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墙在望》阅读答案

文章 2019-07-23 01:36:47 1个回答   ()人看过

最近几个小夜班下来,一踏进鸟印路,我就隐约感到似乎有人在跟踪。说是跟踪者,他又不太遵从鬼鬼祟祟的规则,有时甚至同我并肩同行,到鸟印路拐角红墙外,他必然悄然离去,但那已经快到家了。

这天的小夜班下班时,竞下了场雷电交加的大暴雨,后来雨倒是小了,但渐淅沥沥仍不见住。

11点零5分的特快正轰然而来,气势磅礴地冲过铁轨,青灰色的车头灯钢柱似地射向前方。我还琢磨那奇怪的跟踪者是否亦如这特快列车属于过去时间,岂料,那火车尾巴一过,就见那怪异的跟踪者赫然兀立霏徽的雨幕中。他什么雨具都没带,浑身黑湿,看那模样仿佛在坚定地企望什么。

我举步跨过铁轨。今天的蛇头灯同样无法洞穿这深幽的鸟印路,而在层层梧桐叶上不断叠加滚落的扑嗒扑嗒雨水声,更使鸟印路充满无边无际的烦恼。

举止古怪的跟踪者尾随我而来,距我两步半。惶恐之余,我又满腔怒火。这算什么名堂,一想到我自然而然要去琢磨这个谜,我就有气急败坏的被捉弄感。

红墙终于隐约可见了。我突然勇气陡增我猛地收腿站住了。他猝不及防,惊愕着也站住了。

“到底为什么?!”

他张口结舌,只是死死地看着我。我也盯着他。反正红墙在望,赛跑起来,他的暴发力有我好吗?近距离地审视,他老了,脸上沧桑纵横,眼睛更是很老很老了。

他无言地笑了,笑得有些羞怯还有点内疚,令人诧异着怦然心动。他在掏左胸口袋。

“你来。”说着他走向前方一盏灯。

迟疑着,我还是挪了步。

我走得步步惊心。四周已然是安眠的世界,我还是感受到那非同寻常的诱惑。

他放下一个小竹篮。打开一个夹证件的皮夹子,然后小心翼翼地抽出一张彩照。

我站在他面前。他看看我,又看看照片,然后,盯着我的脸把照片交到我手中。

“我女儿。”他的脸色在急骤变白。

照片在灯光下变了色,可是颜色的变化不能改变照片中的一个女孩的清秀可人。这肯定是个爱幻想的乖女孩,但她充满忧伤。

跟踪者猛地抽回照片。

“你和她长得一模一样,”他不容置疑地瞪着我,精光四射的眼光专横极了。我有些茫然。

我想要是反对,他真会扑上来掐死我。

然而,他又温和慈祥地笑了:

“你看,她这头发还是我扎的……”他热情地指点照片。我看他神经紧张。自从提到他女儿后,他的表情瞬息万变,像个偏执狂。

“现在她在哪里?”我想离去了。

他停了片刻,呢喃低语道:“死了。”

我吓了一跳。跟踪者已是黯然神伤我想快快离去,又到底不忍撇下这深夜的伤心。

他闭目摇摇头,额上的几缕湿发正一滴滴往脸上淌水。他仰脸承受着,一动不动。

我不知说什么好,只好陪他站在雨中,我用伞遮住那雨泪交流的脸。

长长的静默里,我们谁也不说话。

“怕黑,”他仍不睁眼,“她从小怕黑,像这么暗的路,她一个人是怎么也不敢走的,我必须陪她一起走……”

他把我当成他女儿了,哪怕今天大雨如注,他也要守候在这儿以陪伴他怕黑的女儿。

“你女儿一定很爱你……”

“不对!”他绝望地低吼,说话连珠炮似的快,“她讨厌我,可是我改了,我不再喝酒了。你闻闻我一点酒气也没有。从她死后,我四个月都没喝一滴酒,她还以为我还酗酒呢.她还以为!……”老人愤然泪下,凄苦至极。

“你身上一点酒气也没有,真的。我知道你戒酒很久了。”我说。

我必须走了,毕竟太晚了。

老人却拦住我。从小篮里提出一小串粽子。

“明天是端午,我记得很清楚,就是二十一岁生日到了。你很喜欢吃粽子。你很喜欢!”

他执拗地把粽子塞在我手中。

“是我才学包的,很紧每个一种馅儿。”

他走了。

仍是烟雨霏微。

迷蒙的雨幕中,老人踽踽独行远去。回望那红墙,正异常鲜艳,令人欣慰安然。

(节选自《小小说选刊》十五年获奖作品精选)

19.简要分析文章第一段的作用。(4分)

20.简要赏折文中画横线的两个句子。(4分)

(1)惶恐之余,我又满腔怒火。这算什么名堂嘛。一想到我自然而然要去琢磨这个谜,我就有气急败坏的被捉弄感。

(2)他闭目摇摇头,额上的几缕湿发正一滴滴往脸上淌水。他仰脸承受着,一动不动。

21.根据小说内容,简要概括“老人”的形象特点。(4分)

22.“红墙在望”作为小说的标题,意蕴丰富。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6分)

试题答案:

19.①交代故事发生的环境;②突出了鸟印路幽暗、深邃的特点;③为小说营造了一种朦胧、神秘的氛围;④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4分。每个要点1分,意思对即可)

20.(1)运用心理描写,(1分)细腻地表现了我被跟踪时的惶恐与恼怒。(1分)(2)运用细节描写(或“动作描写”),(1分)通过“闭目”“摇头”“仰脸”等细节,表现出其失去女儿的痛苦。(1分)(意思对即可)

21.①年老沧桑;②内心凄苦(悔恨内疚);③温和慈祥;④充满爱心。(4分。每个要点1分,意思对即可)

22.①指“我”即将到家,给人安全和欣慰;②指老人看到“我”,如同看到女儿,得到慰藉;③蕴含着作者对温暖的渴望,对亲情的颂扬。(6分。每个要点2分,意思对即可)

顶一下 ()  踩一下 () 

 

本文标签:

[!--temp.ykpl--]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