成开发技术系列。分阶段、分层次开展先导试验。
四、结论
考虑到油藏地质的复杂性、稠油流体的多变性以及各种开采技术本身的局限性,我们应该因地制宜地选取不同的开采技术,或加以综合利用,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克服某一项技术的局限性和不足,进一步提高原油采收率。同时应加强对稠油油藏剩余油分布的研究,做到有的放矢,对症下药。随着稠油开采的进行,含水率也在不断增加,为了提高开采效果,应该考虑稠油开采和调剖堵水工艺相结合,而不是只考虑降低原油粘度。大力发展冷采技术和微生物采油技术,克服传统热采技术带来的环境污染、高消耗以及低效率等不足。总之,稠油开采的核心问题是,如何有效降低原油的粘度,增加其流动性,从而实现高效开采,同时对环境污染小,能满足油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要求。
参考文献:
[1]刘文章,稠油注蒸汽热采工程?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
[2]岳青山,稠油油藏注蒸汽开发技术?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
[3]唐瑞江.稠油采油工艺的探索试验及应用研究.油气采收率技术
本文标签:
[!--temp.ykp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