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网络研究进展及评述论文

文章 2019-07-23 09:25:53 1个回答   ()人看过

摘要:知识网络引入管理界吸引国内外众多学者的关注,成为一个研究热点,多应用于知识管理领域。本文从知识网络的内涵、测量维度及知识网络与其它变量的关系等方面对国内外学术界现有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在此基础上总结现有研究的不足,以期在未来的研究中能够起到指导作用。

关键词:知识网络;维度;结构;关系

知识网络自20世纪90年代兴起,逐渐成为知识管理领域的研究重点,国内外学术界对知识网络在企业、组织等层面进行了大量研究。知识网络目前还没有达成统一的定义,较统一观点认为其存在企业、组织或个体之间,以社会网络为基础,通过内部或外部的网络来弥补知识缺口,进行共享知识或信息,创造新知识等活动。本文主要研究国内外较为经典的和近几年较新的文献,通过大量文献阅读,对知识网络进行文献综述,梳理现有的理论观点和研究成果,为后续研究提供指导。

一、知识网络内涵

知识网络最早于1995年由瑞典工业界首次提出,并随着知识在企业中的作用日益凸显而得到国内外众多学者的关注,从不同领域进行研究,取得大量的研究成果。知识网络的概念也从不同领域被赋予不同的含义。表1列举了国内外学者提出的关于知识网络的部分具有代表性的概念。

由知识网络比较经典的定义来看,目前国内外学者对知识网络的概念还没有形成统一意见,大多集中于企业、组织层面进行定义和分析。学者们研究内部、外部和内外部相结合的知识网络,虽没有形成确定的标准和规范,但是比较统一的认识是知识网络用于知识、信息等的传递与交流,以实现资源共享、知识转移或创造等目的。

二、知识网络的维度及测量

基于社会网络理论探讨知识管理活动自20世纪90年代兴起后一直是知识管理领域的热点问题,目前关于知识网络的研究也是在社会网络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有学者将知识网络分为知识主体之间、知识与人之间和知识与知识之间三种类型,大多数学者集中于知识主体之间关系的研究。知识网络大多研究企业、组织或人之间形成的网络及通过网络进行的交流互动,可以说社会网络是知识网络的基础。按照Granovetter(1985)的观点,社会网络可以分为两种视角:结构和关系。学者们大多以社会网络维度划分为基础对知识网络的测量维度进行划分。

1、“结构”维度

按照Granovetter的观点,结构取向关注于行为者之间一定联系基础上的社会结构以及互动状态。

从内部知识网络的作用来看,阮爱君等(2014)从企业层面研究开放式创新下知识网络的嵌入性,結果表明知识网络规模和中心性对企业创新能力和组织学习有正向影响,而知识网络异质性对企业创新能力和组织学习没有影响。吴伟等(2015)选取企业创新知识网络结构的四个维度(网络规模、网络中心性、联接强度、稳定性),运用多元回归证明企业网络结构维度对组织学习和创新绩效都产生直接正向影响。喻登科等(2016)认为知识型组织的网络结构有助于知识流动、转移与增长,从而促进绩效提升。有研究表明,知识网络规模越大、网络节点度越高、结构关系越复杂,知识网络就越有利于知识转移、知识获取、知识学习、知识创新。

从外部知识网络对知识的获取来看,李柏洲等(2014)认为知识网络是为弥补知识缺口从外部获取知识而形成的网络结构,进而选取网络中心度、网络规模和网络开放度来证明知识网络结构维度与知识转移绩效正相关。王彦博等(2016)以社会网络和知识创新理论为基础,对企业技术创新网络进行解耦研究,构建知识网络与合作网络互相嵌入的创新网络模型,证明了知识网络的结构洞影响研发人员从外部获取新知识,同时影响组织进行探索性创新。

从集群角度来看,Huong等(2011)通过实证研究发现知识网络企业通过知识的交流共享引发新的联合和连接,有助于软件集群产业的升级。吉敏等(2014)证明在集群供应链知识网络与创新绩效关系方面,网络规模对创新绩效有显著正效应,说明网络关联中,知识越多,知识异质性越强,就越有利于集群供应链企业创新;网络中心性对创新绩效有显著正效应,说明中心性高的企业拥有更多的信息渠道,更容易获取知识、信息和技术,促进创新。

2、“关系”维度

关系取向关注于行动者之间的社会性粘着关系,以此说明特定行动者之间的互动行为和过程。

在知识网络关系研究方面,大多数学者选取关系强度和关系质量两个维度。

唐方成等(2006)采用系统仿真方法得出知识网络节点成员间的关系强度在网络组织知识转移绩效实现过程中起主导作用。阮爱君等证明了知识网络关系强度和关系质量对企业创新能力和组织学习有正向影响。根据丁道韧等(2016)的实证研究发现,团队知识网络关系强度和关系质量对创新绩效的作用关系显著,此研究的创新点是发现了知识网络关系特征的各个维度对团队创新绩效的作用各不相同,其中网络的关系强度对团队创新绩效影响最大,其次是网络的关系质量,这是对原有研究在微观上的进一步深入和细化。

也有学者选取其他不同的测量指标对知识网络的关系维度进行研究。

任志安等(2007)在研究网络关系与知识共享的关系时将其纳入社会网络之中,并将知识特性、知识共享的阶段特性以及知识主体之间的关系视为一个整体考虑。进一步提出关系网络与知识共享的若干命题,包括强弱关系、结构洞、中心性、交互关系与知识共享的关系。吉敏等(2014)在网络关系维度方面,选取网络强度和网络持久度两个变量。网络关系强度对创新绩效有正效应,即网络节点间的强关系促进了资源和知识转移,提高了企业创新的可能性;网络关系越持久越有利于创新,即与上下游企业、同质企业及其它机构建立、以信任为基础的合作网络能促进企业创新。赵健宇等(2016)通过建立多任务环节的团队合作知识流动网络模型,选用Netlogo软件进行智能体仿真研究得出知识流动网络中团队的关系强度越强,网络中的联系路径越短,并且关系强度的增加会加大网络收益的增长。

以上学者都是分别从结构和关系的角度对知识网络进行研究,但是在有些实证研究中,网络特征的影响效果并不是会得出完全一致的结果。例如,Granovetter的强关系

弱关系理论提出弱联结更有利于知识信息的获取。但是Uzzi等则认为强联结更利于推进企业的信息交换和知识传递。Balkundi等发现网络中心性对团队绩效有正向影响,但是Sparrowe等进行研究时却发现网络中心性与团队绩效只有弱的正相关关系。

三、知识网络与其他变量的关系研究

1、知识转移角度

吴悦等(2014)指出知识网络的实质是知识流动,信任在知识转移活动中起重要调节作用,基于信任建立和演化过程的时间维度对知识转移进程进行划分,最后建立知识网络组织间“信任演化知识转移”概念框架。李百洲等(2014)以知识网络作为中介变量,运用结构方程和层次回归分析法证明了团队知识网络与知识转移绩效正相关,并且知识网络在团队知识转移风险和知识转移绩效间起中介作用。赵云辉等(2016)指出跨国公司

内外部知识网络的嵌入会对其知识转移的绩效产生正向影响。根据相关文献整理

2、知识共享角度

廖开际等(2011)基于网络异质性的特点,对社会网络与知识网络的知识共享进行了研究与分析,提出了知识网络和社会网络的组织知识共享网络模型及构建方法,探讨了该模型影响知识共享的过程和方式。潘玮等(2014)从社会网络视角分析,在企业内部的知识网络中,员工知识量和知识共享意愿的相关性越显著,企业内部隐性知识共享的效率越大。林向义(2015)指出知识网络在技术网络和社会网络的支撑下不断进行动态调整,使网络不断优化解决网络中知识需求和知识分布的结构性矛盾,进而可以提升知识网络知识共享的效率和效果。

3、创造力角度

汤超颖等(2012)指出现有研究侧重分析社会网络带来的外部知识异质性和复杂性对创造力的正向影响,忽略了负向作用和内部知识网络对该过程的影响。所以构建“知识网络影响研发团队创造力的理论分析模型”来分析人际交流形成的内外部知识网络对获取的外部知识特征的影响及其他相关命题。也有学者认为知识网络可以通过中介作用对创造力产生作用。比如,郝敬习等(2015)从团队角度证明,知识网络的嵌入性通过共享心智模型,以完全或者部分中介的作用影响研发团队的创造力。汤超颖等(2016)在进行知识网络与创造力的研究综述时基于对国内外实证分析的回顾总结,提出知识网络影响创造力的3条作用路径:知识获取、知识创造意愿和创造性认知倾向。

4、创新绩效的角度

吕萍(2012)从企业所有权的角度研究企业内外部知识网络与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即运用回归分析证明了内外部知识网络对企业所有权与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具有调节作用,并且不同所有权类型的企业选择不同内外部知识网络会对创新绩效产生不同的影响。耿合江(2013)基于具体的光伏企业,将知识网络分为内部知识网络合外部知识网络,通过实证分析证明内外部知识网络對光伏企业技术创新绩效有正向影响且内部影响略高于外部。陈劲等(2014)指出建立以知识为基础的联系网络已经成为知识经济的显著特征,通过知识网络从外部获取知识并将其转化为内部知识,可以提升组织创新绩效。

部分学者对于知识网络与创新绩效之间关系的研究较为具体,研究知识网络关系或者结构与创新绩效的关系,也研究关系或结构特征下的具体测量维度与创新绩效的关系。比如,Chung等(2013)从团队角度进行实证研究,得出团队内部信任关系与团队绩效的倒u型关系。孙笑明等(2014)认为结构洞作为创新合作网络的一种重要网络结构,可以提供新颖性信息和异质性知识。从静态和动态两个角度,分析了知识网络中对结构洞产生作用的内容和结构洞的消失,进而总结了不同层次的结构洞与企业创新绩效关系的相关研究。

由此看来,大多数学者认为,知识网络从结构和关系的角度可以证明其对创新绩效是有正向影响的。但是也有学者对此持有不同观点,所以需要进一步考察知识网络作用于企业创新能力的机制。

四、结论

通过对知识网络相关文献的分析和总结发现,尽管自知识网络提出以来,国内外学者对其进行了大量研究,仍存在以下不足之处:

第一,团队层面的知识网络研究不足。目前大多数研究存在于企业层面,对企业内外部的知识网络进行理论与实证研究,真正着眼于团队层面的研究寥寥无几。但是目前企业尤其是高新技术企业,团队已经成为最主要的工作形式,团队成员通过互动形成知识网络进行知识交流与共享已是常态,未来对于团队层面的知识网络的运用应该加强研究。

第二,目前知识网络的研究在很多方面还没有达成一致意见,需要进一步分析和研究。比如,知识网络的内涵、知识网络的关系或结构维度与绩效的关系等方面还存在不一致的结论。

顶一下 ()  踩一下 () 

 

本文标签:

[!--temp.ykpl--]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