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论文
摘 要: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以表扬、奖励为主,使学生自我表现的心理得到最大的满足。学生词语积累多了,扫除了生字的障碍,对阅读就会产生更大的兴趣。指导得法,持之以恒,重视点滴积累,学生的阅读能力就会不断的提高。
关键词:阅读能力 阅读兴趣 课外阅读
人类交往需要每个人都要具备听、说、读,写的能力,无论是口说,还是笔写都是以自身的语言储存为基础的。我们要积极创造条件,指导学生多读书,并采取多种形式进行交流。只有不断熟悉语言,积累语言,才可把古今中外的语言精华内化为自身语言。而这就必须要求学生有广博的阅读面。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就要加强学生的阅读指导,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养成阅读习惯。
一、因势利导,培养阅读兴趣
随着信息时代、多媒体时代的到来,电视、电脑和大量的影像占据了我们的神野,塞满了我们的耳朵,正在形成阅读能力的学生也不例外。这对发展学生的阅读能力增加了不利的因素。心理学研究指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兴趣是学生主动积极阅读的基础。因此,首先要重视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可以根据学生爱看动画的特点,鼓励他们看动画故事书、儿童漫画书,并告诉他们,这些内容书里都有,而且更细致、更精彩,还可以反复地看。只要自己去看书,书中故事层出无穷。逐渐把学生从爱看电视引向爱看书本。当学生阅读的兴趣激发起来后,就要适时地向他们推荐恰当的课外读物,进行必要的阅读指导。比如:根据每天所学的课文,向其推荐一些相关的文章,让他们运用课堂所学的方法去阅读、去体会。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体验阅读的快乐,从而形成良性循环,建立起阅读的兴趣。
二、加强课堂阅读训练,积极积累语言
1、精读课文,品味词句,感悟课文中蕴含的思想和情感
现代教学模式是"以掌握祖国的语言为目的,以熟读背诵为手段。"阅读教学淡化内容分析,加强朗读,背诵训练。新大纲指出:"小学各年级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重视语言的积累。"要把多读作为学生理解课文的主要手段,在读中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课堂上要读得多,读得好,要指导学生一边读,一边要想,要"三到"--眼到、口到、心到。而在读的过程中,去感知语境,想象课文中的所描绘的景物和影像。脑海里就会产生一幅幅图画,读出形、读出意、读出神,更要读出情感。对精彩的文段更要精读熟读,要细细品味,通过品析词句来实现积累语言,从而加强阅读的效果。
2、累积词汇,举一反三
学生从上学起,就开始接触到了许多优美的课文。然而说话,作文时却"语言贫乏。"那是因为学生对课文所出现的语言材料,仅仅停留在朦胧了解和机械记忆的层面上,还未能使其内化为自己的语言。
语言训练的重要目的在于贮存丰富的语言材料。比如积累词语这件事情,可以通过找近义词和反义词,仿写词语等方法引导学生学习新的词语,有利于积累语言材料。如由"笑盈盈"可以引出"笑吟吟"、"笑哈哈"、"笑眯眯"等词语。学生的词语理解能力会不断提高,会将部分词语转变为自己的语言,这就产生了由一词带出更多的词语。如"甜津津"可引发出"甜滋滋、乐滋滋"等词语。还可以用搭配词语的方法来积累词语,如"悦耳的铃声",可引导学生完成"( )的雨声,( )的风声,( )的读书声。"等词语搭配,从而唤起了学生的记忆,让学生积累到更多精彩的词语。
三、拓展课外阅读,夯实语言基础。
提供阅读图书的目录,养成写读书笔记的好习惯。
在课外阅读训练时,学生和家长常常不能较好地选择图书和刊物,即降低了学生的学习效率,也对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不利。教师要有计划有选择地为学生提供读书目录。目录不宜太多,要结合学生的知识和接受能力,分阶段有步骤地向学生推荐。这样才能确保学生课外阅读的有效性和保护学生的阅读兴趣。
课外阅读要有要求,不能泛泛地读,要要求学生每周利用双休日读几篇好文章,同时建议学生准备一本读书笔记,读文章时要摘录其中的好词好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除了鼓励他们订阅《小学生语文报》等学生能读懂易看的书报和优秀的刊物,让学生自行阅读,并鼓励学生们将刊物、书籍和报刊等互相交换阅读,同时向其他同学介绍优秀的文章和书籍。在学生阅读的过程中,老师要及时给予帮助,指导学生写读书笔记,摘记优美的词句,写出简单的心得。在掌握了读书的基本方法后,再放手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兴趣有选择地多读多看、拓展学生的视野。在作文评讲课中对作文中能用上恰当的好词和佳句的学生给予表扬。同时不定期地举办读书交流活动,对学生的读书表现给予评价和鼓励。这些措施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积累语言的积极性。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以表扬、奖励为主,使学生自我表现的心理得到最大的满足。学生词语积累多了,扫除了生字的障碍,对阅读就会产生更大的兴趣。指导得法,持之以恒,重视点滴积累,学生的阅读能力就会不断的提高。
本文标签:
[!--temp.ykp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