择业创业论文
择业创业论文应该怎么写?论文既是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一种手段,又是描述学术研究成果进行学术交流的一种工具。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择业创业论文,欢迎大家阅读。
择业创业论文1
谈谈当代大学生自主择业与自主创业的问题
摘要: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产业化、市场化的不断发展,高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每年毕业生人数不断增加,大学生就业与创业面临严峻的形势。大学生就业是一个重大的社会问题。怎样认识大学生在新形势下的就业问题,如何以新的理念、新的思维教育学生自主择业,自主创业,这不仅是大学生本身的问题,也是一个社会教育的问题。
关键词:大学生 择业与创业
一、就业是民生之本,是人民改善生活的基本前提和基本途径
就业问题是一个世界性的课题。我国的经济当前调整时期,就全国来讲,劳动者充分就业的需求与劳动力总量过大以及劳动者素质不相适应的矛盾比较突出。2012年高校毕业生近700万,有的地方高校毕业生就业签约率不到30%。随着高校的继续扩招,应届毕业生的数量还会持续上升。这就要求我们进一步深化改革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制度,以新的理念宣传、指导、服务大学生自主择业、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要。根据这几年的发展与国外经验表明,自主创业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新课题,是今后大学生就业工作的新方向。
二、当代大学生必须做好自我职业规划
我国与世界经济融为一体的程度加深了,要想在世界上立足就要搞好国民经济建设,提高人均GDP。我们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要把握住这大好机遇,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力争把祖国建设的更加繁荣富强。
那么,如何做好大学生的职业规划呢?①要正确的自我定位自我评估,要清楚的自我认识,发现自己的真正兴趣所在,要清楚的知道自己的实际情况,不可盲目无术。养成写日记的好习惯,对自己经历过的有意义的事情一一记录下来,有空的时候就拿来看看,经常回想自己爱出错的地方,以后就尽量地避免。②做好自我规划自我规划就是确定短期和长期目标。人是有理性的动物,受周围环境的影响特别明显。要不断的激励自己努力再努力。完成一个个的目标,那么最后的胜利一定属于你。在大学的四年里,每个人所采取的方式和途径各有不同,但是归纳起来也就是以下几点。第一年为检测时期,也就是刚才提到的自我定位。来到大学的校园里,不要埋头于学习,注意看一下周围的那些即将毕业的大学生们,看看他们是如何应对就业的,不妨为自己找准方向。第二年为定向期,知道了自己的具体情况就可以更清楚的为自己定位了。在此期间一定要打好专业基础。第三年为冲刺期,在定向的基础上好好的努力。不要空虚的过大学生活,到头来,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第四年为分化期,大四到了,工作的工作,考研的考研。分化很明显。总的来说,大学四年的规划基本上都是这个模式。③学校应承担职业指导的责任对于职业指导,我们在来看看美国的毕业生是如何就业的?美国实行的也是毕业生自主择业制度,政府并不直接干预和限制,而是由劳工部、学校、中介机构、和用人单位进行协调进行。学校在其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是毕业生就业的“高参”。美国高校一般都有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进行职业指导和就业服务。而学校就业指导的重点就是推行四年职业规划项目。在学生入学的第一年,中心就开始对学生进行职业教育,帮助学生接触和了解就业状况;第二年帮助学生检查自己的性格、兴趣和专长,进而帮助学生选择专业;第三年帮助学生了解雇主资料和市场需求,参加一些社会实践和招聘会,让学生直接感受就业市场;第四年辅导学生写求职信,传授求职要领和面试技巧等专门技能。这种就业指导贯穿学生的整个大学生涯,对学生就业观的形成,增强择业能力和求职技巧很有帮助。就业指导中心还非常重视为毕业生提供就业服务,学校收集、整理的就业信息都要输入电脑,供学生随时查阅;此外,中心每年还要向雇主推荐学生就业,举办职业交流洽谈会,并负责接待雇主来校对毕业生进行面试。经学校推荐的毕业生成功就业率往往高于其他渠道。毕业生面对着求职的巨大压力,究竟缺乏的是什么?有关专家指出,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最缺乏的不是找不到就业的机会,而是不知道该去做什么工作?不知道自己会做什么工作?
三、积极创造条件,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
jzm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共有八次提到“创业”和“创业精神”,这说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需要成千上万的思想最为活跃的大学生们积极参与积极创业。根据有关资料统计,在美国参与创业的人口比例高达21%,换句话说就是美国每五个人就有一个人参与创业。经济发展教育先行,教育是发展的基础,但是年轻人完成了教育以后干什么呢?应该鼓励青年一代去参与创业。事实上,我们这些与改革一起诞生的年轻人有着强烈的创业渴望,在目前阶段来说只是苦于必要的创业扶持和引导。我们有火一样的创业热情,希望政府部门应该积极鼓励我们去自主创业,通过有关的政策扶持和资金支持,降低创业的门槛、创业成本和创业的风险,让我们大学生的创业精神得到弘扬和落实。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是人力资源管理中最原始的也是最重要的环节,这一问题的解决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校和个人的生存和发展以及整个社会的稳定。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工作不仅仅是学校的本职工作,还需要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和关注。随着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发展,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工作就显得尤为突出了,我们广大的大学毕业生们还是应该以火一样的热情,大胆创新,为我们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去开辟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年轻就是资本,年轻就是财富,我们年轻,我们就有活力。我们要以火一样的热情,来点燃我们的青春,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成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精英式”人才,我们的国家才会兴旺发达!
择业创业论文2
高职学生就业、择业与创业相关意识及其对应教育的分析
【摘要】大学生特别是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观念如何,当是大学就业教育特别是高职院校就业教育的前提与基础。高职院校就业教育是否切合高职学生实际,影响着高职学生的走进来与走出去。本文在对高职学生就业观念抽样调查统计的基础上,从创业、择业与就业三个不同层面分析了与高职学生相关的就业意识,强调指出就业与择业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就业教育应以实现稳定的就业为追求目标。由此出发,指出了高校新生就业教育应当注意的若干问题。
【关键词】就业教育 创业 择业 就业 观念分析
一、前言
在当前我国就业形势严峻的大背景下,引导大学新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对于大学生在校学习与今后走向社会,无疑具有现实的意义。高职院校处于高等教育最低端,主要培养应用型人才,学生的毕业去向主要是生产第一线,一般情况下,毕业学生与事业单位、公务员、教育科研单位无涉。因此,对高职学生进行就业观念的教育尤为重要,这一问题的解决对高职学生走进校门与走出校门走向社会都有着重要影响。
二、就业教育
(1)现行高校的就业教育。现行的就业观念教育,分为两个层面展开,即择业与创业。择:选择、寻找、决定,指个人根据自己的意愿和社会的需求,主动选择自己所从事的工作的过程。创:开辟、创新、拓展,指通过发挥自己的主动性与创造性,开辟新的工作岗位,拓展职业活动范围,创造新的业绩的实践过程。择业与创业往往相互联系,现行教材认为:择业是创业的基础,创业又是择业的内在要求。
(2)就业教育的三个层面。我们认为,就业教育仅有上述两个层面是不够的,并不能完全切合我国大学生特别是高职院校学生走向社会的实际。就业教育应在就业、择业与创业三个层面展开,而且重点应放在第一与第二个层面,即就业观念的教育上。所谓就业,我们的理解是:就业是具有劳动能力的公民在法定劳动年龄内依法从事具有报酬或劳动收入的社会活动,它既是公民的一种权利,也是公民对社会对家庭应尽的义务;对高职学生而言,就业首先是毕业之后有一份正当的、相对稳定的工作,能够通过自己的劳动取得相对不错的收入,养活自己,帮助家庭,积累经验,提升能力,进而寻求自身的发展空间。
(3)就业与择业的区别与联系。就业与择业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就业是状态,择业指过程,从全社会宏观层面来说,就业状态应长期稳定,择业过程应短期活跃,应通过短期的活跃达到长期的稳定。帮助学生认清就业形势,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实现充分的、相对稳定的就业,当是就业教育所追求的目的,而择业,只是达到这一目的的一个过程一种手段。
三、高职新生就业观念调查与统计
当代大学生特别是高职学生对就业、择业与创业的认识,应是我们对高职学生进行就业教育的前提与基础。为此,我们在2011——2012教学年度,利用教学之便,就此作了相应调查。
(1)调查对象。重庆工商职业学院2011级11个教学班。
(2)调查方式。我们以学生作业的方式进行这一调查。由于调查以不公开的方式进行,学生在不察觉中通过回答相关问卷完成本课题的相关调查,这就使得调查的数据具有相当的真实性,能在相当的程度上反映大学生特别是高职学生的就业择业与创业的意识。从调查形式来看,既有封闭式问卷调查,也有开放式问卷调查。
(3)调查统计结果。
调查统计结果1
调查题目:在创业问题上,你认为大学生正确的选择应是
调查统计结果2
调查题目:你是如何理解就业、择业与创业的?
参加回答学生总数 未作回答学生人数 只答择业与创业学生人数 三个问题均作回答学生人数
377 36 275 66
四、调查统计结果的认定
(1)调查统计结果1的认定。调查统计结果1表明,入校新生对创业问题已有自己的基本认识。四个选项中,第一、三选项的零结果,说明入校新生对创业已具有正确的观念,既不认为大学生都应创业,也不认为大学生不能创业。这一结果符合我们的预期。学生们对选项四的认同高度一致,说明年轻人心中有热血,对自己的前程与事业有追求有期盼,愿意根据自身条件与社会需要决定是否创业。但对选项二大多数学生未予认同,这既在我们意料之中,也是我们不愿看到的,它表明才入校的大学生对创业的认识还不全面,也表明我们的就业教育还有值得改进之处。
(2)调查统计结果2的认定。调查统计结果2表明大多数才入校学生对就业的认识还不全面。十分之一左右的学生对此问题未作回答,是因为他们在教材上找不到相应的答案,教材上没有对就业问题的表述,也即学生们还不清楚就业、择业与创业的关系,特别是不清楚就业与择业的关系。绝大多数学生沿袭教材择业与创业的提法,以教材上的择业与创业的有关观点作为回答。这种回答其实也不清楚就业与择业的关系。另有少部分学生对此作出了自己的回答,比较有代表性的是:就业是指有劳动能力的公民在法定劳动年龄内依法从事具有报酬或劳动收入的社会活动;就业为民生之本;就业难,择业难,创业更难;就业既要追求自己的职业理想,更要符合社会的实际需要。这些回答也未从实质上认识到就业与择业、创业的联系。
五、就业、择业、创业相关意识及其相应教育的分析
(一)创业意识与创业教育的分析
我们认为,大学生的就业教育中,在讲到创业教育时,不仅应讲创业的重要性与可行性,讲政府对大学生创业的扶持,还应讲清楚创业的风险性,讲清楚创业应是走向社会后的行动而不应是走出校门时的行动。创业需要理性的决策,需要的是拼搏的韧性,而不仅仅是血气方刚的闯劲,更不是为了明天的成功,先在今天为自己找一个失败的母亲。对个人而言,创业是一种风险投资,需要对社会的了解,对市场的了解,对他人的了解,对自己的了解,而这些了解都只能来自社会实践来自工作实践。对才出校门初入社会的学生来说,要求他们了解这一切显然不现实。当然不排除有少数学生的确对此有了解,而且了解得也比较清楚,但那也只能说明只有少数学生具备了创业的主观条件。创业是诸多因素的综合,需要创业者对生产工艺、经营流程的熟练掌握,对成本的切实掌控,而这一切都是初出茅庐的大学生的弱项。以自己的弱项去商海中竞争与拼搏,如打无把握之仗,胜算的概率自然不大。其实,就个人而言,大多数人不适合风险投资;就全社会而言,人人涉足风险投资既不可取也无必要。这就说明绝大多数大学生不适宜创业,也没必要自主创业。就创业教育来说,具备积极创业的思想准备固然重要,具有敢于创业的勇气也必不可少,但更重要的是提高创业的能力,也即如何提高创业的成功率。大学生是当代青年中综合素质最高的群体,从全社会角度看他们理应成为创业的主体,特别在高新技术方面,自主创业更是他们实现人身价值、奉献社会的有效途径。但这一步的最佳切入点不应是走出校门时,而应是融入社会后。就业教育应帮助大学生认识到创业是今后可走之路,不应是毕业时非走之路,而且也只有少数学生应当走适宜走这一条路。
(二)择业意识与择业教育的分析
(1)择业的局限性。我们认为,大学生的就业教育只谈择业有局限性。就业才是目的,择业只是过程与手段。择业只能推进就业,而不能妨碍就业。那种以还没找到理想的工作为由,在家啃老,游荡社会,频繁跳槽,使个人长时间处于择业过程之中,其实是借择业之名,放纵自己,逃避自己对家庭对社会应负的责任。随着大学教育从精英化走向平民化,大学生已非炙手可热的强势群体,在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下,才出校门的大学生更多的是需要找工作而非选工作。择业强调的是根据主客观条件选工作,通过择业找到自己理想的工作。但是,就业市场是双向选择而非单向选择,大学生要选工作,用人单位也要选大学生。最终的结果,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必然不能找到自己心仪的工作,只能接受一份工作。
(2)择业的有限性。择业是必须的,它是学生个人追求前程的权利,但择业也得有一个限度,即心理限度与时间限度。心理限度就是择业需量力而行,不能高不成低不就;时间限度就是择业得适可而止,不要让青春在选择的过程中无谓耗费。不论何种原因,高职学生毕业后未及时就业,对自己的发展都是不利的,几年下来,择而未定,与同届毕业生相比,无工作经历与工作经验,已经输在起跑线;与应届毕业生相比,无论年龄还是可塑性,都不占优势。据《2012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2011年全国大学毕业生毕业半年后总体就业率为89.6%,即有大约57万人处于未就业状态。从宏观来说,这是对人力资源的严重浪费,也不利于社会的稳定;从微观来说,每一个未就业的大学生,对家庭都是一个沉重的负担,不仅仅是经济上的负担,更是心理上的负担。
(三)就业意识与就业教育分析
(1)就业教育应突出就业观念教育。我们认为,大学生的就业教育应重点突出就业教育这一层面,即对学生灌输这样的就业观念:毕业后尽快工作,走向社会,融入社会,有了一定的积累后,再切合自身的实际对职业进行再次选择,实现更好的就业;如有必要与可能,进而再创业。
(2)就业与创业的联系。从创业层面来说,就业是创业必不可少的条件。创业需要资金、技术、经营能力、管理经验,需要对市场的了解,需要从实践中积累起来的对自己对他人的了解,从这个角度出发,就业是创业的基础。
(3)就业与择业的联系。从择业层面来说,就业也是择业的基础。这里有两个问题,一是就业可解决大学生择业的主观认识主观选择问题,二是就业可通过工作实践积累经验增长能力,解决择业时双向选择中大学生的自身砝码问题。大学生对自己的认识有一个过程,自己能够干什么适合干什么,未入社会前,只有感性认识而无理性认识,其认识未必切合实际。只有通过工作实践,才能真正发现自己能够干什么适宜干什么,才能真正理性择业而不是凭兴趣择业。对高职学生来说,当他们走向社会时,真正需要解决的问题不是我想干什么,而是我能干什么,干什么适合我,社会需要我干什么,干什么于我有发展空间。这一系列问题,在校园里是得不到解决的,最终只能在社会实践中才能找到答案。而对他们来说,最好的社会实践就是工作,即就业。通过就业,在工作实践中真正了解自己的长处是什么,短板又是什么,真正对自己有一个清醒的认识,才能理性地去择业,在新的层次上实现更好的就业。必须注意的是,兴趣与职业没有必然的联系,你感兴趣的未必就是你擅长的,对你而言未必就有发展前途。梦想进演艺圈的北漂青年数以万计,但真正能梦想成真的屈指可数。年轻人不能没有梦,但就业教育决不能鼓励年轻人做梦。就业市场的双向选择其实是一个双方博弈的过程,才出校门的大学生,一无经验二无实际操作能力三无工作业绩,在博弈中并无优势可言,难以赢得自己满意的选择。只有工作之后,在职场中积累了经验,具备了实际操作能力,又有了相应的工作业绩,有了对本行业对自己的清楚认识,加重了自身的砝码,才真正具备了选择工作的能力与条件。
通过择业实现就业固然好,但在双向选择的前提下,个人的选择未必能如自己所愿,择而不定,即未实现就业,对毕业学生来说,接触实践,融入社会、增长才干无从着手,最终由于无相关经历相关经验相关能力,不了解自己也不了解社会,不能真正择业。通过就业实现择业则更具现实性。由于已经就业,接触了实践融入了社会,经济上又能自立,这就在择业时多一份清醒多一份从容,能够从未来而不是眼前的角度去选择自己的职业。因此,此时的择业就是个人对未来的再次选择与寻求进一步的发展空间。
(4)就业教育的几个基本观点。对于就业教育,我们坚持这样几个基本观点:第一,养活自己是你天经地义之事。大学生是当代青年中综合素质最高的群体,走向社会时,没有任何理由养不活自己。特别是农村出来的学生,在城市没有根基,更需要在毕业后尽快找到一份工作,把自己安定下来,减轻家里的负担,谋求自身的发展。第二,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大学阶段的学习,最重要的是对思维的训练,对能力的储备,以达到综合素质的提高。至于毕业之后是否一定从事在校期间所学的专业,应视具体情况而定。首先,对专业的认识有一个宽窄的问题,我们提倡从宽的角度去认识专业对口,以提高自己的适应能力。其次,能力最重要,能力有了,转向是容易的。笔者当年的大学同学,而今完全坚持所学之专业者不及三分之一,没有从事所学专业者,在行政、经济、党务等领域都得到了各有千秋的发展。
六、小结
大学的就业教育应包括三个层面:就业、择业、创业,其归宿点是就业。创业应以就业为基础,认识社会、认识市场、认识自我,择机而动。是否适合创业应成为走创业之路的先决条件。“择”而“就”与“就”而“择”都是实现充分就业与稳定就业的可行之路,通过择业实现就业应尽力争取,但择业不遂时先就业再择业不失为明智的选择。大学的就业教育应突出创业的风险性与时机性,突出择业的心理限度与时间限度,突出就业的必要性与基础性,强调通过工作实践真正实现对工作选择的重要性。
择业创业论文3
建设系统化的自主择业军转干部就业创业服务体系
摘要:国家对军队转业干部已经实行计划分配和自主择业的安置方式,但随着人事制度的改革、用人机制的转换,转业干部数量的增加,就业压力越来越大,要想建设系统化自主择业军转干部就业创业服务体系,应该建设市场准则信息库、增加主观能动性、塑造就业创业典型等,来切实有效的推动自主择业军转干部就业创业服务系。
关键词:建设;系统化;自主择业军转干部;就业创业服务体系
军队转业干部自主择业政策自2001年实行以来,全国已有 10 万余名军转干部选择了自主择业安置方式。但随着人事制度的改革、用人机制的转换以及军转安置制度的改革,自主择业军转干部的数量逐年增长,面临的就业压力也会越来越大,而自主择业军转干部大部分年龄在 4O岁左右,处在事业的黄金时期,他们要求就业创业的愿望非常强烈,如果能够把他们的特长发挥出来,将会为社会做出新的贡献。
一、国内自主择业军转干部就业创业服务体系建设现状
(一)国内自主择业军转干部就业创业服务体系取得的成绩
各地区按照中央确定的原则,先后出台了关于自主择业军转干部安置管理的实施意见,对有关问题作出了明确规定,为管理服务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制度保证。并成立了专门的自主择业军转干部管理服务机构,配备了专门的管理人员。
(二)各项待遇政策得到较好落实
各地严格按政策规定,并结合当地实际,采取一系列措施,确保了各项待遇的落实。一是进一步完善了退役金发放的程序和拨款渠道,坚持军转安置部门、财政部门及发放银行的联动机制,坚持退役金核定、预算、决算、发放各个环节相衔接,确保了退役金按时足额发放到位。二是医疗保障得到较好落实。已建立医疗保险的地区。按相关政策为自主择业军转干部建立了医疗保险;尚未建立医疗保险的地区,也享受了公费医疗待遇。三是部分地区落实了住房补贴,北方地区按照中央8号文件的要求发放了冬季取暖费。另外,有的地区还从实际情况出发发放了“地区差额补贴”。
(三)协助就业创业取得一定进展
为协助自主择业军转干部实现就业和创业,各地区市均采取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措施和办法。一是开展培训工作。有的地区在对自主择业军转干部进行适应性培训的基础上,还开展了专业技能培训,以提高自主择业军转干部就业创业能力。二是为就业创业牵线搭桥。有的地区通过专门网页,定期发布就业信息。提供就业咨询;有的将自主择业军转干部的就业创业与人力资源市场需求结合起来,为自主择业军转干部举办专场招聘会;有的组织自主择业军转干部到企业挂职实践,为他们就业提供帮助。
二、国内自主择业军转干部就业创业服务体系存在的问题
(一)管理上难度大
由于自主择业军转干部转业前与地方上联系少,双方了解不多,转业后居住地分散,流动性大,异地就业人数较多,造成了自主择业军转干部管理难度大。
(二)对自主择业军转干部就业创业培训和指导力度不够
目前,虽然相当数量的自主择业军转干部实现了再就业创业,但真正通过人事部门就创业指导或通过人才市场实现就创业的比例不大,就创业渠道也不宽,缺少专门机构和负责人。
三、如何建立健全自主择业军转干部就业创业服务体系
通过多途径调查,并结合国内外的就业创业服务体系成果,总结以下几点来完成自主择业军转干部就业创业服务体系的建设工作
(一)建设“市场准则”信息库
自主择业军转干部就业创业难,有大部分因素是因为环境的转变,造成很多信息不对称,一旦军转干部不能很快地适应环境的转变就会造成脱节,从而导致就业创业的出现风险,建立以“市场准备”的信息库首先要建以紧跟时代发展的综合性信息库,信息库的建立不要全面还要更新速度快,以便自主择业军转干部随时性、全面性的了解外部环境。
(二)增加“主观能动性”培训内容
自主择业军转干部培训工作应把培养“主观能动性”放在首位,通过市场分析、环境分析、职业生涯规划等培训点燃自主择业军转干部的就业创业的激情与自信心,引发自主择业军转干部的主要学习,主动了解,主动实施。
(二)“与日俱进”的实用性培训教材
在调研工作中,发展很多培训教材的诸多知识点已经落后市场经济了,尤其是国家在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互联网+等政策以来,市场经济,就创业途径发生的本质的变化,培训教材应该进行与日俱进的更新。政策培训上不仅要培训军转干部的政策,更要培训其他国家推出的相关扶持政策。能力上培训上更要抓住实用性的培训,对于就业的自主择业军转干部要以“高、精、专”的准则进行培养,对于创业的自主择业军装干部要以“全面性”为准则进行培训,例如市场运营、技术转移、企业管理、包装策划、财务管理、法律常识等以应对专业后遇到的各种问题。
(三)就业创业培训教育与市场信息提前化
就业创业服务体系是非时效性的工作,而是一个长期的工作流程,就业创业培训和市场信息应在军转干部军队生活中就进行,这样有充足的时间让干部学习技能,并能很好的了解社会市场环境,更有充足的时间为个人职业生涯规划作出选择,并根据选择进行相应的知识学习与途径建立。就业创业培训教育与市场信息提前化,不仅能有效的增加自主择业军转干部成功率,更能减轻相关部门的工作压力,同时能跟激发更多的自主择业军转干部就业创业的激情。
(四)塑造就业创业典型,并建立典型交流机制
从全省军转系统每年遴选就业创业典型,通过演讲个人事迹,个人成长经历,分析成功原因,定期面对面交流的形式,让准备转业的干部更好的了解各种情况,从而更加的客观的做好个人职业生涯规划
(五)建立就业创业后期服务团队
根据自主择业军转干部就业创业情况,设立就业与创业后期服务团队,就业服务团队主要服务于二次就业、高质量就业等指导、培训、推介工作。创业服务团队主要服务于创业过程中需要的项目策划、项目评估、市场运营、企业管理、资金筹借等。而服务团队人员要实施聘请专家、学者、社会机构、企业家等机制,加强服务团队的人员落地性、实用性、时效性的建设工作。
四、结论
军队转业干部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人才资源,自主择业军转干部就业创业服务体系的建立不仅关系到军队的稳定和建设,更关系到整个现代化建设。因此,构建一个系统化的自主择业军转干部就业创业服务体系具有相当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择业创业论文4
如何培养当代青年择业就业观与创业能力及其意义
摘 要:随着社会的发展,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的改革,当代青年尤其是大学生的择业观念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毕业生择业求职工作已成为当前人们普遍关注的热点,也是广大高校毕业生面临的重要课题。摸清当前青年择业观念变化的真实情况及其基本走势,正确认识和评价当代青年,对其择业观进行正确的指导,使青年大学生及时转变观念、从主观上适应现实、少走弯路,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在当今青年大学生越来越多的社会情况下,当代青年应如何树立正确的择业观与创业观,应树立怎样的择业观与就业观,以及如何培养大学生的择业与就业的能力,如有深刻的社会意义。
关键词:择业观;就业观;当代青年
一、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择业观
(一)树立正确择业观
先就业再择业后创业,目前毕业生在择业过程中正在打破一步到位、从一而终的旧的就业观。毕业生也不必急于在短时间内找一个固定的“铁饭碗” ,要树立不断进取的职业流动观念,并学会在流动中发现机会、抓住机会、把握机会。
提倡自主创业,自主创业是通过采取单干、合伙等方式创办公司或其他企事业单位,并依法获得劳动报酬的就业方式。自主创业给具有创造力和活力的大学生提供了就业和深造以外的“创新之路”。
走向基层和农村,在目前我国大中城市、主要机关事业单位提供的就业机会日趋饱和的情况下,毕业生如果能结合农村的实际情况,利用专业所学,奉献青春和智慧,将会在当前紧张的就业形势下开创新的天地。
发挥专业所长,毕业生在择业时首先要考虑所学的专业,以做到专业特点与职业要求相配, 发挥专业优势;同时也要考虑综合素质和能力,一味强调专业对口,会使毕业生在激烈的竞争中失去很多机会。
(二)树立正确创业观
认清自己,认清社会,人离不开社会,一个人的工作方向也离不开社会的要求,从而人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改造社会。大学生要充分了解自己,认识到自己兴趣和长处之所在。"三百六十行",当前社会的各行各业人才需求量都很大。当代大学生不可盲目为赶时代潮流全都一股脑儿挤到热门专业,其实专业无热冷,只怕学艺不精。不管你的专业是什么,只要你在这个领域确实学有所成,你就一定能利用你在这个领域的知识成就一番事业。大学生毕业以后能有多大的发展空间,并不取决于他的专业是否热门,而是取决于他在专业学习中是否已掌握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不要固步自封,要有积极创业的准备。创业是艰难的,有思想准备还是不够的,还要有创业勇气。1998年10月,在法国巴黎召开的世界高等教育大会通过的《21世纪的高等教育:展望与行动世界宣言》中指出,为方便毕业生就业高等教育应培养创业技能和主动精神。创业需要勇气,但需要的是智勇,而不是蛮干。大学生要打破以往旧的观念,树立创新意识,努力提高自主创业能力。
二、如何培养当代青年择业与创业能力及其意义
有高尚情操和远大的理想抱负,树立远大理想能让人在不断进步中超越自己,要有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只有这样才会保持乐观心态面对困难。不能只看眼前的利益,要有长远打算。在不断摸索中找到自己真正适合的位置。树立远大理想,和崇高的职业理想。不仅是为了拓展职业的价值领域,更是为了提升人生观,价值观的境界。
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几千年来,我们的祖先就认识到"成由节俭,败由奢"、"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同时,艰苦奋斗也是我党的优良传统和工作作风。艰苦奋斗精神不仅是思想品德问题,也是人生观价值观问题。在新的历史发展时期,青年大学生尤其不能忘记艰苦奋斗精神。当前,有人把改革开放与艰苦奋斗相对立起来,认为艰苦奋斗过时了;与此同时,在一些人中间讲排场、比阔气、高消费等享乐主义生活方式盛行;加之挥霍国家财产等腐败现象蔓延,这都严重影响了大学生对艰苦奋斗精神的正确认识。只有经过艰苦的锻炼方能成才,这是古往今来无数事实反复证明了的一条人才成长规律。梅花香自苦寒来,要真正成为人才,就应该是一个敢于面对艰苦的勇者,是一个善于战胜艰苦的强者。"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这些格言警句都旨在说明,在艰苦的环境中磨炼是成长、成人、成才的必备条件。
有敢于创业的勇气。创业艰苦磨难多。因此,只有xx业的思想准备是不够的,还需要创业的勇气,有勇气者才敢于创业、善于创业和成功创业。勇于创业已经成为教育培养人才的一个目标。为方便毕业生就业,高等教育应主要培养创业技能和主动精神,毕业生将愈来愈不再仅仅是求知者,而首先成为工作岗位的创造者。破除依赖心理和胆怯心理,勇敢地接受创业的挑战,做一个真正的创业者,这是当代所有人应该具有的精神品格和时代风貌。
提高创业能力。创业需要勇气,但需要的是智勇,而不是蛮干。创业不是追求时髦的感觉,而是获得成功的果实。人们在创业的问题上除了要立足创业、勇于创业的思想准备之外,还要努力提高自己的创业能力。既要不拘泥于陈式,又要充分考虑自身的条件、创业的坏境等各种现实因素。来过、走过、经历过的感受固然浪漫,但苦过、累过、成功了的收获才是宝贵的。打破“学历本位”的观念,树立“能力本位”的意识,努力提高自主创业的能力,是需要大家破解的一道难题 。
本文标签:
[!--temp.ykp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