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解决能力培养的小学数学教育论文
[摘要]小学数学教育要达成的目标就是要贯彻素质教育思想,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能力。问题解决能力是小学阶段素质教育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也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点。小学生正处在能力发展的关键阶段,此时关注对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能够让他们在知识掌握方面更加的扎实,与此同时,还能够帮助学生突破诸多数学问题的学习难题,实现创新能力的发展。
[关键词]问题解决;小学数学;培养
问题解决能力培养教学是小学数学教育的一项根本任务,要求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将问题作为根本载体,通过运用恰当的提问和解疑方法对学生进行综合能力的锻炼,促进学生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增强,也让学生的数学学习动力被充分激发出来。为了保证教学质量与效率,数学教师要注意对传统方法进行改进,丰富数学教育内容,合理设置数学问题,加强对学生问题思考的引导,让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得到根本提升。
一、合理提问,激发问题意识
数学学科本身存在着大量的疑问,而这些问题需要被不断地发掘和利用,以便为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发展提供载体。在实际教学中,可以是教师直接提出疑问让学生思考,也可以是鼓励学生大胆地提出自己的疑惑,提高学生的提问主动意识。不过不管是哪一种提问方法,问题的质量是关键,只有保证问题合理和富有针对性,才能够让学生的问题意识被充分激发出来。高质量的数学问题必须具备这样的条件:趣味性强,可以引起学生的思考欲望,增强对学生探究解决的吸引力;拥有实际意义,可以推动学生学习与教学进展;理解简单,针对性强,提出的时机恰当。问题意识的培养必须循序渐进,于是可以先从教师提问着手,当学生具备一定的问题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后,再鼓励学生自主提问和自主探索。例如,在教学比的基本性质时,教师可以提出:比的基本性质和我们以前学习到的分数和商不变的性质存在着哪些关系?它们有哪些相似和不同之处?这样的问题可以让学生主动思考,回忆和复习以往学习到的数学知识,更能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当学生掌握了基本数学概念知识后,教师可以增加提问难度,列出问题让学生解决。如小明看一本故事书,已看页数和总页数的比是2:5,已知故事书总共是120页,那么已经看了多少页?这样的问题可以让学生利用自己已学知识进行解答,也能够将学生的问题意识引向深入。
二、主动参与,调动主体热情
数学问题的解决贯穿数学教学全过程,而且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他们消化教材知识,进行学习创新的过程。要想真正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就应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到问题的解决活动中,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解题能力得到充分锻炼。为了更好地提供教学保障,保障数学教育的有效性,教师需要注意改革自身的教育观念,把学习自主权交到学生手中,激励学生大胆探究和主动思考,而不是一味地将学生限制在一定的思维框架当中。为了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教师可以为学生营造一定的问题情境,鼓励学生在其中全身心地投入,并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例如,在教学比例时,为了引导学生掌握用比例求解知识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一个实践操作的问题情境:为学生提供已知长度的木杆、测量尺,让学生运用实际长度和影长之间的关系,用比例的方式求解出旗杆的实际长度。教师设置的问题行径具有明显的实践操作性的特征,因而能够引起学生的主体参与兴趣,让学生灵活应用比例的相关知识解决实际生活当中的应用题,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应用的乐趣。
三、联系实际,促进问题解决
生活是一个广阔的学习平台,也是学生知识应用的天地,在生活这个与学生息息相关的空间当中,学生可以更好地运用数学知识,也可以深入地进行数学发现,因而能够对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进行深层次的锻炼与培育。假如教师一味地对教材当中的内容进行直接讲授的话,会让学生对数学产生畏惧的情绪,也无法锻炼学生的应用能力。为了激发学生的应用意识,让学生认识到数学知识,在解决生活中问题方面发挥的积极作用,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为学生提供与生活密切相关的数学问题,在学生解决问题的同时,鼓励学生总结思路和解题方法,养成用数学看待生活问题的习惯,培养利用数学思维思考生活的能力。例如,在教学分数时,教师可以为学生设置贴近生活的解答题,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促进学生问题思考与解决。如小芳有10个苹果,小明有6个苹果,小芳比小明多几分之几?要想让两人个数相等,小芳需要给小明几分之几?问题解决能力是小学生必须具备的一项数学学习能力,对学生的整个学习生涯来说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力,因而要将问题解决能力培养作为数学教育的重点,增强学生发现、分析以及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为了激发学生问题意识,小学数学教师要将问题贯穿于数学教学全过程,保证问题设置的合理性,同时引起学生的主体参与,让学生亲身经历问题解决过程,总结解题思路与技巧,锻炼解题能力,实现数学素质跨越式发展。
本文标签:
[!--temp.ykp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