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产融结合促CFO职能回归论文

文章 2019-07-23 04:23:49 1个回答   ()人看过

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深化,“产融结合”已成为近年间我国企业发展探索的一个热点现象。

作为一个地地道道的舶来品,产融结合模式在我国的发展,最早可追溯至上世纪90年代,以海尔金融、新希望集团、德隆集团为代表。但随着2004年“德隆事件”的爆发,出于金融行业系统注风险等原因考虑,我国官方在政策口径上对产融结合开始逐渐收紧,2006年出台的《中央企业投资监督管理办法》更是明确对央企重组划定了 “三条红线”,要求央企在境内的产权收购及投资均要上报国资委,严禁企业违规使用银行信贷资产投资金融、证券、房地产和保险等项目。产融结合在我国的发展也因此陷入沉寂期。

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2010年,国资委在强调控制风险的前提下,开始对央企开展产融结合、金融股权投资持明确鼓励态度。中国产融结合由此迎来真正意义上的春天。

在此之后,众多大型集团企业开始积极进行产融谋划,根据自身特点发展金融业务。而近一两年,随着资本市场的蓬勃发展,以及互联网技术对商业的日益渗透,实体产业、金融业、互联网的多层次融合,又逐渐成为产融结合新的创新方向。中国产融结合再掀高潮。

回顾上述产融结合在我国发展的历程,从兴起,到明令禁止,再到几年前的默许,最后到现今的明确鼓励,对产融结合政策口径的变迁,本身也反映了产融结合问题的复杂性。在企业产融结合的过程中,如何防范风险,打造科学合理的投融资生态,促使产业和金融协同发展,是当下以企业CF0为代表的管理层在进行产融布局时,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从大势上来说,产融结合已是当今高度发达、开放的市场经济中不可遏制的潮流。而纵观产融结合的整个过程,无论是投融资生态的打造,股权架构的设计,还是风险的防控,都和企业CF0本身的职能息息相关。因此,从此种意义上来说,产融结合以及金融控股集团的发展,将促使我国企业CFO职能的回归,大大提升CFO在企业中的角色地位,并最终增强CF0在企业中的身份认同感和价值归属感

顶一下 ()  踩一下 () 

 

本文标签:

[!--temp.ykpl--]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