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建设的机遇与挑战探讨论文
1新常态下的发展趋势
新常态是一个客观存在的,又是一个现实的问题,因此要辩证地看。解释新常态要以平常心,其实速度并不是越快越好,也不是越慢越好。从过去先行的或者是发达国家城市发展的过程看,是表层的城市建设,是不全面的。城市的使用者,在付出劳动力和消费力上是不均等的,这个过程是分裂的。因此消费的升级作为城市建设的一项重要指标,是未来必将呈现的趋势。
2新常态下我国城市建设面临的机遇
2.1缩小地区差异、统筹城乡发展
城乡一体化,摒弃过往的城市与乡村作为独立个体发展的形式,在一定程度上确定了城市要支持农村的发展策略,改变城乡分开建设的模式,真正实现城乡建设一体化。随着城乡一体化的实现,城镇化的步伐也在不断加快,新常态下的城市建设,不断缩小着城乡差距,统筹兼顾区域发展。江苏以南京、苏州、无锡等地,城市建设率先发展起来,社会资源也不断丰富,服务更加完善,与此同时,也在带动苏北地区的发展。在新常态下,南京、苏州、无锡等城市不断将产业外迁,以带动周边欠发展城市的产业布局、城乡规划、公共服务、生态环境与基础设施建设。
2.2重塑城市地位、还原城市本源
城市建设中,出现局部的城市建设质量,建设结构的不平稳性。随着城市建设进程的加快,其规模也在增大,人口承载压力过大,环境、交通等城市问题也越发显露出来。“筑城以卫君,造郭以守民。”这是传统城市的角色,如今,经济增长至上的发展,背离了城市的本质,必然导致城市的异化。因此要使城市实现转型发展,必须回归城市的本源。江苏以苏州等典型的城市建设,不仅在追求把城市作为经济增长的载体,更多地在追求苏州传统园林以及小桥流水人家的水乡文化气息。苏州城注重自我文化的保护,积极寻求文明的归宿,还原城市本来的面貌。
2.3融合多元产业、加强区域联系
城市建设更多地注重将数据挖掘、人工智能化管理、物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应用到城市规划和建设中,通过政府、企业和市民的参与,实现城市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城市环境、产业经济的高效、健康运行,促进城市的和谐发展。只有当城市摆脱工业化推动的单一路径,走多元特色发展的道路,才能让城市建设回归理性,才能引导城市实现多元特色发展。“适用、经济、美观”的建筑方针,指导我国建筑设计与施工60年;“以人为本、因地制宜、硬软兼顾、刚柔并济”等原则,也一直是城市规划不变的理性追求。在新常态下,“以人为本”将更加注重不同人群的差异化需求,尤其是普通民众和弱势群体的需求;“因地制宜”将更加强调地域之间的个性差异,并且强化问题意识,注重寻找和解决当地的“真问题”;“硬软兼顾”将更加注重城市的软环境建设,尤其是与规划实施和管理紧密相关的制度建设与公共政策设计;“刚柔并济”将更加注重在确保粮食与生态安全、公共利益等底线的基础上,适当增加规划的弹性。
3新常态下城市建设面临的挑战
3.1沿袭传统、创新思路缺乏差异性
新常态下,经济带动城市模式的转变,城市建设在我国是一个新的尝试。很多城市仍没有科学的统筹规划以及相应的配套政策,造成政府容易沿袭以往的城市建设模式,创新思路不够明显,因此城市的建设缺少差异性。
3.2制度不成熟、城市角色转换不完全
(1)城市布局不合理,缺乏中心城市和城市群。城市建设是为经济发展服务的政策工具,是为经济建设落实空间安排,因此虽然被赋予了指导城市发展建设的领军地位,但却在GDP至上的冲击下显得名不副实。随着城市扩张速度减缓和发展模式的僵化,城市建设也将被限定城市边界、优化空间结构、城市品质。从大手笔、大气魄的高瞻远瞩式建设,导致不合理的城市布局,缺少侧重点,缺乏中心城市和城市群。(2)城市空间扩展过快,集聚辐射功能不强。纵观掌控城市建设的不同管理层面,建设部门有城市总体规划,发改委有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国土部门有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其他如环保部门还有环境保护规划,每一个层面都对城市建设的空间管制提出了相应的要求。但由于各职能部门联系的紧密度不够,从而造成了很多工作的衔接度不够,导致实施效率降低。建设过程中,极大可能会对空间管理上造成混乱,以及城市空间扩展的程度没有做出很好预期时,也将会使得集聚辐射的功能达不到理想的强度。
4新常态下江苏城市建设发展的对策
在新常态下的背景下,江苏要发展,要扎根于自身的实际情况,结合沿海城市的地理优势,充分结合自身具备的交通优势和资源优势。以城市的角度来看,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的同时,充分结合城乡一体化。作为长三角洲经济发展的重要节点,着力将城市发展的多元化和特色化相结合,找准发展基点进行正确定位,寻找区域内产业群作为支撑,并发展多元的产业结构。与此同时,不断完善政策体制,为城市建设提供良好的制度保障,合理布局江苏城市现地化建设的侧重点,有序调整城市空间的有序性,一高瞻远瞩的眼光,打造江苏为新常态下沿海城市建设的领头军。
参考文献:
[1]杨为民,申强,陈娆.新常态下小城镇可持续发展的理性思考[J].农业经济,2016,(2):3-6.
[2]王利耀,惠宁.新常态下中国城市经济发展管理研究[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8):48-51.
本文标签:
[!--temp.ykp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