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香满园溢芬芳的散文
园子因花而得名,花因园子而芬芳。这是怎样的一座园子呢?
盛夏时节,我走进了这座园子。从广州市海珠区江南大街拐进一条长长的内巷,再往左转沿河涌边走,便见一座古朴幽静的园子静静地伫立在这里,这就是位于怀德大街3号的十香园了。
十香园始建于1864年,是清末著名画家居巢、居廉兄弟的居住、作画及授徒的地方。园子无庭室楼阁,也无池塘舞榭,但它小巧而雅致。三间颇具岭南特色的普通建筑,却是居巢、居廉精心打造的质朴、简约的艺术天地。当年,居巢、居廉在园子里植了树木,移来奇石,筑花径、修花廊,种植了瑞香、素馨、鹰爪、茉莉、夜合、珠兰、白兰、含笑、夜来香、鱼子兰等十种花卉,园子故而得名“十香园”。“紫薇未凋,茉莉初谢,芭蕉花发,红映画簾,紫藤阴浓,绿侵书幌”,这里真是一处幽逸之致的园子。
踏着青石板路,抚摸着青砖黛瓦,我在寂静的园子里探寻居巢、居廉的生活足迹:岭南自古就是花开四季,花团锦簇的世界。居巢、居廉生活的隔山乡更是一处风光迤逦、鸟语花香的地方。“素馨田畔素馨斜,生长珠娘尚有家”“最是不孤香色味,枝枝红亚柁楼旁”“隔花人不见,香里笑声多”,在居巢、居廉的诗词里,隔山乡美轮美奂的自然景色,令他们陶醉,让他们难忘。家乡温润平和的自然环境和“以花作衣”“食香衣果”的民俗风情融入他们的血脉,净化着他们的灵魂,浓浓的乡土情怀始终萦绕他们心间。即使是后来追随莫逆之交张敬修,在广西或者在东莞可园,难以忘怀的还是家乡,“流离未有安居策,衰老偏轻去国思”,他们渴望在家乡过上安宁闲适的生活。
张敬修病逝后,他俩从东莞回到广州,建起了十香园。鲜花盛开、瓜果飘香的家乡,是他们心灵的归属,也给了他们无穷的创作灵感。在今夕庵逼仄的屋子里,我好像看见居巢佝偻着脊背,孜孜不倦伏案作画,家乡的花卉、蔬果、昆虫、鱼虾成为创作的素材。他在吸取前人没骨画法的基础上,首创了撞水、撞粉画法。啸月琴馆里,我仿佛看见居廉或将鲜活的草虫和标本至于玻璃箱子内,或于夜晚提灯在豆棚瓜架、花间草上,仔细观察昆虫、花草的状态。紫梨花馆,人影憧憧,居廉穿梭在学生中间,诲人不倦细心指点。瑶溪岸边,他带着学生,观日出日落,听流水淙淙,闻阵阵花香,隔山乡绚丽多姿的美景,尽收眼底,留于笔端。在十香园,居廉培育出了伍德彝、高剑父、陈树人、张纯初、陈鉴等一代画师,奠定了他在广东画坛的特殊地位。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隔山乡养育了居巢、居廉,他们从家乡的泥土中吸取营养,用饱含深情的画笔尽情描绘家乡的风物、美景,让独具岭南乡土特色的绘画艺术深深扎根在这片土地上。
园子里,树影婆娑,藤蔓缠绕,花开正艳:洁白的素馨花,吐露出淡雅的清香;黄绿色的夜来香,飘来徐徐馨香;淡黄色的含笑,蓓蕾微展,馥郁可人……虽是盛夏,但满园的芳香,将备受酷暑煎熬的心涤荡的清爽舒坦。
斯人已去,芳香依旧。我想,这哪里是十香园花的芬芳,分明是居巢、居廉浸润着家乡情怀的芳香,如丝如缕,一百多年来愈久弥香。
本文标签:
[!--temp.ykp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