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移动网络服务转向研究论文

文章 2019-07-23 10:13:26 1个回答   ()人看过

摘要:文章深入分析了现代图书馆用户的需求变化和图书馆服务变化,总结了图书馆服务类型的演变过程,按照SWOT态势分析逻辑探讨了移动环境下图书馆服务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图书馆;图书馆服务;移动网络;网络环境

移动互联网是指互联网技术、平台、商业模式与移动通信技术相结合并应用的活动总称。自2010年移动互联网进入实体经济后,移动产业呈井喷式发展。图书馆作为重要的社会教育机构,其管理者积极跟随移动时代的来临,开展移动服务。移动图书馆概念发源于国外,随着实践的不断发展,移动图书馆已成为“依托网络技术以及多媒体技术,使人们突破时间、空间限制,通过使用各种移动设备(如手机、掌上电脑等)来方便灵活地进行图书馆图书信息的查询、浏览与获取的一种新兴的图书馆信息服务”[1]。目前移动图书馆服务问题已经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国际上,HawkeBernie和JenksFiona(2005)对新西兰移动图书馆的发展展开了追踪,对如何制定移动图书馆的标准展开了研究[2]。Aiguoli(2013)则针对中国重点大学的移动图书馆服务情况展开调研,评价其是否满足用户的需求[3]。XianjinZha等人(2016)则采用实验设计方法,对影响移动图书馆用户行为的因素进行了分析[4]。在国内,梁欣和过仕明(2013)对图书馆的服务模式进行比较分析研究[5]。魏群义等人(2014)以国家图书馆和31家省级公共图书馆为研究对象[6],对我国移动图书馆现状进行调查并提出了建议。王利君(2013)和夏前龙等人(2015)分别从LibQUAL+(TM)理论[7]和质量分析理论出发[8],对移动图书馆服务质量评价展开了研究。

一、移动网络环境下图书馆用户服务需求和行为变化

首先,信息需求明确与复杂并存,对及时化、定制化、专业化信息的需求进一步突出。图书馆用户的需求层次可以基本划分为表达需求、认识需求和潜在需求,用户的需求在一定程度上通过智能移动终端得到更为明确的表达。同时,在移动图书馆时代,影响图书馆用户需求的重要因素包括用户的知识结构和信息素养、用户的信息获取能力、移动互联网环境因素、移动图书馆信息资源等,这些因素都使得图书馆用户的信息服务需求更为复杂和多元化。面对海量信息,用户基本上都展现出对信息服务及时化、高效化、定制化、专业化的追求。其次,信息服务观念得到普及,集成化信息服务需求增长。移动网络的普及,带来了丰富的信息交流渠道和服务方式。以APP应用为代表的服务中介,让从移动端获取“信息服务”的观念逐步被主流接受。基于移动端的信息服务受制于使用者的特殊环境,必须尽量以专题浓缩的方式进行加工,再在此基础上进行集成展示,用户获取浓缩集成类信息服务的需求迅速增长。再次,由单方主导转向双方交互,交互性服务需求增长。传统图书馆服务双方交互较少,基本上由用户自身发现信息需求,转向图书馆求助、图书馆提供信息的基本模式。在数字图书馆兴起的背景下,图书馆开始主动寻求市场营销。移动环境的出现,最大程度地便利了信息的随时随地获取,并且提供了更为简易丰富的个人定制渠道。在移动图书馆出现后,图书馆真正获得了与用户进行交互的方式。系统化地推送、预约、反馈,以及与用户个人信息的紧密绑定,使得交互功能愈发突出,用户的交互服务需求也在技术的发展下被激发。第四,由单人分散获取利用转向多租户共享获取利用。传统图书馆环境下,受制于实体资源和地域限制,图书馆用户基本是以个人为单位分散获取利用。进入到数字图书馆时代,图书馆开始面向社会提供图书馆网站和数据库,但此时用户基本上仍然以自行搜寻信息并使用为主。随着移动网络环境的出现,每个用户都被视为是传统网络环境下图书馆的镜像站点,每个用户对移动图书馆的使用,都能通过共享的方式,实现镜众传播,产生指数性质的传播影响。在此基础上,以个人为单位的图书馆服务对象发生聚合,共享利用成为图书馆用户信息利用的主流趋势。

二、移动网络环境下图书馆服务变化

基于文献调研,笔者将移动图书馆的发展路径总结如下:图1图书馆服务基本架构演化图如图1所示,在移动图书馆时代,基本上已经将图书馆所有资源集合到移动终端,并结合移动软件和应用,实现移动服务。基于此,我们可以将移动图书馆的服务内容总结为信息通报、指南服务、检索类服务、我的图书馆服务、数字资源类服务、互动交流服务、远程教育类这几类。结合图书馆实践,其服务的变化主要体现在如下方面。

首先,图书馆服务走向市场化,信息服务业务建设策略的重要性凸显。移动图书馆显然改变了图书馆“市场”,原本被时空限制的图书馆资源,在技术赋予信息用户极大选择权的背景下,转向“买方市场”。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图书馆无可避免地迈入市场竞争,如何紧随技术发展进行移动图书馆建设,强化对用户需求的分析,已经成为移动图书馆必须思考的问题。其次,图书馆服务面向用户需求变化,交互性增强。移动网络环境下,大部分的图书馆用户不再关注齐全但复杂的档案仓储式信息查询服务,而转向对及时化、个性化、突破地域限制的信息需求。在这一背景下,图书馆服务的交互性增强。

一方面,这意味着图书馆将存在更为丰富的渠道实践用户需求;另一方面,也意味着用户的主动选择性增强。移动图书馆的服务,在传统服务的基础上,转换了服务理念与思维方式,“以人为本”的普世性宗旨在图书馆服务中的重要性将更为突出。基于新网络环境下发展的移动图书馆及其服务方式,进一步将图书馆服务与时间、空间因素剥离开来,有效提高了图书馆的利用率。

再次,图书馆服务实现模式更新换代,开发移动图书馆系统的重要性凸显。我们基本可以将移动图书馆的实现模式分为SMS、WAP和APP三种。SMS模式作为最早的实现模式已退居为非必要的辅助手段;WAP网站使用的WML语言功能有限,其用户体验无法与使用Object-C编写的iOS应用、Java编写的Android应用相比;WAP逐渐式微而App大行其道。

除此之外,还包括在日本得到广泛实施的I-Mode、在韩国得到广泛利用的IDB(InternetDatabase)模式以及在理论上得到广泛认可的J2ME(Java2MicroEdition)模式,它们代表了未来移动图书馆实现模式的发展方向。移动图书馆中,海量信息对应的是海量的用户,仅仅依靠传统人工定制用户的个性化服务显然不现实,开发移动图书馆系统的重要性凸显。如何对移动端进行设计,自动匹配用户的搜索记录和结果采用情况,成为图书馆在移动环境下必须首先考虑的问题。

第四,图书馆服务对象扩展,图书馆服务目标用户复杂化。移动图书馆虽然表面看来只是改变了图书馆服务的手段和方式,但实际上,移动图书馆的出现对图书馆的发展具有根本性的撼动。移动图书馆根本性的影响在于其撼动了传统图书馆服务的对象。传统意义下,图书馆通常指涵盖某一个地区、某一特定组织机构或某一特定领域。移动图书馆的服务对象则完全突破了这一限制,可以同时为不同地区、不同组织、不同领域的对象提供服务,并且这种服务同时具有个性化和资源高度集成的特点。

服务对象的变化,一方面,意味着图书馆作为社会重要的公共文化资源,可以突破时间和地区、行政等的限制,特别是对于以中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文化资源尚未完全匹配人民文化需求的情况下,移动图书馆的出现,可以极大地提高图书馆的利用效率和文化资源的惠及程度;另一方面,图书馆用户类型的突破,代表着图书馆需要采取与传统上针对特定读者的完全不同的服务策略,转换思想适应移动网络环境下用户的不同知识层次信息需求目的,均衡传统目标用户和移动用户,高效利用有限的财政资金。

三、移动图书馆服务存在问题及其建议

首先,存在的服务模式单一、内容简单等问题,需要建设相关的学科服务平台。现有的移动图书馆受制于技术和认识,存在服务模式单一、交互不足、提供的服务内容过于简单、缺少整合和加工的问题。对于图书馆来说,服务内容建设可以采取用户驱动型内自建模式和花园式livingbooks共享模式相结合的方式,履行好图书馆通知、检索、咨询、导航、获取信息等基本职责。

其次,服务质量评价体系缺失,需尽快建立健全评价指标体系并进行服务品牌建设。移动图书馆与传统意义上的图书馆服务有着巨大区别,采用传统图书馆基于人、物、实体资源的评价方式显然不再适用,探寻移动图书馆符合自身特色的服务质量评价体系,可以推动建设混乱行业背景下的行业准入门槛和未来发展指标,从而促使整个移动图书馆服务行业的发展。基于当下环境,移动图书馆可以采取LibQual+理论构建起移动图书馆服务的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衡量移动网络环境和移动用户特征,重点考察在移动网络环境下图书馆服务的质量。

再次,服务数据开放共享问题加重,需要建立统一的移动数据标准和入口。图书馆作为公共文化服务机构,通过数字资源开放共享,可以实现数字文化服务的融合。这对于满足人民群众“一站式”获取信息资源和服务需求具有重要意义,对于提高图书馆的利用效率同样具有重要意义。移动图书馆的服务方式出现,实际上进一步加重了原本数字图书馆背景下各单位之间的数据壁垒。尤其是当图书馆各自开发独立的移动系统或各自依附于不同的移动服务应用后,为匹配这些系统和应用,必然对其数字资源进行加工,从而带来数据的不适用。为解决这一问题,需要打破图书馆之间各自为政的局面,积极合作建设统一的数据标准,从而降低工作量和数据壁垒,真正达到无障碍地移动应用。结合当前的实际政策环境,这一工作任务最好能由国家图书馆或者其它第三方图书馆系统监管组织承担,保证图书馆移动服务的畅通。

第四,技术引发服务中的知识产权问题,需要建立预警系统。移动网络技术,特别是“云计算”在移动图书馆中的应用,使得图书馆的服务方式和行为模式变化,进而使将知识产权流转问题变得更为复杂。移动图书馆服务过程中,无论是由用户个人行为引发的私人复制争端,还是由技术引发的临时复制争端,抑或是版权流转主体带来的授权许可陷阱,都使得移动图书馆面临更大的知识产权风险。笔者认为,图书馆要建立针对移动图书馆中涉及知识产权争端问题的预警系统,针对知识产权流转,尽快适应多种授权方式并行的流转体系,避免造成侵权行为。移动图书馆是未来图书馆发展的主流趋势。现在的图书馆仍处于向移动图书馆的过渡过程中,对于移动图书馆服务并没有明确认识,在实践中也存在技术、制度、法律、人性化等方面的问题[12]。未来的移动图书馆将会实现服务内容的多样化、实现模式的多元化、移动设备的匹配化(包括移动终端设备的智能化、操作系统界面的友好化、内容与格式得到分离)以及社会合作的强化,为用户提供个性化、实时化和多层次的交互渠道,克服以往图书馆服务参考咨询活动必定受限于空间时间的问题,建立用户与移动图书馆之间的紧密联系,最终形成图书馆实体和图书馆行业整体的交互与信任[13]。

参考文献:

[1]胡振华,蔡新.移动图书信息服务系统[J].现代图书情报技术,2004,20(4):18-20.

[2]Hawke,B.,&Jenks,F.(2005).Onthemove:mobilelibraryservicesinnewzealand.Aplis,18(3).

[3]Li,A.(2013).Mobilelibraryserviceinkeychineseacademiclibraries.JournalofAcademicLibrarianship,39(3),223-226.

[4]Zha,X.,Zhang,J.,Li,L.,&Yang,H.(2016).Exploringtheadoptionofdigitallibrariesinthemobilecontext:theeffectofpsychologicalfactorsandmobilecontextfactors.InformationDevelopment,32(4).

[5]夏前龙,施国洪,张晓慧.移动图书馆服务质量的内涵、结构及其测度[J].图书情报知识,2015,(1):47-55.

[6]江波,覃燕梅.我国移动图书馆五种主要服务模式的比较研究[J].图书馆论坛,2014,(2):59-62+89.

[7]卜增茹,时涛.基于现代网络环境下的移动图书馆服务[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14,(12):207-208.

[8]李菲.三网融合视域下数字图书馆移动服务模式研究[D].吉林大学,2015.

[9]饶增阳.借力新媒体创新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模式[J].山西档案,2014,(4):107-109.

[10]张新勤.新形势下移动图书馆服务质量提升策略研究[J].出版广角,2013,(2):67-69.

顶一下 ()  踩一下 () 

 

本文标签:

[!--temp.ykpl--]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