柘溪,一部古书散文
“柘木根深始宋祖本固枝荣荫庇千秋族们旺,溪水脉溯自长沙源远流长沐浴万代子孙贤”“山角书院进士村人文发达裕后光前”,楚翁功德尔凯福家族兴旺根深叶茂”,两幅对联囊括了柘溪古书的所有内容。
我轻轻地掸去古书上的灰尘,那一章章记载着柘溪风雨沧桑岁月的文字,开始在发黄的书页上闪烁着灵动光芒。
最养眼的是村中古建筑群,富有地方风俗的民居,皆是檐斗拱设计。青砖黛瓦马头墙,花窗雕梁、飞檐出甍、流檐翘角雕刻精美,配以曲折回环的走廊、石门框、石门棂……构成了古老的建筑艺术品。尤其是墙上的石窗,每一个窗子就是一朵盛开的“心花”。诸如石桃窗花、石榴窗花、石扇窗花、石狮窗花、石牡丹窗花……它们各有其含义,但总的就是吉祥如意、多子多福、平安富贵、财源广进、长命百寿。栋与栋之间结构严谨、错落有致,宏伟壮观。巷道四通八达,都是卵石或青石板铺成。人行在巷道中观看这些民居,嫣然就是在欣赏一件件艺术品。“大夫第”是民居中最具代表性的建筑。古屋前面是一条弄堂,青砖铺就地面,门前一屏风墙,一来是为了辟邪,二来是防止家中富贵之气外流。屏风下面是一方长方形水塘,水塘不大,但池塘中必养鱼,意在“年年有余”。
祠堂是柘溪古村的又一标志性的建筑。刘氏总祠,距今已有六百余年了,位于村内“蛇形山”脚下,坐落在古村中央。祠堂坐东朝西,占地面积约一百三十平方米。青砖的外墙上刻有不少铭文,为“柘溪瑜造”。据《柘溪刘氏族谱》记载,“瑜”即刘瑜洁,刘氏总祠乃是明洪武年间由其所造建。梁架式与穿斗式结合,屋面坡度叠加,象征着步步高升,里面木桶扇素面装饰,上部是芦苇秆编织,外用白灰粉饰,象征着朴实高洁。总祠由十三栋分祠组合而成,每祠相互贯通、浑然一体。各分祠高门重檐,雕梁画栋,其墙体上雕刻着精美的龙凤、花鸟、人物组成的浮雕图案。金字牌联的木刻,各种手迹的碑文,昭显出昔日村中人文鼎盛、富庶祥和的景象。
“义仓”是柘溪古村象征着善、义的古屋建筑。刘氏家族为了祭祖或是救助村中有困难的村民,而特设的用来储存稻谷的粮仓。粮仓可存放稻谷九万于斤,每年由村民自行将稻谷存放“义仓”。当时村里还设立了管事,专门负责记录各家各户捐赠谷物的情况,在“义仓”的墙壁至今刻有记录。可惜因年代太久,字迹已经模糊。
柘溪村清代进士刘汝璆,小时候家境贫穷,但其好学进取,发愤读书,所以村里就决定由“义仓”为其提供学费、粮食等供其读书。从小受到熏陶的刘汝璆后任杭州太守,在任职期间,他薄赋税,修水利,声名极好。回乡后,刘汝璆不忘故乡恩情,他铺路修桥,修祠堂,赈救穷人。革命时期,在红军最困难的时候,“义仓”捐助一万斤粮食支持革命,成为红色之“仓”。
山角书院,又名文昌阁,是柘溪古村象征文风昌盛的建筑。距村南约半里,坐南朝北,面对古村,创建于清咸丰年间,由进士刘汉生所创。书院分三进,内设讲学堂,魁星楼高居其上。院前乃有一方池塘,用于学子们在此洗笔砚。书院与古村的白马庙和竹林寺遥相呼应。三幢古建筑分别以等距离组成一个倒三角,把古村揽在怀中。三角形是最为稳定的结构,柘溪古村的先人如此设计,象征着古村永远昌盛发达,也象征着儒、佛、道三教文化的和谐统一、并行不悖地发展。
此外,浓缩了儒教文化精髓的“进士亭”,彰显道教要义的“文昌阁”和“魁星楼”,体现了佛教立意的“竹林寺”,以及白马庙,这些都是古村具有特定意义的建筑。看柘溪古村的建筑,实则就在品读,佛、道、儒“三教”文化。象征“三教”文化的建筑,以及民居中的私塾和书斋,从其分布、构造形式、数量和质量,皆体现昔日的柘溪文风鼎盛。据相关记载:柘溪从宋至清出过秀才92名、举人18名、贡士1名、进士14名,固古村柘溪又名为“进士村”。
翻开古村的文风书页,自然就看到柘溪村特色的民风民俗。二月十九观音菩萨生日,那是一个非常隆重的日子,每年这个时候,当地的妇女们要带上做好的米果、茶油等结伴去竹林寺、白马庙焚香祭拜。这一天,小孩们不能说不吉利的话,大人们则不能打骂小孩。
“吃新节”是古村的又一特色风俗。每年早稻丰收在望时,全村就会统一在一天过“吃新节”。“吃新”这天清早,农民要去田里摘一把稻穗插在家门口,迎接五谷神降临。各家各户要备香案,摆出米粉肉、米粉鱼、米粉鹅,连茄子、豆角一类的蔬菜都要沾米粉蒸,意在敬谢五谷神要真心真意。当日妇女们还要将当年的新茶、新蔬菜和新摘的早稻穗一起做成新米饭,吃上一天。新米饭若是做得越香,预示着今年早稻收成会更好。
中秋节在古村柘溪的又为“山歌节”。这一天,唱山歌是大人们必然要表演的节目,烧瓦塔是小孩子必开展的活动。团圆的喜庆,舒畅的心情,满圆的月亮,甜甜的山歌让整个村子沸腾起来。
古村不仅观音菩萨生日、吃新节、山歌节那么富有特色,而且在其它方面也有自己独特的风俗,如茶、酒等。酒是自酿的,分冬酒、醐酒、米烧酒。喝茶则有喝春茶、谷雨茶、生日茶、新人茶等,所有的这些都烙印上了浓浓的地方特色。
一村一俗,一方山水,养一方人,柘溪的祖先是智慧的,灵山性水古树,一个世纪、一个世纪地滋养着村民。村东的两座狮子山,它们跪拜于地,抬头向西仰望,西面的象形山伸长鼻子朝两只“狮子”凝视着,仿佛在接受一对雏狮的顶礼膜拜。它们又像是保卫古村的卫士,在岁月的风雨中守卫这里的平安与祥和。象征着龙脉的“七星堆”,形如天上排列的北斗。相传因天平山断了“龙脉”,风水先生采取“觅龙”和“察砂”术相地,将龙脉续接起来,从此村里便发迹起来。这里的山都有自己的名字,龙腾凤舞、赤蛇元龟、青狮白象、金勾钓鲤鱼,象征着十二生肖的小山蜿蜒于大山的脚下。群峰百态,争奇斗秀,古村依山势步步高升,层层叠叠簇拥在山的怀抱之中。
百年古樟枝繁叶茂,粗根固土,壮枝遒劲,宛如一把把古老的香樟伞为古村遮阴蔽日,挡风遮雨。千年柏树笔直向上,像巨笔,如中天悬剑,似挺直的战士。古樟古柏,它们用自己的身躯捍卫着古村的稳定、和谐。
树是百年生,水自山涧来。柘溪的水来自村后的天屏山,山外来水,自然清澈甘甜,纯净天然。传说柘溪村有一年遇天旱,庄稼眼看全完了。一天,一位仙人骑鹤路过见此情景,他下得仙鹤用脚踩出两个深深的脚印,片刻一泓清泉从脚印中汩汩而出。尔后,无论遇到什么的干旱年轮,这汪清泉始终涓涓而流。后来,村民又根据生活的需要,借助山涧开辟出了三条溪流,将水引入村中。立于小溪边,听潺潺的流水声,似乎听到他正为你讲述古村的千年往事。
古老的民居,百年的祠堂、白马庙、进士亭、书院,特色民风民俗,枝叶繁茂的古樟,笔直向上的古柏,永不干涸的泉流……用生动的画面构成柘溪这部古书的特殊文字。我品读着,感动着,一种古朴典雅之美、艺术之美、生命之美,时时占据着我的心灵。
本文标签:
[!--temp.ykp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