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经验与心得参考

文章 2019-07-23 13:49:39 1个回答   ()人看过

先做一下自我介绍,本科文科类,一战跨考经济类,没有报辅导班,数学144。很早就在想如果有机会成功,我一定要写出自己的体会,以供后来人参考。可以说今年的数三并不难,144并不算太高的分,我的东西也不能尽信,大家作为参考就好。以下主要分三块随便谈谈。

一、关于教材

数学基础不太好的不能直接上考研辅导书。一定要好好看看几本基础教材,如高等数学(同济版)、线性代数(同济版)、概率统计(浙大版)。其中很多内容是数三不要求的,大家可以下载11年的数三大纲对着复习,以前也有专门划出范围的帖子。

考研的辅导教材我都用的最常规的,可见用什么书并不重要,关键是要好好利用。用公认的书有这一点好处,不用去担心自己书的内容是不是不够好、偏门等等,然后想换书。

李永乐老师的《复习全书》,怎么说呢,这本书500多页,第一遍啃是很痛苦的,我每天只能10页。都说它很基础,但是我并不觉得,而且对于考研来说,这本书完全够了。很多例题很有难度,我第三遍都还啃不下来,这种题考研也是明显不会考的,但是对自己的要求要高一点,一定要动笔做,要求自己理解,做难一点的题对锻炼思维很重要。后面的习题还好,比例题简单,但是第一遍做仍然有我不会的。总的来说,高数的题我自己能解决的可能是60%左右,线代概率80%吧。

《基础过关660》也是李永乐老师的,很多人说没必要专门练选择填空,但是我觉得反正选择填空做来快就买来练了,我觉得这书很不错。之后模拟真题时,选择填空都能40分钟左右搞定,每次也最多错一两个吧。

《历年真题详解》还是李永乐老师的。这书可以说分两部分吧。一部分是套题,也就是按年份编的,大家可以用来模拟。它的答案解析又是按专题编的,也就是说你模拟完套题要对答案要按照题目下面的页码翻。虽然有点麻烦,但是这样的好处是,在你第二遍做真题时,按着答案解析的专题做,你能知道这一个知识点有哪些题型,自己需要掌握到什么程度、掌握哪些题型。

《经典400题》仍然永乐大帝,这本书有点难,其实我现在都不知道这本书对我的帮助到底有多大。计算量很大,但是题目的解题方法并不奇怪,我做题挺慢,没有掐时间严格模拟,每套题都用4小时左右做吧。平均分110多,4套120多。要说对我有帮助也只是在思维的训练上吧。

《陈文灯15题》我只做了4套,怎么说呢,简单的题太简单了,难的题很难下笔,高数大题难题不少,而且明显是考研题不可能考查的,线代和概率太常规,好像有两套是130多。比400题简单一点,但是同样跟真题差距大。

《合工大最后五套题》由于前面3套没有答案,我就做了4、5两套,总的感觉是很新颖、很灵活,跟真题很接近,考查内容差不多,题型分布也差不多,但是比真题稍难。

二、时间安排

我之前有看过入门视频,蔡高厅老师的高等数学,讲得很细致,像高中老师一样一边讲一边写黑板。这是完全的入门视频,几乎就是对着课本照本宣科,不是考研辅导,零基础的同学可以考虑。大学开过数学课的可以直接跳过,而且我建议如果自己能看懂书的最好不要看视频,节约时间,后期才能主动一点。

5月之前是打基础的阶段,最好把几本基础教材吃透,看1-2遍,选择性地做课后习题,因为学数学不能不动笔,不动笔你就不知道自己是不是真懂了。看教材时定义、定理证明等要注意,数学的精髓就是由定义和已知定理推未知定理。掌握了这些,对于建立数学体系和掌握数学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非常重要。

6、7月份完成第一遍复习全书吧,每个题都要好好思考,多多动笔。

8月份完成第二遍复习全书+660题。

9月份第三遍,可以将定义、定理、公式、错题等总结到一个小本上,后期就不随时翻复习全书了,要翻公式定义什么的,小本子很方便。而且总结一遍对自己的理解和记忆也很有好处。

10月份可以开始做套题、模拟题、400题什么的。前期大家可能会有种感觉,就是学了线代忘了高数,学了概率又忘了线代,现在就是建立整体框架和感觉的时候。

11月份要开始模拟真题,严格按照考试要求进行,在纸上写下答案和所有步骤。步骤一定要很严谨,两天一套就好。

12月份按照永乐大帝的专题再做第二、三遍的真题吧。找一些接近真题的模拟题严格模拟。

最后半个月仍然要保持做题的手感,并且要复习错题、熟悉公式,不能因为记不住公式定理而丢分。

以上时间安排并不绝对,大家按照自己的实际情况酌情安排。但是要说明的是,前期打好数学基础的优势就在于后期你会因为你的数学而对你的考研充满信心,也可分出更多的时间给政治和专业课。

顶一下 ()  踩一下 () 

 

本文标签:

[!--temp.ykpl--]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