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儿童教育论文

文章 2019-07-23 17:24:06 1个回答   ()人看过

导语:对于留守儿童教育,大家有怎样的论述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留守儿童教育论文,供各位阅读和参考。

留守儿童教育论文(1)

一、目前留守儿童存在的教育问题分析

1.学习成绩不容乐观

留守儿童在山区农村往往由自己的爷爷奶奶或者是外公外婆看护,他们的文化水平偏低以及文化觉悟不高,导致了留守儿童的成绩不好。通过对山区农村留守儿童学习成绩的调查发现,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出现两极分化问题,学习成绩好的留守儿童往往是因为他们的监护人对其进行严格的管理和指导,让留守儿童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而学习成绩差的儿童,往往是监护人关心不足,认为学习是没有用的,不注意对留守儿童学习兴趣的培养,没有让留守儿童形成正确的认识,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

2.不好的行为习惯

很多农村的留守儿童由于从小缺乏完整的家庭教育,养成了不好的行为习惯。这主要归结为留守儿童往往不听从年迈的监护人劝导,认为自己的爷爷奶奶不能理解自己,更有甚者不但不听从长辈的教导还顶撞自己的长辈。大部分留守儿童宁愿与自己的朋友去家乡以外的地方玩乐,也不愿意听从长辈的教导,从而出现了留守儿童不听管教、违反校规的现象,尤其是正处于叛逆期的男孩子,逃课上网,结伙闹事。正是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缺失,让留守儿童养成了不好的行为习惯。

3.情感教育的不足

目前,留守儿童存在十分严重的心理问题,主要是由于孩子的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缺失,尤其是父爱的缺失。通过对留守儿童的调查发现,大多数儿童难以感觉到幸福,并且会产生负面情绪,加之农村德育教育和心理教育的缺失,让留守儿童遇到情感和心理问题时无处倾诉,渐渐变得自卑、沉默寡言,不愿与人交流,加之,随着父母外出打工时间的延长,心理问题更加严重。此外,部分学生出现严重的性格问题,不懂得与人和睦相处,并对别的小伙伴存在敌意,这些问题的出现都要归结为学校教育的不完善,无法及时发现留守儿童的心理变化,让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越来越严重。

二、留守儿童出现教育问题的原因分析

1.学校因素

留守儿童出现教育问题,主要归结为教育理念的不足和师资队伍的不完善,如部分农村学校违背教学理念违规收取借读生,让留守儿童无法接受公平的教育,甚至部分贫困儿童无法获得受教育的机会。另外,农村学校对留守儿童不够重视,没有充分关爱他们和帮助他们,让留守儿童无法感受学校教育的温暖和教育的公平性,从而让他们觉得学习是无用的,只是在浪费他们的时间,打击了留守儿童的学习积极性,使山区留守儿童的教育出现问题。

2.家庭因素

由于留守儿童的父母的外出打工,使留守儿童的第一任老师由父母变成爷爷奶奶,爷爷奶奶将自己的人生观念传授给留守儿童,而爷爷奶奶的观念往往是陈旧的、落后的,如认为学习是没有必要的,劳动才是最重要的。正是留守儿童的父母关爱不足,没有让留守儿童形成正确人生观念和意识形态,或者说留守儿童是输在教育的起跑线上。

3.社会因素

由于农村的精神建设相比于大城市还十分落后,没有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不良的社会风气让留守儿童的发展偏离正轨,逐渐迷恋上网络游戏,加之山区农村教育和监护力度的不足,留守儿童可以轻易出入网吧,导致留守儿童误入歧途,山区农村教育难以顺利开展,出现了许多教育问题。

三、结语

留守儿童的出现是由于人口流动和城镇化进程造成的,是难以根除的社会问题,如何正确的处理留守儿童问题,不仅关系到儿童的健康成长和家庭关系的和睦发展,更关系到国家的稳定,为此,相关研究者要充分认识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采取有效措施解决留守儿童教育问题。

作者:钟晓琴 单位:庆市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里仁镇中心校

留守儿童教育论文(2)

一、留守儿童教育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

在儿童成长过程中,儿童与父母的沟通、来自父母的关心,对其心理的健康发展起着重大的影响作用。儿童心理健康的关键是要有良好的家庭心理环境,留守儿童由于生活在一个特殊的成长环境里,长期与父母分离,缺乏交流,因而更容易出现一些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突出地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自卑。自卑心理产生于人际间的比较。留守儿童经常看到其他同学朝夕与父母相伴,有人关心和疼爱,而自己却没有,相比之下必然会感到失落和自卑,不爱说话,不爱和别人交往,自卑内向。自卑感是一种负向的情绪体验,严重影响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二是逆反。留守儿童有自己独特的体验和感受,其内心较其他儿童更敏感,对老师及监护人的管教更容易产生抵触情绪,总感到有人在欺负他,压抑难平。这种负面的情绪极易使他们产生较强的逆反心理,以自我为中心,不听从正确的管教,与老师及监护人对着干。三是任性。任性并非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在后天的生活中,他人对其合理或不合理的要求盲目满足造成的一种心理特征。这主要是由于祖辈监护人不知道如何对待孙辈们的各种需求,过度溺爱、放纵造成的。

(二)道德品行方面的问题

留守儿童的父母长期在外打工,没有办法照顾孩子,大都对孩子产生了比较强烈的愧疚感。于是,他们就用“金钱+物质”的方式来弥补孩子缺失的亲情。这极易使孩子滋生好逸恶劳好、拜金主义等思想,形成享乐主义和功利主义的人生观,他们只知道单向接受爱,不知道去施爱,对家人、师长、邻居、朋友冷漠少情,缺乏社会责任感。再者,由于监护人年龄较大或者是忙于农活,精力有限,对留守儿童物质上给予的多、精神上关心的少,品行上溺爱的多、教育上引导的少,无暇顾及留守儿童良好道德行为习惯的养成,也很难与留守儿童进行思想交流,一般的是放任自流。这样长期缺少有效的管教,有些留守儿童的道德品行处于自然放任的状态,缺乏必要的自律性和自觉性,道德意志薄弱,交往了一些不良少年,形成了一些不良的习惯,如吸烟、喝酒、赌博、沉迷上网等,有的甚至触犯了法律。

(三)安全方面的问题

关于留守儿童安全事件的报道有很多。农村留守儿童的监护人往往认为只要让孩子吃饱穿暖就尽到了责任,而且学校、家庭之间存在安全衔接上的“真空”,留守儿童在校外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成了“自由人”,同时由于孩子自身在心理上缺乏防范意识,生理上也没有足够的自我保护能力,因此,这些孩子的安全受到严重威胁,极易成为不法分子的目标。根据公安部的统计:农村留守儿童已成为受各类犯罪侵犯的高危人群,其中,留守女童容易成为性侵犯的对象,并且留守女童在性侵犯面前是最措手无助的,犯罪分子也往往最容易得逞。此外,留守儿童发生溺水、车祸、火灾、触电等意外而致伤致残甚至死亡的比例远高于其他儿童。除了以上这些来自外部的伤害,有些留守儿童还面临另一种安全问题,即离家出走。留守儿童的父母都在城市打工,他们想念父母,向往城市生活,再加上在农村缺少管理和控制,于是,他们就会离家出走,想去城里找父母但却走失,从而加大了安全问题发生的可能性。

二、解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面临问题的建议

(一)政策方面的引导

1.打破僵化的户籍管理制度的束缚

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根本措施是结束留守,但是我国目前的二元户籍管理制度极大地制约着农民工及其子女的就业、教育、社会保障等多个方面。因此,应尽快打破这种僵化的二元户籍管理制度的束缚,制定政策,使农民工承担与市民同等的义务,享受与市民同等的权利,给农民工与市民同等的国民待遇。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农民工与其未成年子女长期分居两地的状况,让越来越多的留守儿童结束留守生活,与其他孩子一样享受与父母生活在一起的权利。

2.加强政府统筹管理

在目前无法改革户籍管理制度的情况下,要加强政府统筹管理,加大社会支持的力度,提高农民工的待遇,增加城市教育设施,改善农民工子弟就学条件,降低收费标准。有条件的城市可以利用已有的教育资源开办寄宿制学校、假期学校等,为农民工将孩子带在身边生活和学习创造条件。

3.加强乡镇文化建设

乡镇应加强文化建设,拨出专项经费建图书馆及体育活动场馆,同时下大力气整治学校周边的环境,打击违法经营的电子游戏室、网吧等,从根本上消除对孩子的各种精神污染,给农村留守儿童创设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

(二)加强农村学校建设,充分发挥农村学校的作用

1.尽量实施寄宿制度

尽量实施学生寄宿制度,加大对农村留守儿童的监管力度。留守儿童白天在学校有老师的监管,下午放学后离开学校,本该由父母管教的时段,现在却是空缺,是极易出现问题的时间。如果实行寄宿制,让学生24小时在学校里学习生活,由学校集中监管,这样既监督了孩子的学习,又照顾了孩子的生活,同时又保障了孩子的安全,避免了很多问题的发生。

2.建立留守儿童的管理档案

没有条件实行寄宿制的学校,可以为农村留守儿童建立特殊档案,对留守儿童分类登记备案,掌握每一个留守儿童的学习与生活情况,不但随时能与孩子的父母及监护人联系,而且对留守儿童的父母及监护人也起到了督促作用。

3.开设一些有针对性的课程

学校应该根据农村留守儿童的特点,开设一些有针对性的课程。如道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安全教育等方面的课程。有条件的学校可设立心理辅导教师,对留守儿童的各种心理问题进行疏导,帮助他们解决各种困惑,培养其健全的人格,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使其能健康发展。

4.开展各种有益的活动

学校要开展各种文体活动及有益身心的活动,使留守儿童能排解心中的压力,加强自身的教育。可以请一些德高望重的学者、道德模范或是外出打工的家长来学校作报告,传递正能量,以自己的亲身经历教育学生,培养他们的集体主义精神及积极向上、自强不息的精神。

(三)家庭应重视对留守儿童的教育

1.父母要把子女的教育放在头等重要的位置

父母要把子女的教育放在头等重要的位置,克服困难,尽可能地创设条件将孩子带在身边,正确处理创收与教育子女的关系,不能以牺牲孩子的成长来换取眼前暂时的收益。在确实没有条件将孩子带在身边的情况下,更要注意与孩子的沟通,常给孩子、监护人、老师打电话,及时了解孩子各方面的发展情况,同时也让孩子时刻感受到父母的关心和爱护,以促进其身心健康成长。

2.提高留守儿童的监护人的认识

留守儿童的监护人要认识到良好的家庭教育对儿童成长的重要性,对于留守儿童不能只是“重物质、轻教育”,让孩子吃饱穿暖就行了,要尽可能地为留守儿童创设一个良好的家庭学习环境,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经常与学校的老师联系,随时了解孩子的学习和表现,注意教育方式,对孩子进行及时地引导教育,促进孩子快乐学习,健康成长。

留守儿童教育论文(3)

一、学校方面

第一、学校要奉行“一岗双责”的安全责任理念。学校所有职工人员,除了自己的教书或行政等职责外,都需要主人翁的精神参加到安全文明校园的创建活动中,扎实的落实在实际工作中。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把安全文明教育切实的渗入进去,潜移默化,寓教于乐。

第二、学校与家庭要建立好“留守儿童”的个人档案,由学校统一部署管理。由此了解好儿童的家长和监护人等的信息,加强与他们的沟通,完善学生的寄宿制。另外需成立“留守儿童”的家长学校,对其监护人进行培训,协助委托监护人掌握正确的家教方法,及时了解他们的生活和学习动态,切实关爱儿童。

第三、实施责任帮扶制度。可以在学校开展“扶贫扶志活动”,以及学生间的“手拉手”传递爱心活动;另外可建立“留守学生奖学金制度”,制定相应的奖学金奖励制度,对学生的生活和学习给予一定的帮助和鼓励。

第四、学校要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增强他们内在的信仰和激情,提升学生的精神文化素养,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使其正真的有一个快乐的学习环境,身心发展都得到应有的关怀与体恤。

二、家庭方面

第一、父母在外出打工之前要多考虑孩子,尽量做到以孩子为先,如果两人都出去的话要安顿好孩子的生活教育问题,也可一人外出,一人留家照顾孩子。外出回家后,应多到学校及邻居等处了解孩子各方面状况,定期电话联系监护人和老师,掌握子女心理和学习情况,随时关注孩子的成长情况。在交流方面,要积极鼓励孩子认真学习,给予他们心灵方面的正能量。切忌过度的物质满足,防止物质的弥补给子女给子女的越轨行为制造温床,导致他们无法抵制外界的诱惑而走上歧途。

第二、父母要委托好监护人,尽可能避免监护人(除父母以外)漠视孩子交流思想的要求,或是放任孩子,或对孩子的态度十分冷淡,或是对待孩子粗暴等情况的出现。孩子幼年时期的心灵极易受到创伤,受创之后的心灵很难抚平,给孩子找好监护人是重中之重。

第三、监护人要有饱满的热情参与到学校为留守儿童所设立的各项集体活动中,定期参加法律知识的宣讲课程,切实履行自己的职责,不能仅仅做到保证孩子不被饿着或冻着,要切实关注他们的心理发展以及人身安群;此外,要提高自身文化素养,让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作风和学习习惯,更好地为他们的前途着想;主动与学校、留守儿童的父母保持联系,共同探讨教育孩子的方法。

三、社会方面

第一、社会媒体要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发挥共青团组织的积极作用,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发展目标,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加大对留守学生的关爱力度。

第二、成立“关爱留守儿童”的民间组织。成立一些“关爱留守儿童社区服务队”等,建立关爱留守儿童帮扶目标责任制,在全乡镇范围内树立”一家人“的思想认识。如成立专门的留守儿童学习的助学基金会,汇聚权社会有爱份子的力量,资助那些渴望上学却因经济原因无法上学的孩子完成学业。

第三、正真贯彻以先富带动后富的方针政策,中西部经济发展的差距,使西部的贫困农民工都外出务工,社会应动员起来,形成良好的互助风气,加大对西部经济的投入,中西部经济发展起来了,外出农民工少了,留守儿童自然也就少了。

第四、企业要帮助员工做好生活安抚。企业员工由于长期在外工作,对留守儿童关心甚少,企业可以自身或与周围相关企业协调,向有关部门申请联合办理一个针对留守儿童的教育机构;同时企业员工也要进行引导和教育,定期开展员工素质提升教育工作。

四、总结

儿童是祖国的未来,留守儿童问题的解决机制,需要我国教育机构不断完善教育体制,更需要社会各方面的通力合作。目前,留守儿童问题亟待解决,不仅要努力改善他们的生活和受教育环境,还有给他们的思想里注入积极健康的生活热情,身心健全的青少年才是祖国未来的缔造者。我国是农业大国,农村经济发展好了,“三农”问题正真解决了,新农村正真实现了,我们构建和谐社会的步伐就稳健了。

留守儿童教育论文(4)

一、保障留守儿童吃得好是寄宿办学的重心

民以食为天——留守儿童在校生活的质量事关孩子的健康成长,时刻牵挂着父母的心肠。我们学校始终把保证学生在校吃得好作为办学工作的重心,重在把好“九道关”确保学生吃得安全放心,即把好体检关,严禁有传染性疾病的人员从事校园食品加工销售工作;把好采购关,确保所采购的食品物美价廉,从源头上杜绝腐烂变质、三无食品进校园;把好储藏关,按照“先进先出,不易储藏的先用,腐烂变质的及时清理坚决不用”的思路保证食品储藏环节的质量;把好加工关,确保加工按程序,落实蔬菜、肉类按规定时间浸泡清洗,厨具按规定分类存放,杜绝问题食品进入加工程序,确保食品隐患逃不过加工关;把好消毒预防关,做到厨具、餐具、工作衣帽等一天三消毒,采取人防技防并举的办法阻隔病毒入侵;把好试餐关,加工好的饭菜经过试餐观察,待试餐人员没有异常后再用;把好留样关,对饭菜要足量留存,按规定保管,万一存在食品问题,便于查根找源,采取有效措施;把好就餐关,提高师生饮食安全意识,发现饭菜有色变、异味的,当即停用,确保万无一失。除了确保饮食安全之外,还要保证师生吃得饱、吃得好,吃得营养合理、健康科学。为此,学校成立伙食管理委员会,细化每周食谱,科学配餐,时常变换饭菜花样,精心调剂饭菜口味,保证学生的营养质量。

二、保障留守儿童住得好是寄宿办学的保障

住得好是广大务工经商群众对留守儿童寄宿制办学的重要期盼。为保证留守儿童在校住的质量,我们彻底排除宿舍床铺、水电等隐患,通过精细化管理,确保学生住得安全有序。为保证学生住得和谐温馨,班主任、生活教师担当留守儿童的“爱心爸妈”,晚上定时巡查寝室,为喧闹的学生留下叮嘱,为熟睡的学生掖好衣被,为想家的学生送去亲情。每天早晨按时督促学生起床叠被、打扫卫生、刷牙洗脸、摆放物品、整理内务。为给寄宿生营造温馨舒适的居住环境,我们更注重寝室文化的打造,寝室四壁由学生自己动手适当装饰点缀,各寝室由学生自己命名,如“智慧轩”、“亲情家园”、“梦想小屋”、“温馨阁”、“心灵驿站”等,让留守学生从心灵深处找到家的温馨。

三、保障留守儿童学得好是寄宿办学的核心

我们五中的学生大多来自农村,家长自身文化水平不高,且又长年务工在外,家庭教育几乎为“零”,处于情感“断乳期”的孩子在学习上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面对这一实情,保证留守儿童学得好自然成为我们五中办学的核心。为保证留守儿童在校学得好,我们首先从打造教师的高效课堂、兴趣课堂入手,大力抓好预习指导,备课、上课的质量,通过丰富课堂内涵,打造魅力课堂,提升学生课堂学习的参与率和学生预习、课堂学习的实效。充分发挥留守儿童寄宿在校时间长的优势,全面落实素质教育,使这些孩子学中有乐,乐中去学,在轻松愉快中增长知识,培养能力。抓两头促中间是我们学校提升留守儿童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众所周知,课堂不调动后进生的学习激情,他们不仅不主动参与课堂,还会交头接耳,东张西望、心猿意马,甚至会成为课堂教学的“破坏者”。多为后进生喝彩,对弱势学生要善于细心观察,善于“短”中见“长”,不失时机地发现后进生的闪光点,使他们在认可、赞扬和尊重中树立起自信。

实践证明,给学生自信是成功教育的第一秘诀。尤其在留守儿童关爱工作中,教师常用欣赏的目光、赞赏的话语激励着学生,用宽容的心态接受孩子,从而使进步的学生更有自信,让受挫的孩子不再气馁。井小雨同学父母长期在广东打工,一直由奶奶照顾,由于缺少父母的关爱,再加上性格内向,一直寡言少语,不爱与同学交往,自卑心理异常突出,课堂上很少举手发言,课外更是沉默寡言,成绩越来越差,脾气越来越暴躁,心理偏差越来越大,班主任观察到这位同学的变化后,故意找他聊天,试图打开他的话匣,但他总是被问一句说一句,从不主动搭讪。

课堂上,老师尽量多找他回答问题,课外,主动找他聊天。这天,他突然告诉班主任,他爸爸妈妈的心愿是让他考上大学,但现在成绩不好,父母又不在身边,自己还有没有希望?班主任不失时机地肯定了他,还给他讲了很多名人成功的小故事激励他,并表扬了他表现好的地方,如字写得很认真,心地善良等,还把自己的电话主动告诉他,让他有困难就联系……每当这位同学成功时,班主任就不失时机地鼓励他……一句句温馨的话语、一次次不足道的勉励帮他树立了自信,驱散了他的沉默,帮这位同学找回往日的活泼与快乐,帮他焕发了学习的激情!不放弃每一个后进生,鼓励他们踊跃参与课堂,是我们抓良好的班风学风的重要保障。我们坚持发挥优等生的帮带作用,使其他学生学有目标,追有方向,使班级乃至校园充满活力;“两头的学生”都抓住了,中间生前有示范,后有“追兵”,自然而然就有了踊跃学习的正能量。

四、保障留守儿童健康成长成为寄宿办学的新课题

为保障留守儿童健康成长,我们学校重点在“三多”上下功夫:一是多沟通,走进留守孩子的心灵。沟通是打破留守孩子心理瓶颈的重要渠道。诸多留守孩子心中的喜悦无人欣赏,委屈无处倾诉,这是导致他们孤僻、叛逆,存在心理隐患的重要原因。为畅通师生沟通的渠道,我们学校对“留守儿童”逐人建立亲情关爱档案、动态掌握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方面的情况,对品德行为有偏差、心理有障碍的“留守儿童”及时给予心理疏导,增强其心理调适能力。通过设立“心理咨询室”、“心语信箱”、“倾诉信箱”、“视频聊天室”、“爱心广播站”、宣泄室、综合活动室等,鼓励学生通过亲情电话、电子邮件、视频等与家长、亲朋保持经常性情感交流与沟通,让"留守学生"的心里话有地方说,委屈有地方诉,心结有地方解。

沟通的渠道畅通了,学生有了倾诉、交流、宣泄的阵地,生活自然不再枯燥、心灵自然也就不再孤单了。二是多教育引导,培养孩子良好的成长习惯。习惯养成品质,品质决定人生。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卫生等习惯,学会自律、自立、自理、自强,从小打下良好的人生基础。三是多关爱,真情感化。通过开展结对帮扶、送温暖活动等让留守儿童感受到社会爱意,家庭的温暖,让他们笑对生活,自强不息,阳光而快乐,真正把寄宿制校园办成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温馨爱巢!总之,寄宿制教育是时代的呼唤,群众的期盼,社会的需要。办好这项得民心、顺民意的民生工程需要我们学校的努力,更需要政府的关注,社会的支持!

顶一下 ()  踩一下 () 

 

本文标签:

[!--temp.ykpl--]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