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论文怎么写
“数学小论文”是让学生以日记的形式描述他们发现的数学问题及其解决,是学生数学学习经历的一种书面写作记录。以下是小编带来小学数学论文怎么写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小学数学论文 篇1
摘要:新课程理念下,生活化教学已成为数学教学的一种重要方式,数学教学内容与数学能力的培养都是为了使学生在实际社会生活中能独立解决问题。教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应将学生已有生活经验与教学内容相联系,通过生活化教学方法的不断探讨与创新,使小学数学教学更贴近于生活实质,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学习主体意识,最终实现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师;教学
数学学习对小学生的作用不仅仅表现在学习成绩上,通过对“数学课程标准”的认真解读可以得出生活与数学的密切联系。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提高学生成绩,还应通过生活化的教学方法,使数学更贴近于小学生日常生活,在生活中学习数学,在数学中感受生活。笔者结合长期小学数学教学经验以及小学生数学教学实际,对当前数学生活化教学进行了探讨。
一、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提出
1.针对小学生实际学习情况提出生活化教学。
小学生每天都会进行数学学习,每天都在运用数学,但却对数学学习无法提起兴趣,在实际生活中无法科学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这是当前我国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普遍现象。传统的教学方式下,教师一味地进行数学课堂教学,学生被动的接受教师讲解,数学知识被局限于课堂之中,知识与生活不能有效融合,最终难以学习致用。久而久之,学生对数学知识学习缺乏兴趣,探讨的热情下降,学生创新能力未被挖掘出来,对学生实践能力及综合素质的培养都产生局限性。
2. 针对当前小学生数学教材状况提出生活化教学。
当前,教育学界已深刻意识到小学数学教学与学生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清楚小学数学教材内容的编写应紧扣生活实际。但是在当前小学数学教材内容上,还是以陈旧的教学题材为主,内容缺乏与生活的相关性,与时代的发展速度以及小学生的学习需求不符,小学数学课本需要得到充实与改造,以符合时代的需求。
3.针对当前小学生数学课堂教学效果提出生活化教学。
传统教学方法在当前小学生数学课堂教学中仍然占据主体地位。这种传统的教学方式下,教师成为教学主体,对知识的讲解注重逻辑推理,对知识背景、知识的延伸没有足够重视。一块黑板、一支粉笔进行板书,根据教材进行讲课的教学方式为常见教学方法。在数学教学中,多媒体教学方法极少得到运用,学生知识的获取多来源于教师的授课以及课本中的知识点。沉重的课业压力下,学生面临着课堂教学枯燥无味,课后要做大量习题与测试的现状,很难对数学课程产生兴趣。
4.针对当前在小学生国际数学比赛中的现状提出生活化教学。
我国的中小学生在各大国际数学比赛中一直占据优势地位,受到教育界的一致好评,也得到了世界的广泛关注。但是摆在这些成绩面前的一大窘况是,我国中小学生在知识的实际运用、生活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上,相对于日本、美国等国家来说明显偏低,我们的学生对知识缺少实际运用的意识与能力。在这种现状下,要求小学数学教师重点关注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的联系,以学生实际运用能力为导向,以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学生易于理解的生活现象进行数学生活化教学,从生活中提炼出与数学有关的问题,从数学中学到实际生活能力。
二、探讨如何开展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
1.创造良好教学氛围,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针对小学生这一群体的年龄特征与个性特点,培养出小学生良好的学习兴趣,才能吸引学生的学习热情,自主进行学习。小学生年龄偏小,思想意识上还处于萌芽阶段,数学初始学习阶段对课程的兴趣培养对后续学习阶段的学习效率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针对小学生爱听故事、爱玩游戏的年龄特征,可以通过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在生动的课堂教学中引入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吸引小学生的关注,带动学习的热情。例如: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抽取20名学生,排成两列,提问同学们平均一列为多少人?然后组织同学排成四列,提问每列平均又是多少人?还可以通过分水果、分玩具等方法进行平均数的学习。通过这些简单的活动设定,以及学生的讨论与思考,教学效率会因此而得到提高,学生也会对数学教学充满兴趣。同时,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意识到小学生兴趣培养的重要性,在课程设置上注意对学生兴趣的激发,使学生在兴趣驱使下热爱数学课程,最终实现更好的教学效果。
2.创设生活化情境,使数学教学更贴近生活。
学生所学知识与自身熟悉的生活环境相似程度越高,学生对知识就更容易接纳与掌握。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尽量创设出贴近学生日常生活的教学情境,以促使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更易于接收数学知识,并使学习积极性得到保持。例如:在认识“几分之几”这一教学重点时,要使小学生掌握几分之几这一抽象的数学知识,可通过生活情境的引入:“小明去小花家玩,小花的妈妈拿出蛋糕招待小明。妈妈将蛋糕分成四块,小花吃了一块,小明吃了二块,妈妈吃了一块,那用分数如何表示呢?”学生在这一熟悉的情境下,进行积极地思考,得出小花吃了四分之一、小明吃了四分之二的答案。接着教师可以对本堂课的内容进行重点讲解,这一情境的创设使小学生产生亲切熟悉的感觉,感受到分数的学习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同时对分数的含义有更完整的认识。乐于解开疑惑,主动思考,也将原本沉闷的课堂教学,抽象的数学变得生动,通过贴近生活的教学情境设置,提高教学效率。
小学数学论文 篇2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源泉,是不断指引学生获取知识的引擎,更是推动学生求知的基础。学生的兴趣对学习成绩具有重要影响。因此,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必须结合学生的身心、年龄以及兴趣爱好,通过多种手段,不断激发学生对数学的浓厚兴趣,从而让学生对数学产生学习的热情。本文结合自己教学所得,谈几点看法:
一、在问题情境创设中,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
小学生,对周围一切陌生未知的事物感到好奇,我们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巧妙针对小学生的这一特点,将一些数学知识寓于问题情境之中,适时展示给学生,从而激活小学生的探究心理,让他们产生对数学的兴趣。如在教学“分数”知识时,我让学生自己课前做一些圆形小纸片,在课堂上作为月饼,将其分发给学生。教师提出问题:如果有4块月饼,平均分给小芳与小月,请你用圆形小纸片的个数表示两人分到月饼的个数。学生迅速拿出了两个“月饼”。我接着问:现在如果只有一块月饼,要平均分给小芳与小月,请你用小纸片表示各人所分到的月饼个数。此时,很多同学都陷入了迷茫,有些同学试着将小纸片对折起来,我问他这怎么表示,学生却无言以对。这时,学生对未知领域知识的探究兴趣也被激活,教师趁热打铁,及时提出:我们大家有没有兴趣来解决这样的实际问题呀?从而迅速将学生引入新知学习的课堂上来,将兴趣固化为学生对新知探究的积极动力。
二、在生动的语言教学中,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课堂语言是最便捷有效的教学工具,在数学教学中,要想真正让学生按照教师的引导进入数学学习的良好境地,教师的语言必须牢牢吸引学生的注意,时刻把握学生的心理。可想而知,枯燥乏味,一成不变的教学语言怎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怎能让学生按照教师的步伐顺畅的完成教学,唯有生动形象,风趣幽默的语言才能使学生心领神会,在笑声中达成学习的目标,并且在课堂中使学生心情愉悦,快乐的完成教学任务。
如教学一年级上册“认位置”一节时,我先和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回答平时我们各用左右手做哪些事情,自己身体上有哪些部位和左手右手一样是成对出现的?紧接着,我再和学生开展几项活动:让每一学生都说出自己左边是哪位同学?右边是哪位同学?同桌的两人都伸出自己的左手相互握握手;同桌的两人再手牵手走一走,然后说说自己伸出来的是哪只手;我们每天上学途中,应该注意靠近哪边行走。最后,再让学生拿出自己的学具:先摆出一个圆,再在圆的右边摆5个五角星,左边摆4个三角形,同时让大家说说相互的位置关系。学生在这样轻松的氛围中,培养了对左右知识的认识,更培养了学生通过实践追求真知的热情,还在活动中消除了学生学习的紧张心理。再如在学习了大于号和小于号之后,我通过一句顺口溜,生动地帮助学生把握了二者的特征:“开口朝前大于号,尖角朝后小于号,开口对着大数笑,尖角跟着小数跑。”形象生动的语言,既朗朗上口,又别出心裁,契合小学生的审美情趣,学生自然会留下鲜明、深刻的印象,还产生了对数学学习的浓厚兴趣。同样,在以往的新课总结时,我们部分教师往往千篇一律:“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获得了哪些收获与体会?”这样一成不变的语言让学生厌烦,也很难激起学生的兴趣,而如果我们注重教学语言的设计,就可以化枯燥为生动,变无味为有趣。如“认识角”一课之后的课堂总结,我这样设计:“在本节课上,我们大家一起认识了一位新朋友——角。假如你是角,见到了这么多新的朋友,你会如何自我介绍?”学生顿时感觉尤为有趣,立刻仿佛自己就是一个角了,从而兴致勃勃地以角的口吻进行讲述,课堂所达成的效果显然事半功倍。
三、在亲手实践操作中,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数学知识是理性的知识,数学规律和概念也精炼抽象,它不像语文等其他学科,具有动人的情节,如果仅仅凭借教师讲解,学生必然会感到疲劳、厌倦,注意力下降,记忆效果差。为此,我们教师要充分结合小学生好玩好动的性格特点,通过组织一些实践操作,让他们动手做一做、拆一拆、画一画、拼一拼,将学生置于操作情境中,学生的积极性自然就会更加浓厚,课堂教学的效果也必然会更加显著。如我在教学“平行四边形”的知识时,通过让学生动手开展“割、补、拼”等操作,将平行四边形转化为长方形,从而在操作中得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学生对自己发现的规律理解得深刻持久,也在发现中升华了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四、在游戏活动中,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浓厚兴趣
游戏活动是小学生的最爱,尤其是低年级小学生,他们更是对游戏情有独钟,我们教师要巧妙利用小学生的这种爱好,将数学知识以游戏活动为载体,呈现给学生,从而激起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浓厚兴趣,吸引他们参与数学学习。如一年级的《分一分》这一课对刚刚入学的小学生来说,比较抽象,理解起来有一定困 ,我在教学中,充分利用书本上的插图,开展给“小动物找家、文具回家、汽车开进停车场、水果放进果盘中”等游戏活动,在游戏中引导启发学生将同一类物品进行归类,从而为学生创设了良好的氛围,让学生沉浸在愉悦的气氛中,使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总之,小学生,由于年龄小,自我约束力较差,他们的数学学习很大程度上依赖兴趣,我们数学教师要充分认识小学生的这一特征,在平时的数学课堂上通过各种方式,强化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从而使其在兴趣的指引下,自觉主动地投身数学学习,使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不仅获取知识,更收获快乐。
本文标签:
[!--temp.ykp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