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创新创业问题研究论文

文章 2019-07-23 07:28:32 1个回答   ()人看过

创新是指以现有的思维模式提出有别于常规或常人思路的见解为导向,利用现有的知识和物质,在特定的环境中,本着理想化需要或为满足社会需求,而改进或创造新的事物、方法、元素、路径、环境,并能获得一定有益效果的行为。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 大学生创新创业问题研究论文,欢迎阅读。

摘要:社会对高等人才的要求正向多元化发展,这就迫切要求重视并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育。当前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育面临着环境不完善;大学生创业意识不强;实践环节薄弱等问题。因而需要采取各种措施来解决大学生创新创业中的问题。

关键词:大学生;创新;创业

Abstract: the higher the talent requirements of society is diversified development, it is pressing for the value and strengthen college students' innovation ability cultivation. College students' innovative and undertaking abilities foster faces environment is not perfected; College students' career consciousness is not strong; Practice problems such as weak. Therefore need to take all kinds of measures to solve the problems of creation and innov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Key words: college students; Innovation; venture

中图分类号:D523.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随着科学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世界已进入知识经济的时代,综合国力的竞争主要是科学技术及创新创业型人才的竞争。高等教育体制必须适应这一新形势的发展,培养工科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是大学人才培养的重要方面。目前,我国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还是较低的。学生缺乏创新创业的观念、欲望、毅力、兴趣、观察力和思维能力。正是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现状,剖析影响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主要因素,找到相应的对策,是目前高校发展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

一、大学生创新创业素质的基本内涵

创新自从被创新理论的奠基人熊彼特系统研究以来,就被人们所重视,在熊彼特看来,创新就是把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引入到生产体系中,对于大学生的创新素质而言,同样是要将创新理念或者说创新意识、创新所具备的一些基本要素如知识等引入大学生这一主体,从而使其具备创新能力,并不断强化和提升这种能力。创业的定义,人们对其理解并不完全一致,杰夫里?提蒙斯在其所著《创业创造》中指出,“创业是一种思考、推理和行为方式,它为机会所驱动,需要在方法上全盘考虑并拥有和谐的领导能力。”总体来看,创业是创业者发现市场中的某一机会,利用手中的资源或者以一定的成本借助他人资源来挖掘和利用所发现的机会,并谋求实现资本增值的过程。大学生创新创业素质的培养是指围绕提升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所开展的教学和实践活动,以期望达到让学生具有自主创新创业能力的目标。

实际上,创新创业素质的培养具有高度的统一性,一方面,两者都必须通过创造性的工作,让大学生这一还未进入完全社会的群体树立一种自我意识,并积极的付诸于实践,而并非停留在已有的知识或者理论探讨中。另一方面,两者都必须根据创新创业所需的能力,这需要通过完善的课程设计来满足大学生的发展需求,并且这种教育不能简单的停留在书本上,而要注重实验或者实践。当前,我国大学生数量不断增多,2010 年,全国普通高等教育本专科招生人数、在校生人数、毕业生人数分别达到661.8 万人、2231.8 万人和575.4 万人,如此庞大的大学生群体,如果让其具备较高的创新与创业素质,则必将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巨大的活力。

二、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育存在的问题

借鉴试点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经验,国内许多院校以一种新的教育观积极进行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已经取得了初步成效,但仍存在一些不可回避的问题。

1.创新创业的环境还有待完善。尽管各高校大力宣传创新创业的理念,但实际上对创新创业教育的引导力度不够,还没有形成尊重、支持创新创业的氛围。另外,社会大环境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存在一定的阻碍,尽管国家对于大学生创新创业在政策上有所倾斜,但是对于一些实际的便利,如创新创业资金的筹集等方面,还没有具体的政策。

2.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有待加强。受到经验缺乏和专业水平的限制,很多大学生并未真正意识到创新创业实践的重要性,仅仅是应学校的学分规定要求而进行相应的创新创业活动,缺乏兴趣的培养和创新意识的树立。有的学生虽然有很多创新的想法,但普遍对自身的能力表示不自信,又得不到必要的帮助和指导,使得参与创新创业活动的积极性不高。

3.创新创业教育的学科体系不完善。很多高校的创新创业课程设置比较单一,多以讲座的形式进行,没有系统性,尤其缺乏对于创新创业技能的教育和培训。创新创业课程未能与专业培养计划相结合,体现专业特色。

4.缺乏一支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经验丰富的师资队伍。目前高校补充师资力量时过于追求高学历,过于强调新增教师的科研潜力。大多数专业课程教师专业面狭窄, 缺乏企业管理实战经历和创新创业的体验,讲课只能纸上谈兵,无法使学生从创新创业课程中真正获得创新创业的感受。

5.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环节比较薄弱。具体表现为:

(1)很多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更多的是单纯讲授创新创业知识, 有些高校虽然举办或参与了各种形式的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但多数学校和学生都是为比赛而比赛,而不会真正将创新创业计划付诸实施;

(2)大学生创新创业实习基地不足,需要社会的支持,而很少有企业愿意提供机会,让学生学习实际的企业管理和经营。大学、企业、其他机构、政府没有形成开放的、多方互动的合力结构;

(3)虽然有些高校尝试开辟高校创业园区或者成立创业孵化机构,为大学生提供在校创业支持,但由于高校扩招,很多学校的场地和资金资源有限,远远无法满足大学生的创新创业需求。

三、新形势下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素质的对策建议

(一)加强宣传营造创新创业氛围

首先,高校、教育主管部门要加强宣传。通过挖掘学生身边创新创业的先进典型、挖掘成功人物的先进事迹,制作优美的宣传手册等方式展开宣传工作,并利用学校广播系统的宣传资源来进行宣传,营造创新创业氛围。其次,要动员多种力量来为大学生创新创业营造氛围。社会媒体要为大学生创新创业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要积极主动的宣传成功的经验,挖掘潜在的素材。社会公众特别是学生家长要对大学生创新创业给予积极的支持,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二)增强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

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是形成和推动创业行为的内驱力,是产生创业行为的前提和基础。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的培养是高校创业教育的重点。首先要教育和引导大学生增强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凭借知识、智慧和胆识去开创能发挥个人所长的事业,适应新时代的要求。通过宣扬大学生中涌现出的自主创业先进典型,引导大学生增强创新、创业的信心和勇气,鼓励和扶植更多具备自主创业条件的大学生脱颖而出。为此,要将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结合来开展创业教育。鼓励学生创造性地投身于各种社会实践和社会公益活动中,在高校大力营造创新创业文化氛围,通过创新创业类学生社团活动、创新创业论坛等载体,在校园文化中注入创新创业文化的新元素,扩大创新创业教育的普及面。还可以举办创新创业类论坛,邀请创业成功人士及相关专家、在校大学生创业者为感兴趣的学生作交流报告,传授经验,让创新创业者少走弯路。

(三)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成果最终取决于教师。具有较高创造性思维修养和创造精神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具有质疑精神、思考能力的学生。要充分发挥辅导员在加强创业教育方面的作用,精心设计全程化职业生涯辅导实施方案,设置创业教育内容,按照不同年级开展有针对性、分层次的指导。要主动加强与专业课教师的联系,积极参与创业教学教辅工作,加强交流与互动,不断探索课堂教学与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紧密结合的有效方法。

(四)培养创新创业学生团队

创新创业活动的开展,离不开团队的合作。一个成功的创业项目,需要不同专业领域的学生团结合作,在创新创业能力培育过程中, 应重视创新创业学生团队的培养,充分发挥来自不同专业、具有不同专长的学生的能力。创新创业团队的建设可以跨专业、跨年级进行,形成传帮带的良性循环机制,培养团队合作精神,有利于在学生中普及创新创业意识, 也有利于在实践中总结经验,保证创新创业项目的持续发展,提高项目的成功率。

参考文献:

[1] 王艳芳.大学生创新创业素质培养的探索与实践[J]. 中国校外教育,2011,(2):8.

[2] 董世洪,龚山平.社会参与:构建开放性的大学创新创业教育模式[J].中国高教研究,2010,(2):64-65.

[3] 万森林,张平.培养创新人才是高校的根本任务[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1):37~38

顶一下 ()  踩一下 () 

 

本文标签:

[!--temp.ykpl--]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