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教学中教师课堂评价语言教学反思
最近几日,课堂的气氛比较沉闷,学生个性化发言几乎绝迹,创造性思维的火花也在课堂中泯灭了。正当我一筹莫展之际,一位学生通过日记向我诉说了他在语文课上的心理感受:“老师,你在语文课上对同学的评价那么高,使得其他同学失去了信心,都在怀疑自己的答案。”读罢愕然,难道我的评价过了火?平日里评价的画面一幅幅的展现在我的眼前:“你的发言最棒”“你的发言极具文采,可以与文章媲美”“你提的问题太有思考价值了,简直无与伦比”……是啊,当我静下心来,才渐渐意识到:评价的魅力是无穷的,但不讲究方法的乱评价则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
我的评价实事求是吗?
[典型句式]:“太棒了这么短的时间就读这么好。”“你的见解太有新意了,真了不起”“你真聪明,一下子就明白了。”
[反思]:赏识教育现在越来越受到老师的青睐,只要学生完成了教师指定的任务,不管什么情况,都大表赞赏之词。教师不从学生的表现实际出发,缺少应有的理性分析。这种形式的评价只是为了迎合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一味地拔高对学生的评价力度。实际上,从学生回答内容的思维含量上分析,客观上是存在差别的。有的是大众化的回答,大家都能想到,而有的则比较有创造性,有独特的见解。教师如果不加分析,胡乱评价,这是否公平?赏识也应该有度,千万不可滥用。对学生顺利得到的结论立刻就大加赞赏,这样的评价失去了应有的意义与价值。另外,作为被评价者,听惯了教师这千篇一律的拔高式评价,本来强烈的心理期待势必产生疲软现象。久面久之,他们则很少在乎老师的评价,甚至会在教师盲目的评价中迷失自我。因此,我们的评价要做到实事求是,认真倾听学生的发言,及时准确地作出评价。确实好,就不吝啬表扬;有问题,教师千万不能为了迎合某种理论而忽视了我们的教学实际违心地去表扬。该指出的坚定不移地指出来,让学生知不足;该回避的巧妙委婉地回避,别让学生被表扬得一团雾水,藏在教师制造的糖衣炮弹中沾沾自喜。
我的评价情真意切吗?
[典型句式]:“太好了”“好极了”“真聪明”“有感情”“说得不错”
[反思]:这种评价,教师完全是在走形式,并不是自身情感的泻意流露。常挂在嘴边的评价语已成为了教师的口头禅,只要不经意就下意识地脱口而出。而学生则对这样的评价习以为常,常以麻木之态对之。如何改变这种状态——将激情注入教师的评价之中。有研究表明:人面部表情传递信息的功能远远大于言语本身。所以,我们教师在实施评价时,要注重语调、表情和言语的相互配合,让学生通过这些细节从心里感受到教师的评价是诚心诚意的,而并不是在走形式。只有这样,通过自身的情绪来鼓励学生,才能激发他的积极性,让他们真正从心灵深处体会到成功的快乐。
本文标签:
[!--temp.ykp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