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社会学对和谐社会的价值论文
摘要::犯罪是一种存在于各个社会角落,且不会杜绝的现象。预防犯罪、惩治犯罪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主要法则。针对于犯罪现象的发生,只从打击犯罪、惩罚罪犯的角度上出发是片面的,这并不能达到预防违法乱纪行为发生的目的。犯罪社会学是一门主要研究犯罪现象及其与社会相互关系的学科,在控制犯罪率上有着很大的发展价值值得探索。本文将从犯罪社会学初步分析入手,分析在现代社会中犯罪社会学所具备的实际应用价值,探索犯罪社会学对于控制犯罪率、构建和谐社会的功用。
关键词:犯罪社会学;和谐社会;犯罪控制;价值
一、犯罪社会学
(一)犯罪社会学的概念
犯罪心理学起源于意大利,是研究社会因素的一门社会学分支学科,又被称为社会犯罪学或是刑事社会学。其主要内容是运用社会学的理论和方法去研究犯罪现象,并分析犯罪同社会的关系,是研究人的心理状态同犯罪的关系的一种理论。
(二)犯罪社会学的主要理论
由于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各国间的交往日益密切,其围绕犯罪社会学的这一理概念展开了丰富的交流与讨论,也提出了不同的见解与理论。针对这一现象,本文主要介绍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五种理论观念。
1.社会原因说。法国的犯罪学家、社会学家A.拉卡萨涅是这一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这一学说的主要内容是既不否认犯罪的个人原因,同时,更重视犯罪的社会原因,而社会就是犯罪行为产生的载体。犯罪是社会失去了控制力所导致的必然的社会现象,而不是一种畸形的病理现象。
2.三元犯罪说。这一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费里,他曾是意大利的刑法修改委员会负责人,因此他的三元犯罪说理论在当时的意大利刑法改革中得到了具体体现,这为后来的犯罪社会学研究提供了实践经验基础。这一学说主要从个人、社会、自然三个方面来分析犯罪的原因,着重研究经济发展、教育变革、舆论走向等多方面社会原因对犯罪行为造成的影响。
3.二元犯罪说。此理论学说的代表人物是李斯特,这一学说主要是建立在三元犯罪说的基础之上,又并不完全认可三元犯罪说。这一理论并不反对遗传因素对于犯罪社会学的影响,但是主要强调经济因素与社会因素对于犯罪行为的影响,对主张从个人原因与社会原因两个方面来分析犯罪行为。
4.随异交往说。这一理论由美国学者萨瑟兰提出,其主要内容是认为犯罪行为并非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通过与有犯罪倾向的个体与群里的交往中学来的。犯罪行为是从文化传播的过程之中学来的,而年龄则是决定犯罪可能性的关键性因素。
5.失范理论。此概念理论是由迪尔凯姆提出的,但却是由美国结构功能主义社会学家发展完善,并最终得出这一概念结论的。这一理论认为,造成犯罪行为发生的主要原因是社会的两面性与限制性。由于社会自身带有的不可逾越性、难以抗拒性,使得人民不得不采取非法的手段来达到目的,从而造成犯罪。
二、犯罪社会学对和谐社会犯罪控制的价值
和谐社会的构建从本实质上讲,就是社会各阶层、各组织协调发展、和谐运用,国民奋发有为、安居乐业。但是,在社会的实际发展之中,总有避免不了的各种矛盾与冲突会造成不良影响,危害社会和谐。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而言,一个国家犯罪率的高低可以看出国家的和谐程度与发展水平的高低。由此可见,预防违法犯罪,降低国家的犯罪率是构建社会的关键性举措。我国早在上个世纪的三十年代就曾开办了犯罪社会学课程,并通过实际体验、亲身经历的方式深入调查研究,并得出了初步的理论结果,这是中国犯罪社会学理论研究的一个良好开端。随着世界文化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在社会发展的现阶段,我国通过加强对犯罪社会学的深入研究,学习外国的优秀实际案例经验,摆脱传统理论的束缚。将进一步促进我国法律体系的完善,推动社会的进步。
三、发挥社会犯罪学价值的措施
(一)具体犯罪行为具体分析,采用不同解决措施
犯罪行为与犯罪人是两个不确定的变量,根据犯罪行为的轻重可将犯罪人分为不同等级,区别对待。针对较为轻微、不造成严重后果的犯罪,可以利用刑法的威慑作用,对犯罪人进行口头警告,以达到预防犯罪的目的。
(二)加强法制教育,树立国民法制观念
人既是社会的主体,又是犯罪行为的主体,只有加强法制教育,增强普法宣传的力度,培养人的法治观念,才能从源头上预防犯罪行为的发生,减低犯罪率。通过对犯罪社会学的研究,我们更加深入了解了影响犯罪行为的具体因素,并探寻到具有实际效果的预防措施与控制方法。
(三)提高公民素质,动员社会力量
犯罪行为可能存在于世界的每个角落,只有引起全社会人民的关注,动员全社会的人民力量,才能尽可能的减少犯罪行为的发生。国家要着重提高公民素质,加大舆论支持,动员社会力量,发展法学事业,这将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法治社会的风气,从而推动社会与国民的共同进步。
四、结语
预防犯罪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也是维护社会和平的重要手段,而这需要建立在充分发挥犯罪社会学价值的基础之上。如何能在今后的发展之中,加深犯罪社会学的认知与利用能力,使其为我所用,更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需求,是我国在犯罪社会学研究上面临的主要问题。
[参考文献]
[1]郑小仿.犯罪社会学对和谐社会犯罪控制的价值[J].法制与社会,2011(20):272-273.
[2]刘振华.浅析菲利犯罪学思想及当今之思考[J].学理论,2014(21):70-71.
本文标签:
[!--temp.ykp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