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成本绿色住区的设计思路论文
建筑性能分析
建筑性能优化设计利用计算机模拟技术,以节能、舒适等为目标,使现有的技术措施更加定量化、可视化。首先,利用计算机流体力学软件对场地的通风环境进行模拟分析,依据结果调整通风不良的地方,使其周边的流场分布均匀、通畅,建筑周边人行区域1.5m高度处风速均小于5m/s,如图2所示。其次,对建筑户型的通风情况进行分析,优化户型内部自然通风,确保形成有效的气流组织,最终户型通风换气次数均在3次/h以上。最后,采用Ecotect软件对户型的室内光环境进行模拟,如图3所示,居住空间的采光系数均大于1.2%,餐厅、厨房及走道采光系数均大于0.6%,确保95%以上的房间满足自然采光要求。
绿色技术集成
可持续场址设计:场地属于已开发建设的成熟用地,不存在滑坡、泥石流现象。周边配套设施完善,住区内部规划商业、幼儿园、体育等配套设施,周边拥有中学、医院等便民设施。建筑主入口500m内有4个公交车站和轻轨站,便于绿色出行。根据核实,人均居住用地指标为8.17m2/人,地下与地上建筑面积比为42.65%,达到节地与开发地下空间的目的。景观植物采用皂荚、朴树、桂花等乡土植物,实现乔木、灌木、草的复合绿化,设计透水混凝土、植草砖等透水地面,透水地面占室外地面的73.5%,有效地改善室外微环境。
节能综合方案设计:根据《居住建筑节能65%设计标准》DBJ50-071-2010进行设计。外墙采用200mm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自保温体系,传热系数在1.18(w/m2k)左右;外窗采用5高透光Low-E+12A+5透明隔热金属型材多腔密封玻璃,传热系数≤2.5(w/m2k);屋面采用120mm钢筋混凝土屋面板+170mm泡沫混凝土,传热系数为0.79(w/m2k)。经过对建筑热工性能的权衡计算,设计建筑总能耗为28.49kWh/m2,小于参考建筑总能耗28.99kWh/m2,满足节能设计的要求。建筑通风系统选用变频风机,地下车库等照明选用T5节能灯,并根据照明的特点设计光控、时控等智能照明控制,实现设备节能。
节水规划设计:从地块北侧接入N200的城市自来水管,供居民的生活用水,室外供水管网呈枝状形敷设;根据设计标准选用平均日生活用水定额140L/人d,并根据建筑的高度分成不同的供水分区,I区为-4层及8层以下由市政给水管减压直接供水,II区为9至16层由市政给水管直接供水,III区为17层以上由无负压管网叠压供水;工程污、废水采用合流制,屋面雨水采用重力排水系统;绿化灌溉采用滴灌的节水灌溉方式,达到节约用水的目的。
建筑节材设计:结构形式采用剪力墙结构,现浇混凝土采用预拌混凝土,减少施工现场噪声和粉尘污染,并达到节约能源、资源。建筑结构采用HRB400高强度钢与高性能混凝土,HRB400级钢筋作为主筋的比例71.12%,C50级以上混凝土作为总混凝土重量的比例11.12%。
室内环境质量提升:建筑整体布局考虑建筑的日照间距、采光的视野和通风的要求,室内主要功能房间的窗地面积比符合《建筑采光设计标准》的要求,通风开口面积均大于地板轴线面积的5%,所有的卫生间均设计外窗。同时,对建筑的热桥部位进行保温设计,确保无结露现象。按照《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进行围护结构隔声设计,并针对室外的交通噪声影响及建筑节能设计的要求,建筑的客厅、卧室的外窗设计窗式通风器,分窗上、下两部分安装,确保室内的新风达到40m3/人h,达到提高室内的舒适度的目的。
运营管理设计考虑:小区的智能化系统包括弱电机房、有限电视系统、电话系统、数据网络系统、多功能访客对讲系统、火灾自动报警及消防联动系统、火灾警报和应急广播系统、隔断及出入口控制系统、电梯系统、消防通讯系统等,达到《居住区智能化系统配置与技术要求》CJ174的基本配置。同时,在小区每栋住宅的入口大堂处设置信报箱,分两侧设置,做到操作方便,安全放心。
绿色建筑增量成本
综合项目所采用的绿色建筑技术,按照重庆市《绿色建筑评价标准》进行绿色建筑自评估分析,结果见表1所示,可见,项目的一般项各部分及总项数均达到绿色建筑银级(一星级)的要求。根据绿色建筑技术应用方案,建立绿色建筑技术的增量成本的基准方案[4],通过建筑概预算材料统计绿色技术的增量成本,结果见表2所示。由此可见,项目总绿色建筑增量成本为223.9万元,单位面积增量成本为13.57元/m2,相对于深圳某保障房一星级绿色建筑设计增量成本28元/m2便宜近一半[5]。
结语
绿色建筑的设计应从规划设计阶段开始考虑绿色建筑的解决方案,强调低成本的被动技术的应用,避免选用高成本的主动技术,造成技术的堆砌和造价成本的增加。该项目采用被动式、低成本的绿色技术策略,达到绿色建筑建设的预定目标,为进行其它低成本绿色建筑的建设提供了设计思路和案例参考。
本文标签:
[!--temp.ykp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