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野生森林产品开发研究的论文
摘要:世界森林认证发展迅速。目前认证体系可以分为全球、地区和国家三个层次。我国政府森林认证立法起步较晚,挑战和机遇并存。森林认证包括林场管理、产销供应链和非森林木材产品认证,其中后者对我国森林认证具有深远的意义。结合世界森林认证体系发展历程和我国具体国情,对我国开发非木材林产品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森林认证;非森林木材产品(NTFP);有机野生森林食品;野生家种
伴随着全球性的森森野生资源的过度砍伐所带来的环境恶化、资源利用不当和生物多样化减少等问题的日益突出,森林可持续经营观念逐步成为世界林业组织和许多国家所接受的用于指导森林经营实践活动的原则。在我国,森林不合理利用还体现在森林野生植物资源保护力度不够,野生植物生存正面临着极大的威胁。
“回归自然”、“呼唤绿色”是现代人生活的主题,森林食品开发作为21世纪最具有生命力的朝阳产业和绿色环保产业。
森林认证是由非政府的民间组织发起,旨在运用市场机制来促进企业可持续经营森林,改善环境。林产品具有环境友好型及社会效益良好的两大优点,因而,森林认证工作在国际上已引起越来越多人们的重视。
森林认证在全球范围内发展迅速,不同层次的认证体系逐步产生。目前国际上的森林认证体系主要有3个全球体系、2个地区体系以及30多个国家或地区体系。
1森林认证体系介绍
1.1全球层次森林认证体系
(1)森林管理委员会(FSC)。FSC成立于1993年,总部设在波恩。FSC认证体系是最成熟和完善的森林认证体系,该体系确立了10项森林管理原则和标准,对世界其他很多森林认证体系的建立具有积极的参考作用。该委员会为非盈利性机构,其任务是认可一些认证机构在世界范围内进行林产品的认证,获得认证的林产品就可被贴上FSC标识,以便以市场消费者确认产品来源于有良好管理体制的森林。目前,FSC已经认可的认证机构进行评估、监控,以保证其胜任度和信誉度。目前在全世界的82个国际进行森林认证。
(2)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国际标准化组织总部设在瑞士日内瓦。1993年,国际标准化组织出台了环境管理系统行业标准ISO14000系列标准。这个标准不具体针对具体产品,只是确立一个整体框架,以便有关机构能将环境问题与他们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因此,1997年11月,来自30个国家的代表就提议的技术报告达成协议,从此ISO14000被广泛应用在林业产业认证。
(3)国际热带木材组织(ITTO)。1992年,ITTO通过了适用于国家及森林管理单位两级的7个标准和66个指标,并于1999年被编入国际热带森林组织文件《热带天然森林可持续管理量度标准及指标》。目前,ITTO具有31个生产国和26个消费国。ITTO仍在热带国家就森林管理单位级标准及指标进行实地试验。
1.2区域层次体系
目前,已经成型的区域体系有非洲木材组织(ATO)和欧洲森林认证体系(PEFC),这些区域体系是组织一个框架,在框架下各个国别认证体系相似,所以这些国家可以相互认可。
1.3国家或地区层次体系
目前世界共有30多个国家森林认证体系。其中著名的有国家体系中有美国林纸协会可持续林业倡议(SFI)加拿大标准协会(CSA)美国九大地区森林管理委员会标准、加拿大各省森林认证标准等。还有一些发达国家和森林资源丰富的国家出于对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的综合考虑,在国际标准化环境管理体系的影响下,也正在制订了适合自己国家森林资源监控认证框架体系。
我国政府重视森林可持续经营工作,有利地推动了林业的可持续发展。2003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对我国森林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2001年7月国家林业局成立的中国森林认证工作领导小组在全国多次举办了森林可持续发展和认证研讨班,促进了森林认证概念和知识的普及,该工作领导小组还与国家认监委共同组成森林认证工作组,起草《中国森林认证标准》等法规文件。
森林认证主要是强调森林经营和木材产销监管链的认证。在实践中,森林非木材林产品(NTFP)的认证,如森林蔬菜、药用植物等的往往容易被忽视。NTFP因其在自然界中自生自长,不受任何农药、化肥等有害物质的污染,所以一般都认为这些植物是野生作物,在国外一般也被默认为有机产品。来自这些植物的产品不但营养丰富价值高,而且保健功能齐全,药效显著,顺应了人们崇高自然,亲近自然的心理,因此,这些产品将越来越受到从业人员的重视和高端食品消费市场的青睐。NTFP在20世纪90年代掀起国际研究热潮,联合国粮农组织(FAO)、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和联合国世界野生动物基金会(WWF)等重要国际组织和机构都参与了当时的NTFP研究和开发。
森林认证有效地把森林可持续经营与木材的销售市场联系在一起。环境意识强的消费者希望通过只购买源自经营良好森林的木材产品和NTFP的意识和行动来支持森林可持续经营,保护森林环境。现已也有结果显示:NTFP也已经在为发展中国家,尤其是贫困地区的农民提供较高的经济来源、就业机会和在保障食物质和量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可以说,非木材林产品这一自然资源的利用与开发是与人类历史和文明同步的。
森林食品是指那些生长在森林中可供人类直接或间接食用的植物、动物以及它们的制成品。一般认为,森林食品可以划分为森林蔬菜、森林粮食、森林油料、森林饲料、森林药物、森林蜜源、森林香料以及其他等9大类。但按照1995年联合国粮农组织(FAO)的定义,其实NTFP除了包括以上所说的森林食品外,还包括其它16类非木质森林产品,这些产品也有很强的经济价值,在此不多赘述。
我国森林总面积已达到1125亿hm2,其中经济林面积已达到1600万hm2,尚有6700万hm2荒山和沙荒地可以因地制宜发展林业。当前我国所面临的农业耕地减少,人口数量增长和人们对安全食品需求增加等3个“不可逆转”造成人们对森林食品的消费量不断增加。因此,如果仅仅依靠大规模无序采集来增加市场供应量,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食物需要,这只能给农民们带来短期的经济效益,同时也必造成森林资源的极大的浪费、破坏森林环境和生物多样性。人类自出现之后就对森林具有依赖性,如原始人依靠森林中的果实和动物等为生,因此,森林最早养育了人类;时至今日,全球仍然至少有五分之一的粮、油、菜等食物要靠各类森林来提供。[
2对我国野生非森林木材产品(NTFP)开发的建议
我国农业历史悠久,在农业生产方面积累了大量宝贵经验,我们应充分利用这些经验,仔细研究森林野生植物特性,争取使其转向“野生家种”的集约化经营。目前我国野生森林产品开发具有科技转化率低、开发的范围窄、加工水平有限,因此对野生森林产品的综合利用效率低,市场出现造成资源浪费的现象,甚至盲目开发。
我国自2001年12月起正式成为世贸组织的成员国,这意味着我国必须开放农产品市场,对外国的商品和本国的商品一视同仁,必须用市场供求价格和质量参与国际竞争。在WTO框架下要扩大我国森林食品的出口,增加外贸收入,不仅要从提高产量上入手,更重要地是抓质量,增加产品的附加值。
我国科研工作者已经开展了大量有关森林食品方面的研究工作,包括了解森林食品国际贸易中的限制因素等。目前这些主要研究都集中在基础性研究,如森林食品资源调查、引种栽培等方面。21世纪以来,尽管随着中国国内对森林食品需求量日益增加,但这些森林食品仍然以流向发达国家为主。如何使国内市场也能够消费到优质的森林食品?作者就我国野生森林产品开发现状和市场前景提出以下建议:
(1)研究森林野生作物生长习性,进行有机或GAP栽培。优质非森林产品,包括是森林食品一直是林区农民出口创收的最好渠道之一。近年来在很多地方都已经建立了森林食品作物和常规野生蔬菜生产基地,研究这些作物在野生无污染状态下对土壤、水分、营养等的需要,从而达到人工创造适宜条件进行有机或GAP(良好农业操作规范)栽培,保持其原有的野生风味。但要使我国森林食品成功进入欧美等发达国家的消费市场,生产者还必须按照这些国家的政府认可,且消费者认同的标准来组织生产和加工,然后申请认证。
国际认证与国外认可产品质量认证标志紧密联系在一起,因此,通过国际认证不仅可以满足政府对森林环保的要求,而且可以使提高其产品的附加值,同时还可以不断提高森林经营者和经营单位的经营管理水平。根据林产品认证体系标准,这些产品不少可以直接申请森林认证体系内的NTFP认证,但国际上十分推崇有机和GAP认证的产品,而不是NTFP产品。
有机和GAP两种认证是目前普遍被发达国家的政府和消费者接受的国际标准认证。有机认证把作物病虫草害和土壤肥力管理看作是生产过程的关键,在管理体系上强调产品的有机完整性,从而达到防止有机产品受到污染的风险,达到维持可持续发展的目标。GAP认证上世纪末发展起来的一种农产品认证模式。它是在欧洲零售商自发组织起来制定标准后,通过第三方的检查认证和国际规则来协调农业生产者、加工者、分销商和零售商的生产、储藏和管理,从根本上降低农业生产中食品安全的风险。
(2)引种提纯复壮,实现人工栽植替代大部分野生资源。在大量野外调查和室内营养成分分析的基础上,筛选有价值的作物种类进行引种人工驯化,再从中选育具有发展前景的森林食品种类,扩大栽植。坚持天然野生资源由野生为主逐步过渡到人工规模栽培为主,保证产品的质量和原料稳定供应。在农业和森林专家们的努力下,逐步使森林食品资源开发利用由传统的野外采集向人工种植转变,并在人工种植品种和面积得到很大发展的基础之上,实现对野生资源提供大部分森林食品的替代。
(3)驯化植物品种,实行异地化种植。在中国不少山区和林区,农民在经济上对本地区的森林食品有着较大的依赖性。如果能够通过森林食品植物的人工驯化,实现并扩大在消费地附近种植这些农产品,那么在市场供应上就能够省去长途异地运输的费用和时间,就地销售,森林食品将会因上市快而早,鲜活度高、营养好而备受消费者喜爱。已有可靠证据说明在我国,生产森林食品的非木质树种在提高农民收入、发展经济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4)利用杂交遗传育种原理,培育优良抗性品种。野生森林作物通常具有普通作物没有的抗病、抗虫、耐旱、耐涝等优良特性,因此,是农业杂交育种的良好亲本材料,通过与当地同属或相似品种进行杂交可以释放出其蕴藏着的许多优良基因,从而可以培育出新的优良抗性品种,这无疑在丰富了育种遗传育种学的同时,也为森林食品开发创出了新思路。
(5)针对不同作物不同特性,开展森林产品精深加工。进一步开展全国森林食品资源调查研究、然后在根据市场等需要筛选出应用前景广和市场需求量大的野生森林食品植物进行等深层次研究。再根据市场和实际掌握的栽培和加工技术水平,建立一批上规模的森林食品栽培、加工、销售龙头企业,使产、供、加、销、运输、贮藏等各个环节有效衔接起来,使之成为山区和林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
参考文献:
[1]刘正祥,张华新,刘涛.我国森林食品资源及其开发利用[J].世界林业研究,2006,19(1):59-65.
[2]曾燕如,杜国坚.森林食品及其国际贸易和生产趋势[J].世界林业研究,2003,16(5):26-29.
[3]战立强.FSC认证对我国林产品出口的影响与对策[J].中国林业企业,2004(65):25-27.
[4]李怡.非木质林产品开发利用的历史沿革与趋势探讨[J].农村经济,2007(11):94-97.
[5]ZengYanru,ChengZhangfeng,ZhengNanzhong.ForestCertificationandSustainableDevelopmentofRuralAreasandtheEnvironmentinChina[J].
JournalofZhejiangForestryCollege,2007,24(3):266-271.
[6]石丽敏,楼肖成,赵军华,等.我国野生蔬菜资源的概况及研究现状[J].安徽农学通报,2008,14(1):152-153.
[7]易诚,宾冬梅,姜小文,等.森林食品资源的开发利用[J].林业科技开发,2002,16,(6):9-11.
[8]中国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开展森林认证工作的意见[EB/OL][2008-08-12].
本文标签:
[!--temp.ykp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