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职院校产学研结合的几点思考论文
论文关键词:高职院校产学研结合现实要求主要模式
论文摘要:产学研结合高职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由之路,产学研结合可以满足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对高职院校的要求,有利于高职院校把学生顺利输入社会,是高职院校培养"双师"师资的根本措施。高职院校产学研结合,走的是校企合作的路子,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完善育人方式类;解决学生就业类;校企各取所需类。
近年来,我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迅速,高职高专教育已经占据我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对于整个高等教育的发展和国家的现代化建设都产生重要影响。正因为发展过于迅速,导致r高职院校存在诸多问题,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就是发展定位不准确,人才培养模式本科化,一些高等职、院校过多强调学科性的倾向,一砦学校盲目攀高升格。周济部长曾指出:“高等职业教育主要是培养面向生产和社会实践第·线的实用、技能型人才,不能办成本科教育的“压缩饼干,也不要把“专升本”作为主要目标。”(产学研结合是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教育部周济部长在第·次全幽高等职业教育产学研结合经验交流会:的讲话,2002年l0月)。
高职院校于普通本科院校,高职院卡交要培养的是在生产一线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的发展道路,是国家对高职院校办学方向的科学定位。教育部在2002、2003、2004年连续召开三次全国高等职、教育产学研结合经验交流会,周济部长分圳作重要讲话,叫确提“产学研结合是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他指出“中央多次强调,高等教育要坚定不移地走产学研结合的道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服务,要求高等职业教育走产学结合的道路”,“要完成好培养高技能人才的任务,必须走产学研相结合的改革发展之路,这是贯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的要求,是高职教育改革发展必由之路”。
一、高职院校产学研结合的现实要求
高职院校的,学研结合是基于现伏要求的,不是凭窄想象的,产学研结合是我高等职业教育的必然发展趋势。产学研结合可以满足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对高职院校的要求,从而获得更加有力的支持,以维持高职院校长,人发展。高职院饺立足地方,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推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本来就是高职院校义不容辞的责任,产学研结合能够让学校融人当地社会,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和科技支持,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作出贡献。以服务求支持,以贡献谋发展,高职院校在满足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的同时,也可以取得地方对学校的支持,能更好更快地发展。现在高校办学,特别是高职院校办学遇到的最大瓶颈就是资金短缺,草靠学校白筹资金发展恐怕是不能长久的。因此,必须争取政府的财政拨款,争取企业投资赞助或者合作。高职院校做好产学研结合,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的、明显的贡献,再争取政府和企业的支持,就好办得多。
产学研结合有利于高职院校把学生顺利输入社会。高职教育要以就业为导向,必须搞好产学研结合。前面我们提到,我国高职教育发展迅速,但是高职院校的毕业生还是面临着巨大的就业压力,究其原因很尺部分在于学生的理沦知识与市场需求小能很好的衔接。现阶段,高职院校的教学模式主要还是以学校教育和课堂教学为丰,虽然有·定数量的实验、实课时,但这些课时也主要是在校内完成的,学生缺少直接与{t会、市场接触的机会,很难获得将来就业所需要的验和能力。产学研结合面向市场、面向经济社会和社会进步,以市场为导向,立足于培养适应生产、建设以及服务一线的高技能人才,能够很好的解决这个难题。
产学研结合是高职院校培养“双师”师资的根本措施。从原国家教委《关干开展建设示范性职业大学1:作的原则意见(教改1995J15号)的“十分之一双师犁’教师”,到2004年教育部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砰估方案》中提出的优秀标准规定双师素质教师比例达到70%,合格标准应达到50%。应当说,“双型”教师已经成为高职院校教师队伍的普遍要求。但目前“双师型”教师严重不足,已经成为影响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的一大瓶颈。招聘和进具有“双师”素质的专、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到学校担任专、兼职教师,吸纳十会上的专家、学者和企、家担任客庵教授等方式固然可行.但冶标不治本。走产学研结合的路子,培养教师的“双师”素质是解决达一难题的根本途径。高职院校通过加强与行业、企业及科研院(所)的联系,建立产学研基地,组织教师到基地学习、实践;通过校企合作,积极开展技术攻关或产品研发,或者利用本专业的技术力量,开展科技服务活动,促进教师知识向能力转化,在产学研结合中培养教师的科研素质、创新能力和技术应用能力。
可见,产学研结合是实现高职教育培养目标的要求,是高职院校自身改革与发展的要求,是增强毕业生职业技能和适应社会能力的要求,是高职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
二、高职院校产学研结合的主要模式
高职院校产学叭结合,走的就是校企合作的路。主要有以下儿种类型:
(一)校企合作,完善育人方式类。
立足于培养高技能应用犁人才的目标,利用校双方的优势,共同培养人才。
1、“教学交替”模式。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和国家教育事业发展“一五”规划纲要》都提出“£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这是种学生在校理论学习和在企业生产实践交替进行,理论与实践结合、学用结合的合作培养模式。这种办学模式的主要特点是,在整个培养期间根据教学需要,安排学生多次到企业实习,或顶岗工作,每次时间不超过半年。这种模式下,校企双方共同参与育人全过程,适用于理论技术要求比较高,实训时间要求长的专业。
2、“2+l”模式。这是一种双向参与、分段培养的教育模式,即在三年的高职教育过程中,两年在校内学习理论和实验基础技能,一年在企业顶岗实习,并结合生产实际选择毕业设计题目,在学校、企业指导老师的共同指导下完成毕业设计。这种模式适合于宽口径专业,对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就业能力十分有效,有利于拓宽学生就业面。 (二)校企合作,解决学生就业类。
就是以就业为导向,通过校企合作,企业重点消化吸收学校的毕业生,解决学生就业的合作方式。
1、“实训一一科研一一就业”一体化模式。企业参与学校的教学,在学校原有专业内挑选自己所需要的专业学生,与校方共同培养。采取各种形式,通过优质课程与有效实训的整合,吸收学生参加企业项目开发或技术服务等科技活动,重在培养学生技术应用能力和发展能力。在这种模式下,由于学生在学习中直接参与了企业的科研和技术工作,毕业时,企业当然会优先考虑录用。
2、“订单式”培养模式。这也是国家教育部门极力提倡的校企合作方式,这种模式以企业用人协议(或者叫订单)为依据,根据企业的用人要求制定学校的人才培养方案,实现“对口培养”。这种模式,打破了传统的教育模式,学校和企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计划,并在师资、技术、办学条件等方面合作,双方共同参与培养的全过程,分别在学校和企业进行教学和生产实践,学生毕业后直接到企业就业的一种产学研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在这种模式下还有一种更加精细的合作,就是合作办企业命名班,企业直接参与该班的招生、管理和教学,学生毕业后全部进入企业工作。
(三)校企合作,校企各取所需类。
“合作”本身就有“共赢”的涵义,企业与高职院校合作必然是以获得利益为目的的,学校也需要利用企业的条件。产学研全面合作模式就成了校企双方各取所需的最佳选择。
产学研合全面作模式就是学校与企业在教育教学中,全过程、全方位合作的办学模式。这种模式的主要内容是,以企业“订单”为依据,确定教育目标;以工作过程为导向,改革教学组织形式;以互利互惠、优势互补为原则,共同利用教育资源,共同参与人才培养过程,共同进行课题研究。学校利用企业生产过程培养学生能力,利用企业厂房设备降低办学成本,利用企业消化毕业生;企业利用学校教育资源,进行员工培训,利用学校科研能力,合作进行项目开发和课题研究,开发出合适项目可以尽快进入生产。这种模式是高职院校产学研合作的理想模式。
当然,要做到全面合作并非易事,合作中有许多需要解决的矛盾和困难。现在比较实际和比较通行的做法就是校企合作建设生产型实训基地,由提供实训车间和配套设施,企业配备设备、管理、技术和工人,学生在基地内进行生产型实毕业生优先被录用。
三、结语
应该看到,在目前已形成的校企合作中,大多是高职院校为求生存发展丰动向企业界寻求合作的,主动寻求与学校合作办学的企业却很少。多数合作中,企业仅仅是给学校提供部分实习基地,安排学生实习等。这种合作,并不能算真正意义的产学研结合。真正的产学研结合应是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其目标应是建立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具有良性循环机制的、实现教育资源的优化组合,最终能将高职教育资源的势能转化为推动经济增长的动力,实现高职院校办学的整体效益。当然,这也跟部分高职院校,特别是一些刚刚由中专升格而来的院校缺乏科研能力,不能给企业提供帮助等原因有关。由此可见,高职院校的产学研结合还需继续深入探索。
[1]傅建中,李建法,沈红卫.产学研结合——地方高校创建特色之路[J].中国大孪教等2007
[2]王秀清,马傻哲.强化产学研结合突出高职教育特色[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3-1
[3]邱永成.高职产学研结合教育的思考[J]机械_职业教育.2007(12)
[4]孙云早,孙秀英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是职业院校发展的必由之路[J],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2)
本文标签:
[!--temp.ykp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