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家庭辩论会的小学生作文
家庭辩论会作文300字
妈妈总是不让我看闲书,所以我先护了个法子,就是今天我要召集全家人一起开一个家庭“辩论会”!
“我宣布,家庭‘辩论会’正式开始!”正方是由我、弟弟、爸爸和姑父组成的,反方是妈妈和汩汩,爷爷和奶奶就是法官了。我先发话:“我觉得我们可以看闲书,因为……因为……”妈妈紧接地说:“先想好了再说,我认为不能看闲书,因为看闲书不仅影响了孩子的学习,还耽误了孩子学习的时间。”爸爸反驳道:“你这话可说得不对了,看闲书是好事呀,因为孩子也可以从书中学到东西呀。”姑姑想了想说:“单看闲书不一定是好事,孩子看了有些东西可能不好呀。”我答道:“但我记得高尔基说过:书籍是人类的营养品,难道他说错了吗?”姑父也说:“对,很多伟人都说过看书是好事,难道他们都说错了吗?这你们怎么解释呢?”反方被我们给“击败”了,一句话都说不出来了。“好,我正式宣布,正方获胜!”弟弟加了一句:“等等,我好像觉得‘豆腐’说过: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句话。”我们一起笑着说:“是杜甫!”弟弟的脸突然变得通红。
家庭“辩论会”在着欢声笑语中结束了。
家庭辩论会作文600字
最近,我快要考初中了,为了能让我上重点,老爸老妈真算是煞费苦心了啊,连我课外书都没收了,因为老妈认为那些“闲书”(老爸老妈认为的哦)对我没什么用,于是,这几个月我都快被什么《点睛》啊,还有什么《海淀考王》啊……压死了,还有,我那些课外书都被老妈和老爸没收了,我命苦啊!所以,我要开一场家庭辩论会!
我把老爸老妈召集到客厅,悲愤地说:“你们凭什么没收我的课外书啊!”
老爸清了清嗓子,说:“你都快要考初中了,一定要上重点的啊。所以,考上重点之前你不准看那些‘闲书’!”老妈又开始了对我的长篇大论:“你看你整天看那些‘闲书’,怎么能考上重点呢,你要是考不上重点初中考上重点高中的几率就很小,考上重点高中的几率很小,考上重点大学的几率就更小,考上重点大学的几率……”
我连忙打断了老妈那“语重心长”的话,又说:“那课外书里也有好多好词句,可以让我学会幽默的词句啊!”老妈生气的说:“你学那些幽默的话当什么用啊,考试一样不加分!”我都快委屈哭了,大声喊道:“那你们也不能让题海把我给压死吧!”
还是老爸稳重啊,不过他也好不到哪里去,他竟然说:“这样吧,你每天看10分钟的课外书怎么样?够意思吧!”我哭笑不得地说:“这叫什么够意思啊,10分钟还不如不看呢!”老妈高兴地笑道:“好,那就别看了。就是啊!10分钟还能做好多奥数题呢!”我“扑通”一下倒在地上,又迅速爬起来说:“我不!我不!我抗议我抗议!”老爸老妈异口同声的拒绝道:“抗议驳回,无效!”我哭道:“不公平,你们两个人呢,我只有孤身奋战!”老爸老妈看我哭了,态度温和了许多:“唉呀,俏俏,不是我们不让你看啊,而是我们对你的希望很大的。你要是考不上重点那我和你妈妈的希望不久破灭了吗?我们还希望你出国留学呢!”我说:“那课外书也有很多好处啊,里面也有知识啊,我现在作文这么好都是看课外书看来的。而且别人家的孩子连这课外书都不看呢……”老爸说:“好吧,每天睡觉躺在床上看一会可以,不过看一小时就睡觉,如果时间很晚的话就看半小时,怎么样?”我大声说:“成交!”
这次的辩论会双方平了,下一次我一定赢!嘿嘿,因为下个星期的辩论会将是讲述老爸的那些臭毛病的,下次老妈可是站在我这边的!
家庭辩论会作文500字
今天晚上,我和妈妈就“放暑假上补习班好不好?”这个问题展开了讨论.正方代表:妈妈。反方代表:我。主持人:爸爸。比赛开始。
正方:我认为暑假上补习班好。因为暑假是由低年级到高年级的过渡期,暑假期间让孩子上补习班一来是为了巩固孩子上学期所学的知识,二是预习下学期的知识。
反方:我方认为暑假上补习班不好。因为暑期有很多作业,如果给他们上补习班,就会让他们失去许多玩的时间,会使孩子再补习时心不在焉。这样不仅什么也学不到,还耽误了孩子的时间。
正方:玩是孩子的天性,但如果放纵不管,他们会将课堂上所学的知识有所遗忘,所以要在暑期进行补习。
反方:正方说学习的知识会有所遗忘,但大人们不让孩子们玩乐,那么孩子会产生逆反心里,学习就会事倍功半,补习也将是亡羊补牢。
正方:暑假补课,是有针对性的。那些功课差的孩子再玩的话,功课就会越来越差,如果在暑假抓紧时间补习,还有可能赶上别人。
反方:功课不好,先要找出根源:是学习方法不当,还是对学习没有兴趣或其他原因,然后才能对症下药,而不是盲目补习。
正方:在科学技术发达的今天,如果孩子不好好学习,将来就会被社会淘汰,更别说成为国家的栋梁了。所以在这长达两个月的时间里,应该抓紧时间补习,不要浪费时间。
最后,主持人让双方总结各自的观点。正方的观点是:现在是科技发达的21世纪,如果孩子不在暑期抓紧时间补习,长大了就会被社会淘汰,所以我方认为暑期给孩子补习好。反方的观点是:玩是孩子的天性,暑期上补习班会使孩子玩的时间减少,从而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使之事倍功半。
本文标签:
[!--temp.ykp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