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 长沙教案
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沁园春·长沙》的教案怎么设计?
《沁园春·长沙》教案
【导学创意】
采用点拨式教学法,在学生阅读和朗读的过程中,提出问题,通过问题的跟进,加强阅读理解,把握诗歌主旨。通过提问,让学生学会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把握诗歌鉴赏的规律。让学生通过探究时代背景或写作背景来理解毛主席诗词的思想感情。通过齐读和默写填空来加强识记,强化语言学习。
【教学课时】
共3课时。
【教学重点】
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教学难点】
分析自然巧妙的过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对照注释阅读全诗,做夹注。
2.朗读比赛,看谁读得又准,又有感情。
3.把生字写两遍,然后集体听写。
4.提问:上下片的内容有什么不同?所写意象有什么特点?上下片有什么联系?共同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目标3。
【教学关键】上下片是怎样过渡和联系的。
【教学时间】45分钟。
【实施目标】
1.给10分钟时间,对照注释自由阅读全诗,做夹注。
2.找两名同学(男女生代表各一名)朗读比赛,看谁读得又准又有感情,教师计分,并纠正朗读中存在的问题。(5分钟左右)
3.给学生5分钟的时间,让学生在本子上把生字写两遍,然后抽查作业,主要看准确性和字体。
4.用5分钟时间集体听写,交听写作业。
5.提问:上下片的内容有什么不同?(预设:上片主要写景,下片主要写人)所写意象有什么特点?(程序:让学生先找出所写意象,看修饰语或具体描写,说出这些景物、人物有什么共同特点。)(预设:景物——生机勃勃;人物——意气风发。)上下片是怎样联系的?(预设:引导学生把上片写景和抒情的句子分别画出来,然后给写景的句子划分层次,找出描写的具象,分析特点。认识由概括到具体的描写方法,指出“看”有总领下面具体描写的作用。小结:作者从概括到具体描写,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壮丽的、充满生机的湘江秋色图。)那么,面对着这样壮丽的山河,作者的心情如何?(预设:让学生对照注释解读后三句── 一个“怅”字,写出了作者当时由沉思到激昂慷慨的心绪。)作者想到了什么?(预设:寥廓江天,苍茫大地谁来主宰?即对国家前途命运的深深忧虑,可见毛主席当年博大的胸怀。)当时,作者为什么会想到这个问题?(让学生看背景资料)(预设:当时,正是1925年,革命运动正蓬勃发展。但中国大地正处于军阀混战时期。作为有抱负的革命青年,他怎么能不思考这个问题呢?他也在斗争之列,那时候,五卅运动和省港大罢-工相继爆发,毛泽东直接领导了湖南的农民-运动。干得挺出名,被称为“农民-运动的王”。)(10分钟左右)。
(布置课外作业1:查阅资料,看毛泽东同志在1925年左右,都做了哪些革命工作。)提问:那么,从全词看,作者有没有对这一问题做出回答?(预设:让学生朗读下片,预习下片内容,并留作业。)
反馈练习:一/5页:朗读并背诵这首词,注意把握情感和节奏。(5分钟左右)
教师强调课外作业和预习内容。(二分钟左右)。
【板书设计】
沁园春·长沙
毛泽东(1925年)
上片(上阕):写景——壮丽、充满生机的湘江秋色
下片(下阕):写人——(特点)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背诵10分钟。(散背与齐背,并找一名同学课堂背诵,检测整体背诵水平)
2.听写句子,交作业。(5分钟左右)
3.检测第一课时作业(口头儿回答)。(5分钟左右)
4.从上下片联系的角度,鉴赏过渡句和下片意象描写,分析词人寄寓其中的思想感情。(5分钟左右)
5.在整体感知词意的基础上,鉴赏词的语言。(10分钟左右)
6.欣赏《沁园春·长沙》的书法作品,与同学交流心得。(5分钟左右)
【教学重点】
1.背诵、默写,在整体感知词意的基础上,分析过渡句和下片的意象描写,理解词人的思想感情。
2.进一步鉴赏词的语言。
【教学关键】分析过渡句和下片的意象描写,理解词人的思想感情。
【实施目标】
1.散背5分钟,齐背两遍。检测背诵。
2.书面听写带生字的句子,交作业。
3.检测第一课时作业(口头儿回答)。
预设:这一时期,在长沙,他组织了湖南学生联合会、新民学会,开办了平民夜校,文化书社和湖南自修大学,参加了反对袁世凯称帝、领导了驱逐张敬尧等军阀活动。特别是创办了《湘江评论》,成立了马克思主义研究会,为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在湖南地区做了思想上和组织上的准备。1925年,国共两党的统一战线已经确立,国民革命政府已在广州正式成立。五卅运动和省港大罢-工相继爆发,毛泽东直接领导了湖南的农民-运动,取得了一系列成果。这年秋天他要离开长沙,到广州去办“农民-运动讲习所”。
4.分析过渡句的作用和下片的意象描写所抒发的思想感情。
朗读下片,找出描写了什么人物。(预设:少年时代的同学。是革命青年的群像,包括词人在内。)“同学少年”在第三行,下片1-2句为过渡句,有什么作用?(预设:“携百侣”“游”是对下文描写对象和内容的巧妙概括;“曾”“忆”说明以下内容是作者面对壮丽的湘江秋色浮想联翩的结果,是回忆,所以一个“忆”字领起下文具体描写。)下片为什么想起了少年时代的同学?(预设:认为他们能主宰国家命运。)为什么?(预设:带领学生阅读具体描写,看写出了这些少年同学的什么特点。具体描写大致可分三层,写出了少年同学“风采才华正盛,意气奔放,正强劲有力;有爱国热情,轻视军阀官僚;有革命的力量和豪情。)这样写是在回答什么问题?(预设:谁主沉浮?)提问:1925年的毛泽东含蓄地告诉我们,谁能主宰中国大地的沉浮?(预设:他和他的战友们。)让学生在练习本上总结下片主要抒发了词人什么思想感情。(预设:抒发了一代伟人青年时代的自信和抱负。)青年时代的毛泽东为什么这么自信,有自信的基础吗?(预设:有。是湖南农民-运动的播火者,革命上取得了成功,受到了鼓舞,1925年他要离开长沙到广州去办“农民-运动讲习所”,离开长沙时,面对湘江秋色写下了这首词。)教师小结:上下片虽然内容不同,却因过渡自然巧妙而浑然一体,成为“写壮景抒豪情的不朽杰作”,毛主席的诗词大都“写壮景,抒豪情”。(5分钟左右)
(课外作业2:结合课后第三题,课外欣赏毛主席诗词,进一步认识毛主席诗词的鲜明个性和独特风格,每人在读书笔记上搜集10首,并按历史时期分类和熟读成诵。)
5.语言鉴赏导入:毛主席是个非常乐观的人,他的许多诗词都充满了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从课后《采桑子·重阳》中,我们也能看得出,革命战争年代多艰苦呀!他依然能写出“战地黄花分外香”的动人诗句。连台湾人都很喜欢收集他革命战争年代照的一些照片,灿烂的、发自内心的微笑,感染多少人就不知道了。沧海横流的中国,给了他展示才华的舞台,让他获得了无穷的乐趣,也给了他诗人的灵感和非凡的写作方式(马背诗人)。他不论对自己的前途和国家的命运,都信心百倍,希望满怀,所以,在他眼里大自然永远生机勃勃,天地万物都充满了生命的活力。(5分钟左右)
找出上片中能突出景物特征的字词。
预设:红遍 尽染 碧透——有一种竞争的态势,突出了大自然的生机。
争、击、翔:突出了人、物都在竞争中求生存。特别是“击”和“翔”二字历来为人称道,它们写出了一种战斗的豪情,竞争中生命的活力。
这样的描写,就为下文总括性诗句——万类霜天竞自由,做了铺垫,为下文的抒情蓄足了势。可见毛主席对诗词的语言修养很高,用字用词凝练,诗意鲜明,脍炙人口。(5分钟左右)
【课堂作业】
1.找出下片中用得好的字词,体会它们对突出诗意的作用。
(预设答案:正茂、方遒、指点、激扬、粪土、遏——突出了这群少年同学的才华、抱负和力量。)
2.把《沁园春·长沙》默写成书法作品,与同学交流比较后,交给老师。
【板书设计】:(用大屏幕显示)
沁园春·长沙
毛泽东(1925年)
上片(上阕):写景——壮丽、充满生机的湘江秋色
下片(下阕):写人——有才华,有抱负,有力量的少年同学
写壮景,抒豪情,抒发了词人(青年时代的毛泽东)的自信和抱负
上片:红遍 尽染 碧透——有一种竞争的态势,突出了大自然的生机。
争、击、翔:突出了人、物都在竞争中求生存。
击:搏击 ,战斗 翔:飞,自由轻快。
下片:
作业:1.找出下片中用得好的字词,体会它们对突出诗意的作用。
毛主席诗词特色:写壮景,抒豪情
语言特色:用字用词精炼传神,有气势。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让学生全面了解诗人毛泽东和他的诗词,以及欣赏他的书法作品。
【教学重点】了解诗人毛泽东。
【实施目标】观看历史文献资料纪录片《独领风骚·诗人毛泽东》第一集和第二集——《宏程心路》和《青春意气》。
【课堂作业】根据自己的需要做读书笔记。
【作业】
1.与同学交流观看所得。
2.背诵自己喜爱的毛主席诗词,为背诵比赛做准备。
[沁园春 长沙教案]相关文章:
本文标签:
[!--temp.ykp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