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晒月亮》阅读答案张晓风

文章 2019-07-23 02:31:16 1个回答   ()人看过

文学作品阅读多为主观题,其题干不仅能显示答题的区域,还能显示答题的方式。要站在命题人所“问”的角度回答问题,问什么答什么,使所答规范、充分、到位、准确、有条理。整合时根据答题的方法和语序,一定要确保文通句顺。

《晒月亮》原文

张晓风

常熟有一座山,叫做虞山。虞山有一座庙,叫做兴福寺,兴福寺有一把年纪大了,大约一千五百来岁。寺内山坡上有一片竹林。竹林的特点是竹林里有一条曲径。曲径的特点是曲径被一位唐人写进了诗歌。诗歌的特点是现在还非常动人和流行。这首诗便是唐人常建的:"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俱寂,惟闻钟磬音。"寺壁上拓刻着这首诗,字是宋人米芾写的。米芾湖北人,出了名的任性和癫狂。有洁癖,好奇装异服。性情渗透了笔墨,字是又诡异又憨厚,漂亮得出奇。

四月的一天,我就住在这首美丽的诗歌里面。午睡醒来,推开房门就是竹林。走在竹林的曲径上,梳着头发,根根发丝都飘向远方:唐朝和宋朝。忽然发现,美丽的东西是横截面,一旦美丽便永远美丽,绝不随着时间线性消失。常健的诗是美丽的,愈看愈感到心旌摇摇,悟入清空。米芾的字是美丽的,诡异憨厚怎么也掩不住创造性癫狂。美丽是不老的,唐诗不老,宋字不老,因而一千五百年的兴福寺也永远不会老。

入夜,听慧云法师讲经。古老的寺庙,偏偏有年轻的小当家。二十来岁的慧云法师谈吐已经非常圆熟老到,可以举重若轻地引领我们。原来,每个人都有清净的自性,只是被尘俗蒙蔽,"禅悟"之道就是除染污而显自性。法师侃侃征引《法苑珠林》、《五灯会元》,我虽不能"顿悟",却分明感到庄严和净化,南来北往,到过的寺庙不少,觉得哪座寺庙也没有兴福寺这么浓浓的"禅味"。密密竹林,苍苍古木,处处透着禅意。

夜深深,在寺内缓缓慢步。看风中低语的大树,看树叶滑落潭水,看青苔暗侵石阶,看夜鸟梦呓巢窠,看回廊结构出种种复杂的故事,看老藤椅凝思深夜的含蓄,看时间失去滴答滴答的声音,看僧人们的睡眠呈现一种寺庙独有的静寂。一仰头,参天古柏的缝隙间晃出兴福寺的月亮,小小一弯冷月,朦朦胧胧。

兴福寺的月亮是世界上唯一的月亮。因为它有兴福寺。有兴福寺生长了千年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兴福寺的月亮不是单纯的月亮,是成了精的月亮。我在新疆见过又大又圆清澈如水的月亮,可它的背景是荒漠。点了篝火,一夕狂欢。狼藉的是天明之后的灰烬和残酒。我真是喜欢兴福寺的月亮。从离开兴福寺的那一刻起,我就在等待再一次的缘分,能够再去兴福寺住几日。到了晚上,就出来晒月亮。

《晒月亮》阅读题

1.在文章第二段中作者说:“我就住在这首美丽的诗歌里面”。请分析其含意。

2.通读全文,“晒月亮”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

3.给文章加批注,是读书的好习惯。请你文中划横线句子加上恰当的批注。

4.本文是写兴福寺的月亮,但最后一段却提到了新疆的月亮,那么这是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有何作用?

《晒月亮》阅读答案

1.①指作者住在寺壁上拓刻着美丽诗歌的兴福寺中;②指作者陶醉在这首美丽诗歌所描绘的意境中。

2.答案:①月光下的散步说成是“晒月亮”; ②月光下欣赏兴福寺独特的意境。

3.答案示例:①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②突出体现了米芾字体的独特美。

4.答案 :①反衬;②突出表示兴福寺的月亮是"世界上唯一的月亮","是成了精了月亮",表达了作者的无比喜爱和期待之情。

【解析】

试题分析:

1.结合文章分析语句可知,这个句子点明了作者住的地点,即“寺壁上拓刻着美丽诗歌的兴福寺”,更深一层理解,表达了作者对诗歌所创造的意境的喜爱与陶醉。

2.通读全文可知,“晒月亮”表面是指在兴福寺的月光下漫步,结合全文理解可知,更指欣赏兴福寺月下的美丽、静寂的意境与氛围。

3.批注可赏析,可理解,可感悟,形式多样。读这个句子,可以作赏析,因为它运用了拟人的修辞,如把“米芾的字”说成“诡异憨厚”“创造性癫狂”,生动地表现出米芾字的特点。

顶一下 ()  踩一下 () 

 

本文标签:

[!--temp.ykpl--]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