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毒副作用常见因素与预防论文

文章 2019-07-23 08:41:51 1个回答   ()人看过

0 引言

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使人们增强了保健意识。很多人认为中药具有治疗、保健、养生等多种功能,加之中药与西药相比较,具有使用安全性更高、治疗效果更深入的治疗作用,尤其是在治疗疑难杂症中中药的治疗效果更为突出,这使得人们对中药的使用需求越来越大。但是,实践证明,中药在选择使用上,需要将药方与具体病症相匹配,辨证论治是合理用药的基本原则,也是保证疗效及用药安全性的前提。

1 中药产生毒副作用的几点重要因素

1.1 辨证因素。

在使用中药治疗疾病时,如果出现攻补倒施或者寒热错投问题,不仅难以实现预期治疗疗效,还会存在引发医疗事故的风险。比如,感冒包括风热、风寒以及暑湿等多种类型,如果医生未对患者的感冒类型进行分型便直接给予牛黄解毒药片和三九牌感冒颗粒等进行治疗,不仅治疗效果差,还可能使患者产生中毒症状。

1.2 配伍因素。

配方时应注意结合“君、臣、佐、使”基本原则,同时,还需要注意药物之间的联系性。以半夏甘遂中药汤内的甘遂和甘草为例,二者同时使用时,如果甘草用量超过甘遂时,便会产生相反的作用。此外,中西药同用时,如果配伍不合适,也会产生一定的毒副作用。比如:含有麻黄的中药和中成药在与降压药、强心药联合使用时很可能产生毒副作用。

1.3 炮制因素。

采用中医药治疗疾病会依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在药物中选取其部分作用,并不是应用药物的全部作用,这就需要利用炮制的方式将药物的部分原有性能进行取舍,突出部分作用,降低部分作用,才能满足治疗疾病的实际要求。比如:补肾时使用的何首乌,应该使用黑豆对其进行浸泡,不然便会产生润滑大便的泻药作用。

1.4 剂量及服用时间因素。

由于苦杏仁中含有苦杏仁苷,在进行水解以后会生成氢氰酸,因此,苦杏仁服用量过大会容易导致患者中毒死亡;胖大海可治疗伴有口渴、咳嗽、咽痛的声音嘶哑疾病,如果将其作为保健品长时间泡服,会使人产生大便溏泻、脘腹痞闷、食欲不振等问题。

1.5 个体差异因素。

中药产生毒副作用和患者的性别、年龄、体重、过敏情况等具有相关性,如果在治疗时,忽视这一情况,将会难以达到治疗效果,甚至还会延误患者的病情。

1.6 中药质量因素。

导致中药质量不达标的因素主要包括误种、误售、认为造假等。例如:将商陆误当做人参;炮山甲内人为掺入白矾等。

2 有效预防中药产生毒副作用,减少健康危害的主要方法

2.1 加强对中医药工作人员的培养,改进监测不良反应相关体系。为控制中药产生的毒副作用,需要中药药师具备高尚的职业操守,认真、严谨对待每一次治疗工作,同时,中医医师应不断加强学习,在保证专业知识过硬的基础上,能够深入研究中药引发毒副作用的原因及预防措施,以避免配方不合理引发医疗事故。正视中药产生不良反应的危害性,大力提升监测不良反应的安全用药意识,是控制中药产生较大毒副作用的重要保障。中医医生应该注意病人的过敏史情况、用药反应等。加强与病人的双向沟通,保证用药有效、安全。

2.2 实行配伍考证,减少中药毒副作用。中药配伍的目的是为了提升药物疗效以及减少毒副作用,实行配伍考证,减少中药毒副作用。比如:泻心汤中半夏、生姜、干姜同时使用,不仅可降低半夏毒性,同时也具有增强止呕的作用。

2.3 规范炮制操作,减少中药毒副作用。规范的炮制操作可减少药物毒性,必要时需要由中药医师亲自完成炮制操作,以充分了解中药的药性及品质,更好的为病人进行治疗。另外,药师、医师需根据病人的具体病情以及中药药物的特性,帮助病人明确正确煎服中药的方法。

2.4 实行剂量考证,减少中药毒副作用。与西药相比,中药在剂量选取方面并不十分严格。一般情况下,药典中规定的具体剂量,大多来自于临床经验,科学依据并不充分。比如:在药典中明确规定了附子的使用剂量在3g~15g 范围内。但是,实践中也会有人在为阳虚阴寒病人治疗时,对该种药物的用量使用也会达到160g。由于中药剂量会受到煎煮方法、服药方法等多重影响,因此,只有综合考虑实验结果及临床经验,才能实现用药剂量的合理和科学。

2.5 改进个体差异治疗学分析。改进体质差异治疗学分析,是指在采用中药治疗时,医生根据病人的个体差异性决定使用何种药物,并确定中药药物的实际使用剂量。每个患者的个人体质不同,同时,也会受到性别、年龄、体重、过敏情况等的影响,因此,做好个体差异治疗学分析,采用“因地制宜”的治疗方法十分关键。医生在诊治过程中,对于记载有毒的中药药物,应该注意从小剂量逐渐提升至有效剂量,并避免为达到明显治疗效果直接大剂量配药。对于毒副作用不明显的药物,应该进行密切观察,一旦发现异常,则需立即查找原因并进行处理。

2.6 强化对中药质量的全面监督和管理。相关单位应该做好对中药种植、加工、运输及使用等整个过程的监督和质量管控工作,在经严格的质量检验达标后,方可入药。

3 结论

综上所述,为充分发挥中药的药理作用,并减少毒副作用对人体的影响,积极探讨中药产出毒副作用的重要引发因素及有效预防措施意义深远。随着中药药理作用的不断增加,临床上对中药产生毒副作用的认识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在使用中药时,不仅需要医生对症下药,还需要医生对中药的剂量、炮制方法、用药时间及注意事项等进行全面而深入的掌握,禁止忽视中药的毒副作用,滥用中药给患者“调养”身体,以期使中药能更好地为人们提供健康服务。

顶一下 ()  踩一下 () 

 

本文标签:

[!--temp.ykpl--]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