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物理教育中的创新论文
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唤醒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使他们想创新,敢创新,会创新。是当代教师必须深入探讨研究的新课题。
物理教学中创新不但表现在教育模式和教学方式上的创新,还要求将教育的中心体现在挖掘学生的创新能力上。这就要求教师转变思想,接受新的教学方式,一方面保留传统教学中的优越性,发现原由教学中存在的弊病,另一方面要求教师积极转变思想,力求教育创新,了解创新内涵和在传授知识与对学生的智力开发不断创新。要切实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改革,其根本就是进行教育模式的创新,打破传统的灌输式教育模式,探寻物理教学的新方法。因此,必须从教学者的教育创新开始,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
1 实现素质教育,更新教育观念
在我国,学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主要场所以及接受思想教育和意识培养的主要渠道是课堂教学。长期以来,物理教育的教学模式一般也是以课堂教学为主,实验教学为辅。然而,这种教师、课堂、书本为中心,以讲授、灌输为主线的教学套路的教学模式,已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在物理教育方面,实现物理教学和创新教育的结合,首先就必须要求教师自身强化创新意识,从根本上更新教育观念,以素质教育的为指导思想,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根本目的,实施启发性教学,更变传统的填鸭式教育,把知识的理解和应用作为学生学习的目的,而不是考试的用具。
要更好实现创新教育,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关键是要教师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的理解程度和适应能力,因材施教,以学生为中心,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重视设计引导学生的学习活动,以相应的创新思维熏陶,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不断激励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实验、归纳、类比等手段提出种种假设或猜想,使学生逐步学会运用假设或猜想的方法解决问题,同时重视在教学中再现前人是如何创造、发明的,让学生在前人走过的轨迹上,经历失败和成功的磨砺,体会成功的喜悦。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观察作为一种有目的,有计划,较持久的知觉,是人们全面,深入,正确地认识事物的一种过程,是学生认识世界,获得信息和汲取知识的主要途径。教师在教学中应该鼓励学生多观察周围的事物,在脑海里多出现几个“为什么”,并认真思考,积极讨论。观察的本身也是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例如:英国物理学家法拉第和科拉顿分别进行了电磁感应的实验,结果法拉第获得了成功,而科拉顿却错失良机,这就是观察的一个好例子。教师在教学摩擦起电中同种电荷和异种电荷的关系时,教师可以请三位同学在讲台是演示:两个带正电电荷的关系,两个点异种电荷的关系,两个带不同电荷的关系。让同学们通过观察实验现向自己总结出: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这样的教学模式打破了传统教学中教师直接教授,获得了更大的收益
3 诱发好奇心理,鼓励质疑提问
人们对问题的探究,往往从好奇开始的,正是由于好奇心,引导着大量优秀的科学家去探索、去创造。教学中要使学生保持旺盛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脑海中经常出现“为什么”三个字。从而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大胆质疑,让学生在学习中找到乐趣。例如:教学《压强》一节时,先提出问题:为什么图钉做成帽大钉尖呢?为什么砍柴时先把刀口在砺石上磨一磨呢?为什么大卡车后面的轮较宽呢?为什么书包背带要做得宽一些呢? 先让学生产生好奇心理,再引导学生思考,加深对新课的理解,对新知识的运用。如,教学“大气压强”一节时,教师将甲试管装满水,再把乙试管(口径比甲试管稍小一些)放入甲试管,在提问学生:“将它们倒置过来,乙试管会掉下来吗?”学生不加思素地回答:“会掉下来。”教师请一位学生上台演示,结果观察到乙试管不但没有掉下来,反而会向上运动。这一现象与原知识结构产生矛盾,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立刻调动起来。
4 重视物理实验,培养创新意识
在物理实验教学中,重视实验的创新与探索,设计问题的情境,显承知识获取的过程,实施:“实验、启恩、引导”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物理实验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操作能力、创造能力的特殊功效。教师可以让学生自行设计小实验。例如:在教学摩擦力是,让学生自己设计不同物体与小木板间的摩擦系数。学生设计了不同的方案,有水平平面滑动的,有斜而上运动的,有在粗糙毛巾上运动的。然后让学生用弹簧秤读数来测出摩擦系数。又如:在自由落体运动的教学中,教师可让学生观察一些落体运动后,由学生分析这些运动的共同特征。提出这些落体是否是重的落的快,轻的落的慢”由学生设计简单的实验来说明。同学们议论纷纷地设计了很多的方案,最简单的是将质量差异较大的两块从同一高度,同一时刻释放。听落在桌上的声音是否有先后之差。这样的实验教学注重了学生的参与,让学生在实验中找到乐趣,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5 训练正确思维,探索发现问题
思维是大脑对客观事物间接概括的反映,创新思维不仅能揭示客观事物的本质和内在联系,而更重要的是能产生出新颖的、前所未有的成果。创新思维可以改变固有模式影响下思考方法,将思维带入新的方向,另辟稀径,探索并发现新的问题,促进了人们在考虑问题的时候从不同角度进行思考,也增加了解决问题的路径。在学生学习中,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研究探索问题的欲望。使得学生能够思维舒畅、思想敏捷,使各种智力和非智力的创新因子都处于最佳活动状态,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因此在物理教学上,对初学物理的学生,他们对学科的缺乏认识,学法上尚未入门,也无法形成正确思维,更不可能有科学合理的创新思维。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就要解决好“开头难”的问题,这就要求教师要不断的引导学生对所要研究的物理现象进行多方位观察,提出问题,通过“讨论探究”进行分析,推理等一系列动手动脑的实践、思维活动过程,达到解决问题、学好物理知识的目的。结合课程内容和学生实际,通过以学生为主体的直观演示启发、“设疑启发、引趣启发、攻难启发和求变启发等的选择,做到对象精巧练,尽可能把讨论探究的问题,设拟的新颖有趣。在教学中可以引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理现象来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在经过理论指导,帮助学生理解现象产生的原因。不仅直观、生动、形象化,而且在判断和推理的思维过程中大大增强和激发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结束语
总之,作为基础教育的物理教学,在培养学生学习习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创新思维上,就必须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物理学科的特点,在客观规律的基础上,摆脱旧式教学的“依葫芦画瓢”模式,尽力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创造性思维的火花,为学生营造活泼,乐趣的学习氛围,进一步激发自我创造,自我研究的欲望。使其掌握独立的学习方法和思考方式,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学会创新。用创造性教育,教学活动,为培养更多的创新型人才作出应有的贡献。
[浅析物理教育中的创新论文]相关文章:
本文标签:
[!--temp.ykp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