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货币政策缘何陷入流动性陷阱论文
【摘要】现阶段,我国呈现的流动性陷阱是在货币贬值、居民一年期存款实际利率为负、企业贷款实际利率远高于名义利率的条件下形成的特殊现象。长期宽松的货币政策、货币幻觉和物价幻觉、房产过早成为投资品、人们潜在支出压力比较大等,是形成我国流动性陷阱的重要原因。
【关键词】流动性陷阱货币存款【中图分类号】F202【文献标识码】A
谓流动性陷阱,即单位活期存款和居民储蓄的大量增加,普遍出现持币待购现象。统计数据显示,早在2012年,我国储蓄存款就已接近40万亿元,比上年增加5.6万亿元,增长率达到16.27%,到2016年10月已经达到59.6万亿元。而固定资产投资(包括民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明显下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率徘徊不前,出现了流动性陷阱的状况。
流动性陷阱成因及其涵义
按照“流动性陷阱”假说创始人凯恩斯的观点,面对经济衰退,一国中央银行可以通过增加货币供给来降低利率,由于利率水平下降,厂商预期的边际投资利润率会上升,由此可以刺激厂商增加投资,促进就业增加。就业和收入增加又会拉动消费增加,从而推动经济增长。但是当货币供给扩张到一定阶段,利率下降至社会经济主体认为是最低水平时,人们的货币需求利率弹性将会变得绝对大,几乎每个人都宁愿持有货币,而不愿意投资于其他资产。此时,金融管理当局无力再调控利率,即使采取扩张性货币政策增加货币投放,但是由于新增货币都被企业和公众的货币需求吸收了,利率不会下降,央行的货币政策不能促进经济增长,这就形成了流动性陷阱。
流动性陷阱的假说隐含两个前提条件:一是金融市场的名义利率很低,但实际利率较高。流动性陷阱在经济衰退时出现的可能性较大,此时的金融市场名义利率很低,但是实际利率可能会比较高,因为经济衰退、产能过剩、商品价格下跌,出现了通货紧缩,物价指数很低甚至为负值。在实际利率较高的情况下,厂商会因为预期边际投资利润率不高而降低投资意愿,增加货币需求。公众会因实际利率较高而增加储蓄型货币需求,
降低消费意愿。二是在利率达到历史最低水平时,市场主体会预期利率将上升。按照有价证券价格决定模型,当利率最低的时候,有价证券等资产价格处在最高水平,随着未来利率上升,有价证券等资产的价格会下跌。基于这样的预期,投资者会觉得现在购买有价证券将来会有资本损失风险,于是就选择增加货币需求,减少投资,从而导致流动陛陷阱出现。基于这两个假设又可以推论,在经济衰退时期,由于通货紧缩,货币的交换价值,即货币的购买力一般都是稳定的甚至有可能升值,持有货币有相对较高的收益,所以人们会倾向于增加货币需求,而使投资与消费增长乏力。现阶段,我国呈现的流动性陷阱是在货币贬值、居民一年期存款实际利率为负、企业贷款的实际利率远高于名义利率的条件下形成的特殊现象,说明当前我国的流动性陷阱问题比较复杂。
我国当前流动性陷阱产生的原因
一是长期实行宽松的货币政策。中央银行的基本任务和货币政策的基本要求是保持币值稳定,在此基础上来实现经济增长等其它目标。把促进经济增长作为货币政策首要目标,长期过度使用,会形成路径依赖。货币政策本身具有局限陡,这种局限陛表现为货币政策的作用是中性的,即货币增长在短期内会通过增加人们的名义收入和增大企业的购买力,对需求和供给产生一定的刺激作用。但从长期看,货币供给增长除了拉动物价上涨外,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是有限的。此外,货币政策还具有“绳子效应”,即货币政策在紧缩时效果明显,而在扩张时效果有限。尽管货币政策存在局限性,但是它长期以来一直是各国宏观管理当局最倚重的调控工具。相比较而言,一些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对货币政策的依赖性更强,这是因为发展中国家的资本市场不发达所致。但是持续扩张眭的货币政策往往造成货币超发,在经济增长率换档期,超发的货币由于缺少有效投资渠道和消费增长点,出现了被动性货币需求增加而形成流动性陷阱。
二是企业和社会公众对未来经济增长的信心不足,投资和消费意愿不强。扩张性货币政策加上地方政府政绩观主导下产生的大量重复投资、建设,导致供求失衡,产能过剩。对广大企业来说,我国很多低端产品已经供过于求,投资价值较低;对高端产品的投入又受到技术和研发能力以及融资能力限制,未来投资效益的不确定性较大。消费者因对未来经济增长的预期不明确,面临的潜在支出压力又较大,消费意愿难以增强。
三是‘馈}币幻觉”和“物价幻觉”使人们的持币意愿增强。“货币幻觉”是指在货币扩张后,人们的名义收入增加,但是此时物价上涨压力还未显现,人们便会觉得自己更富有了。“物价幻觉”是指物价已经上涨,但是由于统计滞后,或统计失误,导致公布的物价指数相对较低,而使人们以为自己仍然拥有较多的购买力。我国近几年的CPI值都较低,强化了人们的货币幻觉和物价幻觉,尽管货币已贬值,但人们仍然持有较多货币资产。目前我国的CPI指数有所上升,引发市场预期利率会上升,也会强化人们的货币幻觉和持币意愿。
四是房产过早成为投资品导致人们的资产固定化率提高,降低了消费倾向,使活期存款和储蓄存款增加。当房产成为投资品时,人们一旦发现房产具有很好的保值增值功能,对房产的需求就会大幅增加。一方面,这导致我国家庭资产的固定化率提高,房产占家庭资产总额的比率达到60%以上。另一方面,买涨杀跌的心理又挤出了人们对其他价格较低的商品需求。由于买房是大额支出,需要一定的货币积累,又导致人们的储蓄存款大量增加。
五是供给侧改革效果显现需假以时日,急功近利思想导致企业家“脱窦入虚”行为频现,有效供给不足,使储蓄增加。增加有效供给要求企业能提供高质量、适销对路的商品,实现这一目标要靠创意、创新和科学技术提高。而消化过剩则要解决大量人员安排和再就业等问题。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众多企业经历了依靠模仿复制就能挣大钱的时代,比较普遍地存在急功近利的思想。很多企业认为做品牌、创百年老店是可望不可及的事情,不如选择赚快钱的道路,导致企业资金“脱实入虚”。市场缺少高质量的商品,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们的消费意愿。
我国当前的流动性陷阱对经济的影响
如前所述,流动性陷阱对一国经济发展会产生消极的影响,除了上述一些表现外,还有两个问题值得关注:一是短期存款实际利率为负会导致长期储蓄大量增加,形成顽固性流动性陷阱。流动性陷阱一般是阶段性的,当经济出现回升信号时,经济主体的消费与投资意愿增强,从而走出流动性陷阱。但是由于我国一年期以下存款实际利率为负,人们就会选择利率水平高于CPI的长期储蓄。长期储蓄增多且届高不下,使我国的流动性陷阱有长期化和固化的倾向。
二是在货币超发条件下出现的流动性陷阱是笼中虎。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主要取决于两种货币的供求关系和经济发展状况。如果人民币汇率持续下跌,影响人们预期变化,一旦人们对经济增长和币值稳定的信心动摇,处于暂时闲置状态的活期存款和储蓄存款便可能会大量涌入市场,造成严重的通货膨胀。面对我国出现的特殊的流动性陷阱,应当尽快采取措施予以疏导。首先,在坚持深化改革的同时加强对企业家的教育和引导,改变企业家急功近利的心态,加快创意、创新的步伐。充分发挥积极财政政策的作用,加快税收制度改革,提高企业家预期的边际投资利润率,鼓励企业家的创新投资。
其次,加快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减少消费者的后顾之忧。加陕供给侧改革,提供更多高质量商品,加大服务贸易的进口,提高消费者消费倾向。再次,坚持稳健的货币政策不动摇。在经济增长率换档期,货币政策如果不能改变人们的预期,就力求稳定人们的预期。维护币值稳定,有助于化解流动性陷阱带来的负面效应,维护人们对未来经济发展的信心,增强人们的投资意识和消费意识。
【参考文献】
①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
本文标签:
[!--temp.ykp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