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提琴换把技术教学实践研究论文

文章 2019-07-23 06:38:52 1个回答   ()人看过

小提琴换把技术作为左手训练的基本技巧,是教学实践中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内容,左手换把技术训练如果不扎实,将会影响左手音准及其他应用技巧,而对于音乐表现的深层要求更是无从谈起。因此,无论怎样强调换把训练在教学实践中的重要性都不为过。在教学实践中,有些教师往往注重结果而忽略过程,只是告诉学生要把换把练准但是没有剖析训练的具体步骤。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换把类似“”的过程,不自信、不肯定,完全就是凭运气、靠感觉,一上到较高的把位音准就开始晃晃悠悠,自然也考虑不了音乐表现的问题。因此,在教学实践中,应该遵照循序渐进的训练原则,重点把握突出的问题,并且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音乐感觉与表现能力,使学生的演奏达到技术性与音乐性的完美结合。

一、遵照循序渐进的原则进行系统的换把训练

换把训练应该遵照循序渐进的原则,按照先易后难的顺序进行系统训练。根据换把动作和难易程度,换把动作分为空弦换把、同指换把、异指换把和屈伸换把 4 种类型。然而在音乐作品中,换把片段大多零散且不规则,有时候一个乐句里包含着几种不同类型的换把技术。教师应该予以归纳总结,理顺不同换把类型的区别和关键,让学生掌握具体的训练步骤。从简单的换把训练入手,当学生掌握了换把音准与换把动作以后,再进行较难换把技术的训练。必要的时候可以结合相关的练习曲进行媒介音音准训练,系统地解决换把的问题,而不是在具体的音乐作品中“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二、关于远距离换把的问题

远距离换把训练,需要手指、手腕、手肘和手臂的默契配合,其中拇指的动作是训练的关键。对于不同方向的远距离换把,在具体的问题上亦有所区别。1.上行远距离换把,左手容易受到琴身的“阻挡”,换把过程因为受阻而停滞不畅。为了避开这个“障碍”,在换把的准备阶段中,手腕、手肘和手臂应适当地向右方倾斜,让大拇指“躺”下来,而这个动作正是高把位按弦的姿势。由于整个左手重心向右倾斜,在换把过程中自然就“避”开了左边的“障碍”,使得换把动作更加快速流畅。2.下行远距离换把相比之下要更加困难,由于左手突然间移到低把位, “好像往回撤的手臂是在企图把琴从锁骨、肩和手臂的夹持中拉出来似的,因而在动作时便有产生一种不安全的感觉”。

这是因为下行换把时,在高把位手型向低把位手型转换的过程中,左手大拇指因不能马上适应新的位置而产生了瞬间的“悬空”现象,左手手指失去大拇指这一重要支点便会出现“失衡”。为了避免这个问题,左手大拇指应该在不改变把位位置的前提下预先向低把位方向“躺”下,恢复低把位手型,提前为左手“解锁”。值得注意的是,回到低把位时,左手手腕亦应该从凸起恢复到平直的状态,手肘、手臂的中心也从右边移至中点。综上所述,无论是哪个方向的远距离换把,左手大拇指应该提前准备好换把手型,手腕、手肘和手臂按照换把方向进行转换,同时保持平稳的持琴姿势。

三、关于双音换把的问题

双音换把与单音换把训练原则大致相同,由于左手手指以及音程特性,不同度数的双音换把各有不同特点。

(一)三度音程换把

三度是作曲家最常用的音程,既用来写作优美的段落又可以表达高昂激动的情绪,因此掌握三度音程换把对演奏者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在三度音程换把中,由于 1、2、3、4 指都参与了换把过程,极易造成手指按弦过重而换把不畅的现象。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左手手指应当掌握正确的手型并适当减轻压力,并在换把中同样重视媒介音音准的训练。如果在换把的同时出现了换弦,应当以共同弦上的手指当做媒介音,从而引导左手找到新的把位。

(二)四度和六度音程换把

四度和六度音程换把时需要在手指滑行的过程中确定新的手型,因此掌握音程特性是六度音程换把的关键。演奏者一方面应在滑行时保证手指松弛的状态以确保发音的纯净,另一方面要敏锐地根据音程特性反应手指相应位置以确保音准,这两个要素必须在手指滑行的瞬间迅速地完成。

(三)八度和十度音程

由于八度、十度音程跨度较大,左手需要用1、4 指演奏,并且每一组音程连接需要进行连续换把。长时间的手指伸张极易造成左手紧张僵硬,连续的换把动作也让音程进行听起来笨拙生硬,因此八度和十度音程换把是双音换把的难点。为了解决左手紧张僵硬的问题,左手大拇指适当地向下移动并“躺”下来,手腕可以相应地放低,这样有助于左手的放松及手型的稳定。同时,2、3 指应该微微离开琴弦而不是按在弦上,因为弦上多余手指会影响换把的顺畅,并且造成左手紧张僵硬。在连续换把的过程中,演奏者同样要在手指滑行的瞬间根据音程特性反应手指相应位置,区分全音与半音的差别。值得注意的是,左手手指间距离在高把位时最小,因此低把位的八度和十度音程实际上是最难演奏的。

四、关于不常用把位的问题

演奏者一般对第 1 和第 3 把位最为熟悉,一方面这两个把位靠近琴头和琴身,容易确定手指位置与左手手型,是最容易也是最基础的把位;另一方面这两个把位包含了小提琴作品常用的音域,而这点是别的把位所不能替代的。初学者熟练掌握第 1 把位以后,开始系统学习第 3 把位,而其他把位一般只有在具体的音乐作品出现时才会接触到。这样就造成了演奏者对第 1、第 3等奇数把位十分熟悉,但是对第 2、第 4 等偶数把位以及由于升降记号造成的半把位相对生疏的现象。偶数把位的音域处于两个奇数把位之间,可以轻易地通过换把而被奇数把位所取代,长期以来处于“鸡肋”的尴尬地位。然而在音乐作品中,偶数把位的使用可以避免不必要的换把、换弦,以利于合理的音乐分句处理;偶数把位的使用还可以将相隔把位间的换把转换成相邻把位间的换把,减少换把痕迹以降低技术难度。在教学实践中,不常用把位应该得到同等的重视,可以通过练习固定把位音阶或练习曲来达到熟悉不同把位的目的,以最大程度地发挥不同把位的作用并享受它们所带来的便利。

五、引导学生培养良好的音乐素养

在具体的音乐作品里,把位的变化和指法的组合充满了无限的可能性,很难用简单的规则去界定现实中遇到的复杂情况。有些乐句既可以完全在一根弦上演奏,也可以一直保留把位;有些上行经过句通过两次远距离换把达到最高音,同时也可以通过多次同指半把位换把达到同样的效果;反复在相邻把位间变化的乐句,除了频繁换把之外还可以通过屈伸换把最大限度地减少换把的痕迹……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即使学生掌握了基本的换把技巧,如果没有教师的正确引导和音乐素养的有力支撑,当他们面对这些错综复杂、变幻多样的音乐作品时,同样会像迷途羔羊般茫然不知、手足无措。因此,引导学生培养良好的音乐素养是教学实践中一项最重要也是最复杂的课题。音乐素养决定了我们的教学培养的是一名邯郸学步的普通工匠,还是一名善思独立的成熟演奏者。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可以在同一个乐句中使用几种不同的指法或者音乐处理,通过对比的方法分析每种指法及音乐处理的优点和缺点,从而培养学生辨别优劣的审美能力。除了音乐处理的合理性,演奏技术的便利性亦不容忽视。通过屈伸换把、同指半把位换把、呼吸点换把等方式,可以充分展现技术的优势,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教学实践中,应当将音乐处理合理性与演奏技术便利性相结合,通过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使他们具备处理具体音乐作品的能力,从而成长为一名成熟的演奏者。

小提琴换把技术作为左手把位间音准的保障,是一项最重要的基本功技术。完美的小提琴换把技术,不仅保证演奏技术的准确无瑕,更赋予音乐作品生动的表现力与丰富的感染力。演奏者除了掌握基本的换把技术之外,更应该学会如何处理繁杂多变的音乐作品,并运用音乐性的技术表现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在教学实践中,更应该重视小提琴换把技术技巧性与音乐性的结合,让技术为音乐服务,令换把技术的“天堑”变为音乐表现的“通途”,描绘出美妙的音乐之虹。

顶一下 ()  踩一下 () 

 

本文标签:

[!--temp.ykpl--]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