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教案设计
设计理念:
感人的事例总是借助语言文字才能向人们传递着感动。本课教学力求通过反复读文,让学生经历丰富的情感体验;通过多种对话,将文本读解多元化,生活化。在充分挖掘文本内蕴中,多角度地开拓学生的认识空间、审美空间,激活阅读思维,实现语言、情境和精神(思想、情感与意义)的和谐共振,提升情感的价值。
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新词,体会在文中的表达作用,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感受海峡两岸的血脉亲情,体会给予的崇高与快乐。
3、培养学生研读拓展的能力,尝试运用“全息阅读”的教学方法。
教学准备:搜集身边的爱心故事,寻找典型的声像资源。了解学生的认识基础。
教时安排:
2教时
教学流程与设计意图:
一、启情入文。
(多媒体播放一些画面)
1、教师讲述故事。
可供选择的内容有:①身边的白血病患儿的故事——宁波海曙中心小学师生、家长一天内捐助20万,给患白血病的六年级学生治病的事迹。②“宁波爱心感动中国”——央视4个频道同时聚焦2000多名宁波市民一周内为身患白血病的青海贫困女教师罗南英捐款60万的故事。③《同一首歌》爱心大行动——天津血液病医院白血病患儿的经历。
2、导入本课教学。《跨越海峡的生命桥》名师教案设计
故事之所以感人,是因为它诠释着人生的真谛——生命的崇高在于精神的延续;故事之所以感人,是因为它始终透着深沉而伟大的爱,有爱就有希望。让我们打开课文……
3、自读课文,说说你读文后的感受。
4、交流,随机板书:
李博士
小 钱年轻人
(杭州)骨髓移植(台湾)
余震
[设计意图]
夫缀文者情动面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导入即开启,犹如乐章的引子,逐渐拨动学生的心弦。读文后最初的感受也是最直接的情感源。
一、悟情提升。
1、分解信息。
让我们从文中进一步去认识三位主人公。自读课文,分别找出有关描写他们的语句。说说有没有特别让你感动的词语?
2、交流信息。(注意先要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鼓励不同见解,教师要把握好度,因势利导,使与文本的对话和交流不断走向深入)。
例如:
(1)第二段:“小钱静静地躺在病床上……终于在台湾找到了这样的人”。
特别感动的词语:凋零绽放幸运
感动的原因:小钱的命运大悲大喜,悲喜交加。
(2)第五段。“针头向皮肤刺去……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努力,利用大地震暂停的间隔……,终于从身躯里涓涓流出……!”
特别感动的词语:突如其来静静地一次又一次
暂停的间隔涓涓流出
感动的原因:余震中的手术,将个人安危置之度外,令人感动。
(3)第四段。“在这场灾难中……有一位青年正满怀着希望,期待着他的骨髓。”
特别感动的词语:灾难不清楚期待
感动的原因:台湾青年将别人的需要放在第一位,不顾家人和自己的安危,以拯救他人生命为己任,怎能不让人感动与敬佩。
(4)第六段。“骨髓的保存期只有24小时。……连夜为小钱做了骨髓移植手术。”
特别感动的词语:奔波连夜
联系上下文还可以找到的词语:步履匆匆沉着
感动的原因:李博士医德高尚,敬业执着。
(5)略……
3、有感情地朗读有关语段。
[设计意图]文本是一个全息和开放的系统,文本的意义是在读者参与阅读的过程中不断生成的。潜心读书,寻找文中看似寻常、实则内涵丰富的全息元(关键词句),借助全息元辐射,聚焦文本的相关信息,达到窥一斑而见全豹的功效。寻找、感悟、辐射全息元的过程,实质是学生激活文本,碰撞情感的过程。
二、激情感化。
1、搜索信息。
老师在网上找到了这么几段话,请你认真地读一读,然后,说说你的感受。
(发下资料)。
①我国每年有400多万病患者等待着造血干细胞移植,仅白血病患者,
全国每年新增4万人,主要发病年龄在35岁以下,其中50%以上是儿童。这些患者大部分需要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救治。
目前,我国造血干细胞库存资料不足3万例,这与美国的库存450万例、欧洲的库存370万例、中国台湾的库存20万例相比差的太远。如果12亿中国人行动起来,可以相信"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中华骨髓库)"一定是世界上最大的。同时,由于我们亚裔人群的遗传基因与西方人不同,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讲,"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中华骨髓库)"将是提供全球亚裔人群共同分享的生命资源。
目前,中国红十字会正在扩充"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中华骨髓库)",随着资料库的扩充,将使成千上万的白血病患者和其他可以用此种方法治疗的患者获救。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中华骨髓库)"的建设是一项挽救生命的社会系统工程,具有很高的科技含量与社会效益,需要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支持。在此,中国红十字会呼吁全社会捐资建设"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中华骨髓库)",关爱生命,奉献爱心,展示人道的力量,用我们的爱重燃白血病患者的生命之光。
②《同一首歌》爱心大行动-有爱就有希望,让很多人都情不自禁地流
下了泪水……天津血液病医院那些白血病的患儿真让人心痛不已,天真、可爱的孩子们遭受着白血病魔的摧残,忍受着化疗的折磨,成人都难以忍受的痛苦却要由这些柔弱的小生命来承受。对病孩们的父母亲来说更是令他们心碎和无奈……有的孩子才几岁,他们对疾病残酷性都不懂,可他们弱小的生命却遭受着死亡的威胁。
孩子们的目光是那样的清澈纯洁,孩子们的面容又是那样惹人喜爱,看到他们因化疗而光了头发的小脑袋……让人怎能不心痛,怎能不心酸。
③这位李博士就是台湾的骨髓移植专家李政道博士,他是那样令人尊敬,他主持创办了台湾慈济骨髓捐献中心,征集到23份骨髓库,成为全球最大的华人骨髓库,救助了众多的白血病患者,今年的4月15日,他第100次携带着台湾同胞捐献的骨髓本到大陆。让我们记住这位可敬的老人。(出示李政道博士的照片)(出示李博士一天工作表)。
2、交流阅读后的感受。
[设计意图]课外信息的扩容,丰富了文本的读解,将背景材料与文本内容建立联系,将个体的生活经验、情感体验与文本内涵建立联系,促进文本意义的升华。
第二教时
一、衔接。
1、回文再读有关语段。再次体会小钱的“幸运”。台湾青年的“高尚”,李博士的“可敬”。
2、在教师的引领下再读课文有关语段。
3、师:骨髓移植,挽救生命,就是这样一件人命关天的事情,联结着海峡
两岸骨肉同胞的心。(板书)小钱是“幸运的”,因为一位陌生的台湾青年给了他生命的希望;年青人是“高尚”的,他给予的已经不仅仅是他的骨髓,还有那份无私的爱的奉献,李博士是令人“尊敬”的,是他架起了“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板书课题)
4、“生命桥”指的是什么呢?(交流理解)。
(出示)“那血脉亲情,如同生命的火种,必将一代一代传下去。”
你是怎样理解文中这句话的?(交流理解)。
5、深情地朗读课文最后一段。
[设计意图]反复诵读,才能更好地体悟作品的情感和思想,并反过来体悟某些表达式的特殊意义和特殊价值,所以在课堂上要多给学生美读涵泳的时间和空间,比较揣摩的时间和空间。
二、表情达意。
奇迹往往会降临在创造奇迹的人的身上。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时刻需要我们的抉择,需要我们付出鲜血甚至生命。你想体验那份给予的快乐吗?我们来聆听一段采访——(多媒体播放片断)
可选择的内容:① “公益之星”的人物专访。 ②骨髓捐献者朴实的心声。
2、深情地朗读课文最后一段。
3、互动实践活动(小组合作,选择一题完成)
(1)根据国际上骨髓捐助的有关规定,骨髓捐助者和受捐人在一年内是不能见面也不能知道对方的身份和姓名的,但一年以后就可以了。想象一下,一年以后的某一天小钱和那位捐骨髓的台湾青年相遇了,会是怎样的场景?
(2)跨越海峡的骨髓,给了小钱生命的希望,他从中也受到极大的鼓励。出院后,小钱满怀感慨提笔写下了感谢信。他会感激谁?感激的原因是什么?你能试着写下来吗?
(3)“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一个感人肺腑的故事,特别的时间,特别的环境,特别的人物,你能结合自己的感悟就此写下一段感言吗?
(4)社会需要关爱,社会需要互助,为挽救患白血病的孩子们,呼吁社会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大家都来奉献一份爱心,让生命之花重新绽放。请你试着拟一份《倡议书》。
4、巡视指导,参与活动。
5、交流。
6、在《爱的奉献》或《感谢》等背景音乐中结束课堂教学。
[设计意图]由“期待”到“融入”到“融合”,课堂或许已经成为了“爱的生活”生活的一瞬间。综合实践的多种选择,是文本学习的超越,也是基于文本体验后的语文能力的践行尝试。
本文标签:
[!--temp.ykp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