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是需要棒棒糖的孩子纪实故事

文章 2019-07-23 11:48:27 1个回答   ()人看过

在美国剑桥市的哈佛广场附近,有一条很短的街道——林登街,这条街的5号,是一幢古色古香的三层小楼,它就是哈佛大学心理咨询中心的所在。1990年到1992年,我曾在这里担任咨询员,为哈佛大学本科生与研究生提供心理咨询。

汤姆斯即是我的咨询者之一,他是哈佛大学文学系拉美文学专业的阿根廷留学生。直到现在,一看见“青年才俊”这个词,我立刻会想起他的样子——洁净的衬衫、英俊的脸庞、优雅的谈吐,举手投足间显示出良好的教养。

汤姆的自述:

岳先生,我遇到一个学习上的麻烦,很苦恼。您知道,我是读文学专业的,这个专业需要我阅读大量的书籍。一般来说,每堂课结束,教授都会向我们推荐两三本相关的书籍。我的问题就在于——我读书的速度非常慢。慢到什么程度呢?反正就是一个单词一个单词地读,读到后面想不起前面说的是什么了,又回过头来读,还常常分心,总是想到别的事情。等回过神来,已经不知道自己读到哪儿了,又得从头再来。有时候为了避免分心,我就大声地念出来,可还是没用。这样反反复复断断续续,读一页书,要花上两个多小时。通常上课的时候,教授会让我们就他推荐的书籍谈一谈读后感,我根本就读不完那些书,所以就无从谈起,压力真是特别大。可是越是着急,看书时越是慢越是容易分心。这几乎成了我学习中最大的困扰……

我首先对汤姆斯的苦恼表示理解,同时我也觉得困惑:他既然阅读速度这么慢,为什么会选择读文学呢?谁都知道文学系的阅读量大,他这样不是自己和自己较劲吗?于是我问他:“你回忆一下,你的这种症状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在学英文方面,有没有发生过什么让你很难忘的事情?”汤姆斯托着下巴想了好一阵子。

我不知道我的这种症状开始的确切时间,好像是慢慢发展起来的,可能以前就有吧。但是那个时候我的阅读量没有这么大,所以也就没有感觉。真正感觉到这种苦恼,是来哈佛以后。

至于在学英文方面有没有什么难忘的事情,你这样一说,我倒是想起来一件事,但是我不认为这件事和我的阅读速度慢有关系。我大概是在小学四年级开始学英文的,刚接触英文时我非常喜欢,而且也很喜欢我们的英文老师。可惜那位老师只教了我们一个多月,就换成了另外一位。我们对新来的老师自然很排斥,我就游说了另外几个同学联名写了一封信给校长,列举了新老师的许多毛病,要求将以前的那位老师换回来。我们都不知道,其实新来的老师是校长的先生。结果是老师没换成,新来的老师还知道了我们联名写信的事情,他自然对我有一些成见——这一点我很快就感觉出来了。

记得那时候他总是让我站起来读课文,我读得好,他什么赞许的话也没有,脸还是冷冰冰的;我读得不好,即使只是一个单词的发音没读准,他就会对大家说:“你们听听!你们听听!”还怪腔怪调地模仿我的读音,大肆嘲讽一番,让我非常难堪和愤怒。渐渐地,我觉得上英文课就像是受刑,提前一天就开始紧张了,同时对英文也开始感到厌恶甚至是恐惧……

在讲述这段往事的时候,汤姆斯神情平静,说起那位老师的语气像说起一个不相干的人一样,平淡又带着些许的冷漠。我倒是有些好奇:学英文既然给他带来那么多不愉快的感受,他后来的英文怎么学得那么好?众所周知,能进入哈佛大学,对英文的要求是很高的啊。在汤姆斯第二次来找我时,我问了他这个问题。

那位老师只教了我一年,后来又来了一位老师,那个时候我的英文成绩已经很差了。当时我想:如果我的英文成绩继续这样差下去,所有的人,包括那位嘲讽我的老师都会说:看哪,这个孩子天生是学不好英文的!我需要证明自己,证明那位老师的说法是错误的。就是出于这样的想法,我开始在英文上投入比在其他科目上多出很多倍的精力,成绩慢慢上来了。学习就是这样,一旦尝到进步的喜悦,就会越学越有兴趣。那一学期结束时,我的英文水平已经在年级里遥遥领先了。当时我觉得特别有成就感,特别舒心,特别解气,好像已经报复了那位老师一样。

就这样,我对英文越来越着迷,读了许多原版的英文文学书籍。大学时我主修英文,所以后来我就申请来哈佛,并且选择了文学作为自己的专业。

“你真够有毅力的!”我由衷地对汤姆斯表示赞赏。但是我心里还是有疑问:既然英文已经学得这么好了,为什么还会出现阅读障碍呢?这里面是否存在更深层次的原因呢?

在汤姆斯第三次来见我时,我从书架上随意抽出了一本心理学书籍,让他打开读给我听听。我当时的本意是想鼓励鼓励他,增强他对自己阅读能力的信心。他很合作地翻开一页读了起来,读得非常流畅,大概过了五六分钟,他突然停了下来,很兴奋地对我说:“我懂了!我知道这一段讲的是什么意思了!”然后开始滔滔不绝地给我讲他的理解。我赞许地频频点头,对他说:“你看,你不是读得挺好嘛,而且理解力也很棒!继续!”他又开始读,读了大概有五六分钟,他又停了下来,兴奋地告诉我他读懂了,给我讲他的读后感……当他第三次停下来的时候,我开始觉得有些不对劲了,问他:“你读懂了点儿东西怎么这么兴奋啊?这样一会儿停一会儿停的,这短短的一页书这么长时间还没读完呢!”汤姆斯怔了一下,忽然眼睛一亮,脱口而出:“您说得太对了!我平时在家读书也是这样,读懂了一点内容就要休息一下,开始奖励自己——看会儿电视啊,吃点儿东西啊,听会儿音乐啊,或者干脆就在床上躺一会儿,然后再继续读。读一会儿就要休息一下,总之读完一本书我要奖励自己无数次。我一直认为这只是我的阅读习惯,没有意识到问题出在这里。”

我试着给汤姆斯做分析:“虽然你一直在说对当年那位对你存有成见的老师已经淡忘了,但我想,那位老师带给你的伤害依然是你内心深处一个解不开的心结,你对他从来没有表扬过你肯定过你一直无法释怀。对于阅读本身,你需要鼓励,这种鼓励你在老师那里得不到满足,你就自己满足自己。这种自我满足不断强化,就会形成一种期望、一种习惯,最终形成一种障碍。”

汤姆斯陷入了深深的思考,良久,他轻叹了一口气,微笑着说:“也许吧。这让我想起小时候,每天晚上,母亲总要拿出一支棒棒糖作为奖品发给当天家中表现最好的孩子。那时候的我很顽皮,所以总也得不到那支棒棒糖,这让我很伤心。姐姐有时候会将她得到的棒棒糖送给我,我总是愤怒地骄傲地拒绝掉。长大了以后,我常常给自己买棒棒糖,看见了就想买,即使不吃,看着就挺高兴的。”

弗洛伊德说:精神分析的目标就是使人们找到无意识行为背后的有意识原因。有很多行为我们是下意识的,是习惯成自然的,是想也不想的,但这些行为的背后又隐藏着多少我们自己也不能参透的原因呢?人生中重大的愉悦和痛苦的经历,都会在我们的记忆深处留下积淀,这些积淀会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我们的行为和动机——分析这些行为以及行为背后的原因,真正了解自己和他人,这是一件多么有趣和有意义的事啊!

在接下来的几次心理咨询中,我训练汤姆斯在阅读中尽量将兴奋的感觉延后,不断减少自己“自我奖励”的次数。比如他以前读书时五六分钟就要停下来奖励自己一次,那么现在试着控制住自己兴奋的感觉,延长到15分钟,再延长到20分钟。通过这样一次次练习,最后达到不需要自我奖励就可以专心读书的目标。同时我还建议他去参加哈佛大学的“阅读训练班”,在那里学习一些阅读方法和技巧,以提高自己的阅读速度。当然这么些年来形成的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改变的,但只要汤姆斯持之以恒地去做,他的阅读障碍是可以消除的。

在对汤姆斯的心理咨询结束后的咨询手记里,我记下了他讲的那个“棒棒糖”的故事,并写下了自己的一些感悟:是啊,也许我们每个人,都是那个需要奖品的孩子,都需要鼓励和肯定。当我们从他人那里得不到这些时,有些人会陷入自卑和迷失自我的困境,有些人会自己鼓励、肯定自己。这是好的,但是当这种自我鼓励与肯定已经超越了原有的情境时,它的价值和意义有可能需要重新评估。这样想来,在平时的生活中,我们是不是应该不失时机地尽可能地给身边的人多一些鼓励与赞赏呢?我想是应该的——人生如此漫长,每一个生命个体都是孤单的,你、我、他,我们是相互影响密不可分的整体,我们是彼此的需要彼此的依靠,我们是彼此信心和力量的源泉。

顶一下 ()  踩一下 () 

 

本文标签:

[!--temp.ykpl--]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