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寄生虫学检验理论与实践教学研究论文
摘要:目的通过临床寄生虫学检验理论和实践教学改革,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方法对理论和实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进行改革,然后通过考核和教学评估等方式评价教学效果。结果教学改革后,理论教学效果较传统教学有所提高;实践教学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标本观察的准确度较以往明显提高。结论根据临床寄生虫学检验教学要求与学生实际情况,对临床寄生虫学检验理论和实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进行改革,提高了学生对临床寄生虫学检验课程的学习兴趣,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临床寄生虫学检验;医学检验专业;理论教学;实践教学
临床寄生虫学检验是本科医学检验专业的主干课程,该课程除了介绍与人体有关的寄生虫的形态结构、生活史、致病特点以及在寄生虫和人体及外界环境因素相互关系的基础上,归纳寄生虫病的发生与流行规律外,还对寄生虫感染的实验室诊断做了重点介绍。在本课程多年的教学过程中,我们不断进行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改革,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本文是笔者承担临床寄生虫学检验课程的教学工作以来对该门课程教学改革的一些体会,现介绍如下。
1理论教学
1.1理论教学内容改革
临床寄生虫学检验这门课程由于寄生虫种类多,生活史较为复杂,且各虫种不同发育时期形态不同、寄生部位不同,所引起的疾病不同,其标本采集以及诊断方法亦不同,给学生的学习和记忆带来很大困难。本科医学检验专业教材《临床寄生虫学检验》以寄生虫在人体主要的寄生部位为序介绍各种寄生虫病及其检验方法,并重点介绍与临床有关的内容,例如实验室诊断技术、方法等。这种编排模式相对复杂,学生学习起来容易条理不清,不便于归纳和总结。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对教材内容进行了调整,先按照临床寄生虫生物学分类进行理论教学,让学生了解各虫种及其生物学归属,对常用的诊断方法粗略讲解,让学生有一个初步的认识。然后按寄生部位对寄生虫检验方法进行归纳和总结,让学生在生物学分类的基础上,清晰地知道哪些寄生虫寄生于人体的什么部位[1]。
1.2理论教学方法改革
1.2.1LBL教学法
以授课为基础的教学方法(Lecture-BasedLearning,LBL)是至今一直沿用的教学方法[2]。在临床寄生虫学检验教学中,总论和线虫部分内容,学生能集中精力听,课堂气氛也较为活跃,因此采用LBL教学法。但吸虫和绦虫部分,由于吸虫和绦虫生活史较为复杂,宿主较多,且每个虫种均有形态、生活史、致病、诊断、流行及防治等内容,学生就失去了起初的新鲜感,学习兴趣逐渐降低,因而不宜采用LBL教学法。
1.2.2PBL教学法
PBL教学法即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Problem-BasedLearning,PBL),此法是由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的Barrows教授于1969年首创[3]。我们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在教学中恰当引入PBL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结合问题展开教学。例如,在讲授“弓形虫”这部分内容时,首先引入目前世界上以及我国弓形虫正常人群感染率、吸毒人员感染率、精神病人感染率等数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提出相关问题,让学生围绕问题进行学习。
1.2.3CBL教学法
CBL教学法即以病例为基础的教学法(Case-BasedLearning,CBL),此法是在PBL教学法的基础上针对临床医学专业特点,旨在提升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而提出的新的教学模式[4]。例如,在讲授“旋毛虫”这部分内容时,首先引入病例:患者,男,28岁。与同事共食生拌狗肉。5日后出现恶心、呕吐、腹痛,伴有厌食、乏力、低热等全身反应而就医。血常规:WBC和EOS显著增高,按肠炎用抗生素治疗无明显好转。同餐者也相继发病,以食物中毒被医院收治。其后,同餐者均发生肌肉酸痛,以腓肠肌最为明显,眼睑及面部水肿,咳嗽。血清学ELISA查旋毛虫抗体,均为阳性,并于一患者肌肉组织内发现旋毛虫囊包,确诊为旋毛虫病[5]。围绕此病例,从感染来源、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等展开对旋毛虫的介绍。在CBL教学中,首先通过病例启发学生对后面要学习的虫种进行思考,然后带着问题结合病例进行学习,使学生由原来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思考,充分调动了学习热情,提高了学习兴趣[6]。
1.3教学手段改革
在临床寄生虫学检验教学中,不断改进教学手段,从挂图结合板书教学,到现在利用多媒体教学。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和普及,极大地丰富了教学内容,节省了教学时间,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将多媒体与传统教学手段有机结合起来,能充分发挥各自优势,提高教学质量。
1.4理论教学考核方式改革
临床寄生虫学检验一直采用传统的考试方式,题型为名词解释题、填空题、选择题、判断题和问答题,选择题以单项选择为主。我们在此基础上增加了病例分析题,且调整了各题型分值所占比例。其中选择题与检验师(士)资格考试题型一致,让学生逐步适应检验师(士)资格考试题型;案例分析题旨在培养学生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
2实验教学
临床寄生虫学检验实验教学是课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对于医学检验专业学生来说,要提高工作能力,就必须提高实验能力。传统的实验教学仅是让学生在每次实验课上对已知的标本进行辨认,很难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我们进行了如下改革。
2.1实验教学内容改革
我们选择常见的且在我国曾经或现在仍然具有危害性且有代表性的寄生虫作为实验教学的重点内容,要求学生重点掌握;对一些近年来感染人数逐渐增加的寄生虫适当安排时间授课,如广州管圆线虫、肺孢子虫、弓形虫等,要求学生作为熟悉内容;而对一些我国已经基本消灭的寄生虫和一些可能的输入性寄生虫,安排学生自学。这样学生既能了解目前寄生虫在我国的流行情况,又能了解一些国外的寄生虫知识,提高学习兴趣,掌握寄生虫流行现状和相关寄生虫病前沿知识。
2.2实验教学方法及手段改革
最初的临床寄生虫学检验实验教学教师先讲,然后辅导学生观察镜下标本和大体标本,课后学生上交实验报告,教师通过学生实验报告来了解学生本次实验教学掌握情况。我们对实验教学方法及手段进行改革,使用多媒体演示和学生镜下观察相结合的方法。首先教师要求学生镜下观察标本,然后教师用多媒体演示并讲解标本及其相关知识,最后学生绘制标本,实验课结束后上交实验报告。通过实验报告和实验考核发现,改革后的教学效果较佳,学生能掌握实验教学内容,并且也能通过实验增强对临床寄生虫学检验相关知识的理解。
2.3实验教学考核方式改革
传统实验考核方式一般是,在规定的时间内让学生观察大体标本和镜下标本,然后写出标本名称。通常镜下及大体标本为20个,每个标本1分,共20分。在考核过程中,前一位考生对后一位考生的考试时间以及镜下标本位置均会有一定影响,不能准确反映学生的实际水平。故我们在原有基础上增加了多媒体演示寄生虫标本图片,多媒体演示标本和镜下及大体标本各为20个,不同考核组标本次序不同,总分仍为20分,但每个标本的分值降至0.5分。这样镜下标本观察客观因素对学生成绩的影响就会降低,使学生成绩更客观,也加大了实验考核力度。通过我们对临床寄生虫学检验这门课程的理论和实验教学改革,从学生课堂教学的表现和课后学生问卷调查及考核等发现,学生学习兴趣、标本观察的准确度明显提高,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闫艳,陈建芳,董文杰,等.寄生虫检验课程教学实践与探索[J].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2011(1):78.
[2]崔春权,玄英花,郑善子.PBL教学法在人体寄生虫学教学中的应用[J].基础医学教育,2011,13(1):8-9.
[3]NeufeldVR,BarrowsHS.The“McMasterPhilosophy”:anapproachtomedicaleducation[J].JMedEduc,1974,49(11):1040-1050.
[4]ThomasMD,O’ConnorFW,AlbertML,etal.Case-basedteachingandlearningexperience[J].IssuesMentHealthNurs,2001,22(5):517-531.
[5]曹励民.寄生虫学检验[M].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
[6]陈光,蔡连顺,毕胜,等.医学检验专业医学寄生虫学与检验课程教学改革初探[J].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11,23(8):751-752.
本文标签:
[!--temp.ykp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