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体育教学问题现状与发展对策论文

文章 2019-07-23 14:37:26 1个回答   ()人看过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基本理念指出:“‘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和习惯。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帮助学生学会体育与健康学习。关注地区差异和个体差异,保证每一位学生受益。”近20多年来,我国青少年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持续下降,已经引起了国家和社会的关注。如何加强农村中学体育教学策略,使学生掌握运动技能,发展体能,逐步形成健康和安全的意识以及良好的生活方式,促进学生身心协调,全面地发展。笔者结合农村中学教学现状,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和尝试。

一、剖析农村体育教学的现状与问题

1.从校园体育场所和教学设备分析,农村学校体育基础相对比较薄弱。农村中学达不上国家标准,几乎没有规范的运动场,比如:画线跑道、绿茵茵的足球场,相配套的体育器材和安全防护措施。有的学校限于校园面积太小,就连日常的广播体操难以列队、排队,逐渐取消。

2.应试教育带来的弊端。很多学校都是为了本校学生的中考质量,抓文化考试,忽视了体育运动。甚至为了教学质量,学生运动时间太少。

3.学生重视不够。工业社会发达,学生家长九成以上都在外地打工,有的学生形成懒惰习惯,怕晒太阳,怕苦怕累,家里爷爷奶奶也管不了。

4.体育课法制不夠健全。教师怕出安全问题,怕惹祸上身,学生一旦出安全问题,家长就抓住一条“是学校出的安全问题”。教师宁愿少布置体育实践。

二、针对现状,提升体育教学的策略

(一)转变观念,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1.体育锻炼能使人体运动系统健全。人体运动系统生长发育的完善程度,是决定人的体格壮实健美、运动能力强弱的重要因素。经过体育课学习,养成体育锻炼习惯,能促进骨骼的生长,使骨横径变粗,骨密质变厚,骨的质量提高。在同龄人中经常进行体育锻炼的孩子比不锻炼的孩子要高两厘米。

2.体育锻炼能提高循环系统的功能。人体通过循环系统,向全身输送氧气和营养物质,促进身体的发展和维持生命的活力。经常锻炼的孩子和不爱活动的孩子对比,在安静时,前者的心率一般每分钟65次左石,后者心率一般每分钟75次左右。进行同一种等量活动后,恢复安静时心率情况所需的时间是:前者一般需2~3分钟,后者需要4~5分钟。这说明,体育锻炼可增强心脏和心血管系统的功能。

3.体育锻炼能提高呼吸系统的功能。体育运动时,呼吸系统加速工作,提高了工作效率。特别是经常参加剧烈活动的孩子,肺活量能增大,呼吸的节奏和效果明显提高。

(二)转变策略,形成体育锻炼习惯。

1.发挥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教师是体育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示范者,学生模仿的对象。教师上课前、上课中、上课后都应严格遵照上课程序,贯彻上课常规,杜绝安全隐患。比如长跑接力赛,跑前必须组织学生热身运动。学生运动,教师观察及时发现问题。一次长跑热身运动,笔者就观察到校园绿化种树挖坑,种树工具占据跑道,立即提防学生绕道而行,避免学生被绊摔跤,跌断手脚。上课中,教师科学安排教学过程,规范准确地讲解示范动作技术,并且加强练习方法的指导。让每一个学生每一节课,都能掌握基本的技能与方法,享受体育课成功的喜悦。

2.有规划地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培养学生锻炼习惯,一是培养学生科学地进行身体锻炼,二是培养学生把体育锻炼作为日常生活的一种需要,成为一种习惯。《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指出:“重视教学内容的基础性、选择性及教学方法的有效性和多样性,注重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引导学生掌握体育与健康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增强学生体能,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合作精神和交往能力等,为学生终身参加体育锻炼奠定基础,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发展。”在科学锻炼身体的前提下,其实体育锻炼时间和场所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学生分组合作锻炼,组建组长和组员,按能力高低和体育特长合理组建。比如早晨晨跑,能力高的做冲锋组领头雁,跑去荒山、田野,带领各组安全有效跑步。其他课后时间可以组织各种游戏,如踢毽子、跳绳、立定跳远、俯卧撑、上下蹲、跳山羊和打羽毛球等等。

全民健身运动,提高国民身体素质,是全社会的呼唤。针对农村体育教学,师生都应转变观念,提升锻炼方法,规范锻炼方式,激发锻炼兴趣。教师要重视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体育价值观和责任感的教育,培养学生刻苦锻炼的精神,促进学生主动参与体育活动,造就学生“四肢发达,头脑同样发达”的新型人才。

顶一下 ()  踩一下 () 

 

本文标签:

[!--temp.ykpl--]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