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策略和翻译理论研究:民族的视角论文

文章 2019-07-23 08:47:41 1个回答   ()人看过

论文摘要:本文分析了基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中国翻译所面临的挑战和任务,从译者的译材选取和具体翻译策略的采取,以及翻译理论研究建设两个方面,分别提出了要坚持以民族性特征为指导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主张建立立足于中国本土文化的翻译理论。从本国语言文化特征出发并不意味着拒绝外来翻译策略和理论,而意味着将我国及外来优秀成果结合,使之成为中国翻译发展的新动力。

论文关键词:全球化翻译策略翻译理论建设民族性

全球化是一种超越国界与国家主权的,在全世界范围内所展现的沟通与联系,交流与互动的趋势。虽然全球化进程在经济和市场领域中尤其明显,但是它实际上已经影响到了生活的各个方面,包括政治和社会系统、社会制度,以及价值标准,甚至是个人的日常生活等。信息与文化全球化趋势以经济全球化为前提和依托,在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中,由各民族文化相互碰撞和整合而成。而在信息与文化全球化时代,各国各民族通过世界性的交流,打破了各自的狭隘界限而走向开放和多元。

作为国际问理解的钥匙,翻译是和全球化时代紧紧相连的,两者相互作用相互推进。一方面,全球化进程无疑大大的推动和促进着翻译的发展,为翻译理论的提升和翻译实践的加强提供了有利环境和动力;而另一方面,全球化需要翻译,只有借助于翻译这个促进社会进步和交流的必要手段,一国的先进技术和成果才能得以被引进和介绍到国外,全球化进程才得以展开和进行。而且,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各国通过积极翻译介绍本国文化于世界从而成为全球化的一部分,同时,也通过积极翻译介绍外来文化于本国而丰富和推动了本土文化的发展,从而间接为全球化作出了贡献。在中国,全球化又给翻译带来了理论上扩充深化,实践上熟习进步的契机,甚至可能是一次和我国历史上j次翻译高潮并举的“新的翻译高潮”,“它无论是在规模上、范围上,还是在质量水平和对中国社会发展的贡献上,都是前三次无法比拟的”(李占喜2001)。

社会的进步离不开翻译,不译则亡,在信息与文化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同翻译所处的形势值得关注。作为一种介绍媒体,它面临着西方理论和思潮的涌人,该如何翻译外来文化和理论成果,该采用何种翻译理论来丰富翻译理论及指导翻译实践,这都是应该思考的问题;而翻译其本身作为文化建设的一部分,又面临着全球化和本土化的矛盾,面临着翻译理论的全球化,面临着普遍性和差异性的选择处理问题。在这个全球化的特殊时代背景下。作为翻译工作者应该有强烈的使命感,不仅在实践中要充分发挥翻译在信息交流方面的桥梁沟通作用,而且面对翻译形势的变化,在翻译取材和具体的翻译策略实施上,都要立足于中国语言文化的民族性,重视民族性特征;在翻译理论研究方面,要在积极参与理论交流,力争为世界翻译理论学研究做出贡献的基础上,极力丰富和发展中国翻泽理论,推进译论民族性的发展。

1从翻译策略的采取上看

翻译策略一直是翻译研究领域内的一个重要问题,不少经验丰富的译家和译学研究者对译者的作用、地位、职能以及译者应该采取的策略等表达了自己的见解,阐述了自己的观点。奈达认为,一个理想的译者不仅必须熟悉原语和精通译语.具备语言表达的才华和丰富的文学想象力,必须充分了解所译题材.还必须具备“移情”本领,能体会原作者的意图,尽力模仿原作者而不要试图超越原作者(谭载喜。1999:237)。程永生(2001)翻译过程视为一种跨语言、跨文化、跨时空的交际,交际的参与者是交际的主体,交际在一定的语境中进行。译者作为翻译交际的中心人物,不仅涉及到与读者或是作者有共同语言和文化的问题,以及相应的译法,还涉及到是否与作者共专业,以及为什么样的读者服务的问题。

在全球化时代的今天,文化的渗透性和干扰性表现得尤其明显,反映在译者的翻译策略上,是音译还是意译,是归化还是异化,是保留外语说法还是译成汉语说法等等,就都是译者面临的难题。而外国文化也可能形成对本国文化的干扰而对译者造成双语转换的障碍。典型的例子就是所谓的“混杂语”(pidgin),“洋泾浜”英语就是混杂语的一种。另外,在意识流影响下的“朦胧诗”也往往很难翻译。而在今天,随着全球化的逐步发展,它对语言和语言使用及演化的影响越米越受到关注。会不会有一种语言成为全球语?如果有,又会是哪一种语言?如果有这样一个全球的语言发展趋势,那翻译的前景如何?在MarySnel1.Hornby的著作《翻泽研究:综合方法》fTranslationStudies:AnIntegratedApproach)中,她提出了将翻泽活动置于多语和多文化交际的语境下研究的方法,还分析了近期的潮流,特别是全球化和技术进步,带给国际交流和翻译的影响,也讨论了对翻泽者作的影响及结果。她说明到,所有全球化带来的国际交流及文化与语言角色发展都深刻的影响到翻译及职业译者的工作。MarySnell—Hornby还阐述了在四种虽各不相同但现时真实存在的翻泽任务基础上,译者所面临及所受到困扰的多项任务。这些任务包括翻泽南“闽际英语”(InternationalEnglish)’~成的原文.翻译“文化混杂性文本”(1iteraryhybridtext),以及说明和对待不同类别的特别文化材料(说明手册,广告传单)。就象Snell—Hornby所指的那样,由“同际英语”写作成的原文文本首先会给翻译者带来理解的问题,还可能会需要译者对其进行编辑加:。而另一·方面,文化混杂性文本带给译者的又是不同的问题。GunillaAnderman在谈到这个问题的时候提,在翻泽此类文本时,翻译者必须清楚明确的认识到,英语的多样性实际上传达了与各个民族的文化传统或文化身份有关的信息。最近,《光明日报》从构建中西方文明通道的高度对翻泽问题进行讨论,在理论层面与实践层面提出了许多重要问题,值得我们认真思考。如何对待外闭文化,如何吸收与借鉴外国文化的先进成分,应该成为目前翻译研究界关注的问题。翻译研究者应该对选择怎样的文本进行翻译,在翻译过程中应采取怎样的文化、场等重要问题进行探索.埘目前中国翻译界出现的“盲目引进文本”,“误译错误严重”等问题出现的深层原进行探究、分析,为翻译事业的健康发展指出正确的方向。

面对这样的全球发展趋势,我们更要认清翻译者的核心作用,在翻译取材和具体的翻译策略采用上尽可能的传达民族文化特色。在具体的两种语言的对译中,强势和弱势文化在选材上的不平衡表现得非常明。对现在处于相对劣势的中国文化来说,当然不利。文化交流中泽入的数量多于泽出的数量,势造成围外强势文化对我们的影响越来越大,而我们的文化在世界则总是无法扩大影响。由此导致我们文化的民族特性鲜为世界所知,或被模糊及误解。要克服这种危险,在英汉翻译选材上,对强势文化不能盲目崇拜,什么流行就译什么,而要有选择的加以翻泽,不仅要考虑到读者的要求,更要积极照顾到对民族文化的影响。我们还必须充分重视并加强译者个人对翻译策略的主观操纵作用,在翻译、引进优秀的西方文化的同时,应选优秀译者,选取典型作品而译,以高水平的作品展示中图文化的博大精深,吸引西方读者的兴趣,增强巾国文化在世界的影响力。

在汉英翻译策略上,在保证史对于外围凄者具有可读性的前提下,尽可能地少用归化的译法,使译文能多保留一点中国民族风味,多传达一些汉的语文化特色。在英汉翻译策略上,我们既不能避自己的义化现状,瞧不起其他文化,一味的为了使自己的洋文容易被读者接受而完全采取归化的泽法,更不能忽视甚至蔑视中国文化的特色而全盘采用异化的译法,不顾读者接受能力,不加区别地都原样照搬进来。这样不仅会给凄者造成理解困难,也会破坏民族语言和文化的纯洁忡和特性。适度的归化结合遁度的异化就等于翻译的优化。毕竟,翻译策略的选择是一个主观的过程。在翻泽上,这种翻译策略的主观操控作用并不鲜见梁实秋力主泽文语言的归化性和纯洁性,极力维护传统的语言价值观,提倡用汉语四字格之类的现成。还有不少泽者为保持自己文化的特色与纯洁性,也同样在翻详中充分发挥j-自己对翻泽过程和翻译策略的主观操控作用。

2从翻译理论研究和建设方面看

翻译是永无止境的艺术、历发腿或历史变革,价值标准也会发牛变更,所以翻洋也直遁历时性,具有可变性。十九世纪末严复译《天演论》时提出的所谓“雅”,指的是桐城派的先秦笔韵,而经历了五四新文化运动又时至今日,“雅”的内涵已经发展成为“最佳可读性”。随着历史的发展,对译作的品评标准也因各个历史阶段价值观不同而演变进化。因此,我们既不能将翻译理论看成变化不定的权宜之计,又不能将翻译原则、翻译标准及方法论等看成一成不变的条条框框。这就要求我们在对待翻译理论的研究中具有发展观,要求我们随着历史的发展,时代的发展,用科学的语言学、美学、心理学、社会学和信息论等学科的崭新知识和观点去加以审视、整理及阐发翻译的理论问题。

2.1翻谭理论研究

全球化在文化理论领域里的一个重要表征就是各国、各民族文化通过世界性的交流,逐步走向开放,走向多元化,形成一种“世界文化”的新格局。它由文化的民族性因素和世界性因素结合而成,需要按照辩证的观点去看待和处理。面对全球化进程与趋势,越来越多的翻译学者提出了各自的中国翻译理论建设构想和主张。 面对全球化对译学与义化研究提出的一系列挑战,一些学者旗帜鲜明的提出了必须保持文化的多样性,建立起具有巾国现代特色的译学理论和翻泽批评,翻译评价体系,使中国翻泽学在国际对话中发出自己的声音,为世界泽学和文化的发展做出贡献。其中,张柏然(2002)中国译学理论思维相对于西方洋学理论思维而言,感悟性强于思辨性,生命体验力强于逻辑分析力。因而要对一批具有世界意义的中国泽学经典进行现代性的“还原释凄”,发掘其文化精神的内核。他由此提要把握学理论自身的身份标志,利用自身的智慧优势,建立一种具有东方神采的“感悟翻洋哲学”,一种包含着丰富的中智慧的“文化一生命翻泽诗学”。也有一些学者认为坚持翻译理论研究的中特色会使其放弃对普遍翻泽理论的追求.从对纯理论的研究上偏离,从而陷入狭隘的民族主义泥坑。还有学者认为,在具体的删译理论建设疗法上,应该“把外国理论请进来,然后走去,与际接轨,参与国际交流,共同构建世界翻译学”(张南峰2000)。在中同翻译理论和纯翻译理论的分歧问题上,也有主张认为这两个问题实际上只是一个问题的I琦个方面,即是全球化背景下泽论研究对差异性和普遍性的求。具有中同特色的删泽理沦与具自‘普遍适用性的纯翻译理论这阿者是即对立又统一的辩证关系,不能偏向哪一方而忽视另一方。“重视泽论的特色,并:意味蕾放弃对普遍性的追求;同样,对纯理论的偏重也不应该以对特殊性的牺牲为代价”(孙会军、张柏然2002).

丽全球化,中翻泽理论研究首_宽要确的足一·个盘JJ何看待的态度问题。树立证确的态度是关键。全球化怕,翻泽欢迎全球化,而日.应该抓住伞球化带米的大好发展机会促进身实践和理沦建设与发展。全球化是必然趋势,抵抗全球化:所谓民旌特征鼠会阻碍了翻泽理论建设的发展。在“把外围理论请进来”的同时,还应该积极主动的走l去学习、研究和探讨外理论;存学习外国先进的理沦经验成果的同时,还爱“走去”发表自己的理论观点,参与同际交流,积极力『J入世界翻译理论研究。枉中闭,随着对外开放程度的加大和全球化进程的发展,中闰翻译理论建设的情况和过去相比,已经有所改观。就像王宁教授所指出的那样,“越来越多的学者已经走出国门,自觉介入到际翻译研究的讨论叶I去.他们用英文或法文在国际权威刊物上发表论文,阐述中国学者的观点,已经开始影响到两方的学者了,从而使得际翻译理论界对中国学者的脱点越来越予以重视”(杭菊2002)。

在翻洋理论研究方面,学术发展水平的商低造成的差距,虚心向西先进理论学习,义不能过分依赖西方的翻译理论,而要注意足干,-t传统义化,认真的整理干¨总结学习传统理论.吸取适合门的理论成分,确立“我国自成体系的翻译理论”(罗新璋,1984:588.604),以推动和发展我们的翻译理沧,最终形成自己理论上的民族特色和优势,以立足界翻译理沦研究,而不能被强势翻潭理论同化。

在全球化大背景F,东西方文化之问的相互交流、渗透与融合是不可避免的。我们需要吸收融合外来新文化、新理论来促进本国文化包括翻译事业的发展。但是,东西方两种文化迥然不同、各具特色,所以我国的翻泽理论既要走向世界,又不能以牺牲自己的特点为代价。我们既不能轻易的反对和打击主张学习西方的学者,不能动用某个国外学者的“论断”来试图完全抛弃和定译沦民族性,更不能埘坚持民族文化,试图建立巾自己特色翻译学的学者和在英翻译时采用归化翻湃的泽者打上逆世界历史潮流或观念陈旧等的印记。只有这样,我们在国际上才能维护民族丈化特征,在国内才能弘扬民族文化,推进巾国翻洋理论与实践的健康发展。

2.2翻译理论研究和建设方面

在译论建设方嘶,我们要克服两译论的卡H臣排斥倾向及翮泽研究的片面倾向,我们必须以我的翻译实践为基点,以东西各国的翻译理论为借鉴进行译论研究。我们应该学习国外译学界善于借鉴现代语言学的研究成果找准切人点深入进行翻译理论研究的创新精神。我们应积极引进世界先进翻译理论,下功夫加强汉语修养,研究汉语语言规律。在翻译实践中把前者化人后者,拿出我们自己足以与外国翻译理论相抗衡的著作来。我们还应该加强对中国传统译论重视及研究,对国外翻译理论分流派或分不同时期进行系统化的整理和分析学习工作。最后力争能让一部部优秀译学著作形成卓越文化代表,从而展示中国翻译界的理论建树。

在学科理论建设方面,翻译界应该多举办一些全国性的翻译研讨会,扩大自己在国内学术界的影响。积极出席国际学术会议。并在国际刊物上发表论文,展示中国学者的译学研究成果,使中国的翻译研究界与国际翻译研究界进行平等的交流和对话。我们还应投身与文化研究之中,将我们的翻译研究置于一个更为广阔的文化研究语境之下,必定有助于中国的翻译研究早日与国际翻译研究接轨。

我们在翻译中西文化成果的过程中,既不能完全拒绝和否认人类文化演进的共同趋向。忽视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之间存在共性的客观事实,叉要继承自己的民族优秀文化成果,紧紧抓住文化发展中的个性差异问题,立足于中国文化的民族性、特殊性,在继承、扬弁、融合、发展中弘扬民族文化。而在泽论建设方面,不仅要继承我国优秀的译论传统。推陈出新,更要进…步吸收国外译论的有用成分,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加以结合改善,使之成为中国翻译发展的新动力。抓住这个原则,对于指导全球化时代下我国翻译策略及翻译理论研究的导向问题无疑有着巨大的意义和作用。

顶一下 ()  踩一下 () 

 

本文标签:

[!--temp.ykpl--]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