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阳冈》课文分析的范文

文章 2019-07-22 23:31:09 1个回答   ()人看过

《景阳冈》一文节选自我国古典长篇小说《水浒传》第二十三回。课文记叙了武松在阳谷县的一家酒店开怀畅饮了十八碗酒后,不顾店主的劝告,趁着酒兴上了景阳冈,赤手空拳打死猛虎的故事,表现了武松豪放、勇武、机敏的英雄性格。

一、言之有序,详略得当。

课文按事情发展顺序,生动的记叙了武松一路行来的所作所为,刻画出一个性格豪放、无所畏惧的梁山英雄形象,使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

首先,开怀饮酒。课文开篇写道:“武松在路上行了几日”,“走得肚中饥渴”,为下文武松开怀畅饮交代了缘由,埋下了伏笔。武松走进店里,叫道:“主人家,快拿酒来吃。”一个“快”字照应了前文的“肚中饥渴”,满满的一碗酒“一饮而尽”进一步说明武松饥渴难忍。三碗酒转瞬就下了肚,武松敲着桌子叫道:“主人家,怎么不来筛酒?”“酒也要,肉也再切些来。”哪管它“三碗不过冈”,只管把肚子填饱,于是“从身边拿出些银子来,叫道:‘别胡说!难道不付你钱!再筛三碗来!’”“就这样前后共吃了十八碗。”段中四次写武松“叫道”,把一个开怀畅饮、性格豪放的英雄形象展现在眼前。

其次,执意上冈。吃完“十八碗”酒,早忘了“三碗不过冈”的劝告,“提了哨棒就走”。根本不理会店家的劝告,甚至把店家的好意劝阻误会成“要谋我钱财,害我性命。”趁着酒兴就上了景阳冈,见了官府的榜文,才真知有虎,但毕竟是武松,决定继续上冈。这部分虽然对武松的描写比较简略,却突出了武松倔强、无畏的性格特点。

第三,双拳打虎。这是课文的重点段落,写得也具体生动。“那只大虫又饥又渴,把两只前爪在地上按了一按,望上一扑,从半空里蹿下来。”“大虫背后看人最难,就把前爪搭在地下,把腰胯一掀。”“接着把铁棒似的虎尾倒竖起来一剪。”武松防御猛虎攻击,“说时迟,那时快,武松见大虫扑来,一闪,闪在大虫背后。”“武松一闪,又闪在一边。”“武松一闪,又闪在一边。”这段生动形象地描写了老虎对人的凶猛攻击,武松避其锋芒的机敏反应,人虎对峙那惊心动魄的场面活灵活现,栩栩如生。武松在避开老虎最厉害的“一扑”“一掀”“一剪”之后,立即转守为攻,主动出击,只见武松“双手抡起哨棒”“从半空劈下来”,“两只手就势把大虫顶花皮揪住,按下地去”,“把脚往大虫面门上眼睛里只顾乱踢”,“提起铁锤般大小的拳头,使尽平生力气只顾打”。把武松打虎的场面写得有声有色,武松那武艺高强的英雄形象也跃然纸上。

第四,挨下冈来。赤手空拳的武松打死了老虎,已是筋疲力尽,“回到青石上坐了半歇”,随后“一步步挨下冈来”。描写真实而简略,符合人物当时的境况,自然结尾。

四个部分的内容,作者不是平均用力,而是有详有略,详写“喝酒”和“打虎”的场面,略写“上冈”“下冈”的情节。因为“喝酒”和“打虎”的场面最能表现武松豪放、勇武、机敏的性格特点,这样能使人物性格更加鲜明生动,也使行文富于变化。

二、人物形象,性格鲜明。

课文主要人物武松,性格鲜明,栩栩如生。武松豪放、倔强、勇武、机敏的性格特点让人过目不忘,记忆犹新。喝酒的场面把武松那豪放、倔强的个性特点渲染得淋漓尽致。大声地“叫道”,大碗的喝酒,大块的吃肉,一个大大咧咧,毫无顾忌的英雄形象鲜活起来。不听店家劝告,执意上冈更是表现了他的倔强和无所畏惧。机敏的避开老虎的进攻,抓住机会转守为攻,用尽力气打死老虎,着力刻画武松那武艺超群、机警敏捷的英雄性格。字里行间无不渗透着作者对武松性格特点的渲染,使武松的性格鲜明。

三、表现手法,灵活多样。

课文在叙述事件、刻画人物上,运用了多种多样的表现手法。事件推进采用叙述的方式,人物刻画则运用描写手法,有人物语言描写、人物动作描写、人物心理描写、场面描写等。

语言描写,突出音容笑貌。在“喝酒”一段中,重点描写了武松的语言,如“主人家,快拿酒来吃。”“这酒真有气力!主人家,邮报度的拿些来吃。”“好的切二三斤来。”“主人家,怎么不来筛酒?”“酒也要,肉也再切些来。”一连串的语言,让我们看到一个长途途跋涉后饥肠辘辘的形象。再如“原来这样。我吃了三碗,如何不醉?”“别胡说!难道不付你钱!再筛三碗来!”“我是清河县人,这条景阳冈少说也走过了一二十遭,几时听说有大虫!”“就是有大虫,我也不怕。”这些语言描写都鲜明生动地表现出武松的豪放、倔强性格。

心理描写,映射内心变化。课文中人物的心理描写不多,但却贴切、真实。如:武松想:“转身回酒店吧,一定会叫店家耻笑,算不得好汉,不能回去。”虽有些犹豫,但更多的是“勇往直前,浑身是胆”的无畏气概。再如:武松回到青石上坐了半歇,想道:“天色看看黑了,如果在跳出一只大虫来,却怎么斗得过?还是先下冈去,明早再来理会。”这段心理描写真实的表现了武松与猛虎搏斗后的筋疲力尽。

动作描写,凸现英雄气势。在“打虎”场面中,主要描写武松的动作,尤其值得称道的是动词运用的准确和传神。描写大虫进攻的三招:“一扑”“一掀”“一剪”以及武松的“三闪”,把老虎进攻的凶猛,武松躲闪的灵敏传神地刻画了出来;武松主动攻击时的“揪、按、踢、提、打”等词,把人虎相搏的惊险场面写得神采飞扬。

此外,课文是节选,保留了不少原著中的语言,如“筛酒”、“酒真有气力”、“如何”、“但凡”、“却把大虫吓唬我”等,都与现代语言略有不同,有利于了解古典文学的语言特色。

《景阳冈》资料链接

老虎为何称“大虫”

去过动物园的小朋友们都见过老虎,它高大威武,吼叫起来,很远都能听到。可《景阳冈》一课中却说它是大虫,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原来呀,古代的人把所有动物都叫“虫”,无论天上飞的,还是地上走的、爬的,或者是水中游的。鱼叫水虫,鸟叫羽虫,龟叫介虫。那些没有羽毛、鳞片和甲壳等遮盖东西的动物,则以裸虫相称。高大健壮、性情勇猛、享有“百兽之王”之称的老虎,古人习惯称它为“大虫”。

生活化人物武松

张恨水评武松说:“有超人之志,无过人之才;有过人之才,无惊人之事,皆不足以有成。何以言之无其才而不足以展其志,无其事又不足以应其才之用也。若武松者,则于此三点,庶几乎无遗憾矣,”“天下有些等人,不仅在家能为孝子,在国能为良民,使读书必为真儒,使学佛必为高僧,使作官必为纯吏”。

张恨水的观点代表绝大部分人对武松的看法,他们几乎把形体武松看成了传奇式的英雄人物,而我们认为,从作者对武松的倾情刻画来看,武松其实被作者刻画成了生活化的英雄人物。

应该说,武松深受人们喜爱的根本原因在于作者对武松的生活化描写,生活化描写实质上是一种现实主义手法,它把人物放在不同的生活环境,以其自身的行动来展示自己的性格,作者在《水浒传》中多次运用生活化描写手法,武松是其中刻画得最成功的一个人物。

作为一个生活化的英雄人物,武松有优点也有缺点,作者在刻画这一人物时,紧紧抓住了他的优缺点的彼此消涨过程,让人们在这一变化过程中认识武松。

武松赤手空拳景阳冈打虎,为他赢得了深广的声誉,也为他赢得了都头的职位,在他送税银出差时,武大郎被西门庆与潘金莲毒死,在去县衙告状不准的情况下,借谢邻请酒取得真实口供,手刃潘金莲,斗杀西门庆,然后到官府自首,被断配孟州。这段时期的武松是一个遵纪守法的好公民,偶尔还有那么一点儿虚荣,但他的英武刚强却永远刻在读者的脑海里。

在孟州,武松帮对他有恩的施恩夺回了被蒋门神霸占的快活林,因而得罪了蒋门神,蒋门神的后台张都监、张团练设计将他当贼捉了。这时的武松虽然也很勇猛,但毕竟有些媚骨,不分青红皂白的知恩图报让人感觉武松似乎分不清是非。

但血的教训让他走向成熟,怨怒之情化作了惊心动魄的反抗行为,他大闹飞云浦,血溅鸳鸯楼,杀了蒋、张等十几口,蘸血在墙上写下“杀人者,打虎武松也!”生活让武松认清了现实的社会,他不再向官府投案,而是先上二龙山,后归梁山泊,投身武装反抗的行列。

武松被动或主动地改变着自己的生活,也被生活改变了自己,作者抓住了这一点,才更深入地塑造了武松的光明形象。

在反抗官府围剿和攻城夺府的战斗中,武松勇敢坚定,是义军的主要将领之一。他反招安,指责宋江“今日也要招安,明日也要招安。冷了弟兄们的心!”后来他在征方腊时被包道乙砍右臂,他不受封诰,在杭州六和寺出家。

这就是武松,一生光明磊落,敢作敢为,富于正义感和反抗精神,尽管也曾被人利用,但终究从残酷的现实中,从迷失的自我中醒悟过来,一步一步地克服自己的弱点,渐渐地走向成熟。这要归功于作者对武松的生活化描写。

顶一下 ()  踩一下 () 

 

本文标签:

[!--temp.ykpl--]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