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家小馆的晚餐读后感
看名字就知道这是一本关乎家庭生活的书,是安泰勒最擅长的领域,她用看似松散细碎的结构,讲述了20世纪一个普通美国家庭三代人几十年的生活历程。以下内容是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思家小馆的晚餐读后感,欢迎参考!
思家小馆的晚餐读后感一
《思家小馆的晚餐》是普利策奖得主、美国当代著名女作家、文学评论家安泰勒的代表作,也是她的第9部小说,发表于1982年,曾入围普利策奖、国家图书奖、福克纳文学奖。
看名字就知道这是一本关乎家庭生活的书,是安泰勒最擅长的领域,她用看似松散细碎的结构,讲述了20世纪一个普通美国家庭三代人几十年的生活历程,以几个主要家人视角轮换的方式,细数他们在家庭和婚姻生活中经历的爱、怨恨、疏远、离别、猜忌、绝望、背叛……虽说焦点仅仅局限在一个小家中,但体量巨大,几乎写遍了人生必然要经历的种种情感状况,感情饱满但细腻温润,平易深沉又不失冷静优雅,蕴含着感人至深的强大力量。
大儿子科迪14岁时,珀尔图尔的丈夫离开了她。伤心之余,她要考虑今后的生活来源,同时还要想办法让三个孩子感受不到变故,使生活一如既往的进行。然而,儿女却渐渐与她疏远。成年后,科迪成了一名商业成功人士,小女儿珍妮做了儿科医生,他们都离开妈妈去了别处,身边仅有的二儿子埃兹拉是一家名为“思家小馆”的餐厅主理人。有心维系亲情的埃兹拉经常组织四人家庭聚会,想要拉近彼此间的关系,但是屡屡失败,每次都不欢而散。
安泰勒在书中探讨了上一辈生活对下一代造成的影响。丈夫离开后,焦躁恼怒的珀尔被生活逼入穷巷,虽耗尽心力为生计奔忙,却忽略了爸爸的缺席对孩子们造成的伤害,她用绝口不提的方式来逃避,小心翼翼掩饰起自己的感情,家里的生活气息少得可怜,弥漫着一种令人窒息的氛围。巴尔的摩那栋临街的房子,竟成了孩子们童年一直想要逃离的地方。多年后,即使科迪和珍妮都在离家很远的地方,仍可感觉到他们心目中的“危险人物”——妈妈一手营造的压抑就好像粘在后背上一样如影随形。这些经历是伤痛,也是前车之鉴。科迪的工作也和爸爸一样需要经常搬家——将全家连根拔起,但他下定决心不重蹈覆辙,与儿子卢克多多沟通;珍妮也尽量克制不将怒火发泄在女儿贝基身上。他们能否从上一代的阴影中走出来?
除了家庭生活,爱情婚姻关系也是安泰勒关注的另一大主题。记得张爱玲说过:“生活戏剧化是不健康的。像我们这样生长在都市文化的人,总是先看见海的图画,后看见海;先读到爱情小说,后知道爱;我们对于生活的体验往往是第二轮的,借助于人为的戏剧,因此在生活与生活的戏剧化之间很难划界。”每个女孩年轻时总会有对爱情的憧憬,小说借助珀尔和珍妮不幸福的婚姻,指出了当代都市女孩将爱情和婚姻戏剧化的通病:她们被自己假想的完美爱情所欺骗,就好像是命运和自己开了一个大大的玩笑。
生活中的某个时刻看似充满了戏剧性,但是被拉长到一个跨度几十年的时间轴上,就显得平淡、缓慢、微不足道了。纷乱复杂的日常琐碎占据了绝大部分时间,安泰勒为它们增添了了一种令人沉溺其中的魔力。争强好胜的科迪为了引起妈妈的关注而陷害埃兹拉、珍妮被迫穿妈妈的旧衣服、大家被妈妈劈头盖脸的训斥等等,会令人联想到这些场景曾经在自己的生活经验中出现过,惊叹于安泰勒所构建的家庭日常似乎比你和我在生活中所经历的更加细致可感。
安泰勒的高超之处还在于完全不着痕迹地将虚构的情节融于现实。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书中对珀尔在抽屉中保存的小物件的描述,还有她日记的内容——那些安泰勒借珀尔的手写下的文字,其中一篇是说珀尔年轻时,去房子后面除草的瞬间感受:“贝德罗家的女孩弹钢琴的声音飘出了窗外,一只苍蝇在花丛中飞,我看到自己跪在这么漂亮的绿色小星球上。我不在乎别的事情,我拥有这一刻,它属于我。”这是一个真实到似乎触手可及的场景,那个对生活充满热情的小姑娘与生硬刻板的珀尔形成了如此强烈的反差。每个被保存下来的色彩缤纷的时刻都是值得纪念的,从那里我们看到了曾经的自己,正是这些情节构成了或美好或感伤的回忆。
《思家小馆的晚餐》是一本在不经意间就会戳中你泪点的小说,眼泪是为了人物的命运而流,也为生活的艰辛、时间的残酷、爱的伤害与包容而流。在漫长的人生岁月中,在家人面前,人人都小心翼翼地维护着自己的尊严,恪守着对家人的爱,也努力寻找自己在他们心中的位置。当存在感缺失时,人们往往会选择互相伤害。当贝克觉得珀尔不再需要他时,他离开了她;珀尔觉得生性温和的埃兹拉最需要她的保护,因而对他最偏爱,因此伤害了科迪;科迪的痛苦在于一直在用力证明自己的存在价值,在女朋友们身上、在露西身上,也在妈妈和妹妹身上——给妈妈买房子,要资助妹妹开诊所,希望自己是一个被需要的人;妈妈离开后,埃兹拉突然觉得生活中只剩下了虚无。
亲情具有强大的包容力,时间和阅历也会赋予我们理解的能力,正如珀尔在遗愿中所要求的葬礼赞美诗:《我们会明白这一切》,我们终究会明白,一切伤害皆因爱而起。“一家人做错了什么,就会回来纠正,”这就是思家小馆的晚餐存在的意义。
安泰勒描写的情感跨越了地域、种族、时间,那种共通性使得这个故事亲近无比,我们在每个人物身上都能找到一丝自己的影子,整部小说也道出了你我的生活。“生活就是撑着,一件事接一件事”,是的,生活不是童话世界,充满苦辣酸甜,因而才不会索然无味。爱可能会迟到,但最终不会缺席。我们就那样跌跌撞撞的走着,拥有着彼此、温暖着彼此,看着彼此脸上的皱纹,想着那些涌现的回忆,不禁泪湿衣襟。
思家小馆的晚餐读后感二
《思家小馆的晚餐》是普利策奖得主安泰勒的代表作,入围普利策奖、国家图书奖、福克纳文学奖。
一个普普通通的星期天,贝克图尔离家出走了。珀尔太太,在丈夫离家之后不得不独立抚养三个正处在青春叛逆期的孩子。她要照顾他们的饮食起居,要修房子换水龙头,还要到小超市做收银员挣钱贴补家用。她在小镇上没有朋友,并且对外地的家人和老友隐瞒了丈夫出走的事。她甚至没有告诉孩子们,爸爸已经走了,不知道什么时候才回来。她希望能用这样的方式保全丈夫的面子,但在男主人看来,婚姻生活已经把自己最好的东西都“磨光了”,而孩子们也早就知道爸爸走了。
这就是小说中的“混乱”,而小说采用了每章更换视角,从不同角色的内心世界来写的手法,用五六个人物的心声组成了故事的全貌,令读者能从不同的角度来观察这个普通美国家庭几十年之间的发展。而它也有意掠过了社会背景,使其看起来像是一篇放在放大镜下的原生家庭样本。它可以出现在任何一个时代或国家中,因为在它各式各样的细节之下,作者始终都在探讨不同人物在家庭中的位置。
这是一本在不经意间就会戳中你泪点的小说,眼泪是为了人物的命运而流,也为生活的艰辛、时间的残酷、爱的伤害与包容而流。在漫长的人生岁月中,在家人面前,人人都小心翼翼地维护着自己的尊严,恪守着对家人的爱,也努力寻找自己在他们心中的位置。当存在感缺失时,人们往往会选择互相伤害。当贝克觉得珀尔不再需要他时,他离开了她;珀尔觉得生性温和的埃兹拉最需要她的保护,因而对他最偏爱,因此伤害了科迪;科迪的痛苦在于一直在用力证明自己的存在价值,在女朋友们身上、在露西身上,也在妈妈和妹妹身上——给妈妈买房子,要资助妹妹开诊所,希望自己是一个被需要的人;妈妈离开后,埃兹拉突然觉得生活中只剩下了虚无。
如果你是个年轻妈妈,会觉得安泰勒对女性心理的描摹实在细腻得吓人,几乎每一笔都是你的情绪,每一划都是你的日常。大儿子生病时,珀尔图尔想,“一旦科迪夭折了,我还剩下什么呢?这个租来的收拾得很利索的小房子?鹅妈妈主题的婴儿室?”“真不明白我怎么会觉得一个儿子就够了呢?”于是她又生了一个儿子。“第二个孩子埃兹拉憨态可掬,让人心生怜爱。这让她更加提心吊胆,真该只要科迪一个就好了。”然而她并没有接受教训,接着又生了个女儿。“给小女孩穿衣打扮,梳各种发型,太有意思了。珀尔觉得养女儿真让人享受,她当然也不会放弃珍妮了。”于是,“现在她怕的不是失去一个,而是三个。”金句:有孩子的人不能死。
欧美文学常常指向爱与家庭,而安泰勒巧妙布局,以草蛇灰线般的笔法道出了家的内核。珀尔离世了,而贝克又回来了。我们注定要失去我们所爱的人,要不然我们怎么知道他们对我们有多么重要。”因为这份重要里有太多彼此的回忆,因为太多的回忆来不及细想,因为真实的过往来不及后悔,因为细腻的思念来不及传达。
本文标签:
[!--temp.ykp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