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小学五年级家长会发言稿

文章 2019-07-22 21:25:58 1个回答   ()人看过

小学五年级家长会班主任发言稿

各位家长:你们好!

我姓张,是这个班的班主任,也是这个班的英语老师。欢迎你们,感谢大家。感谢大家在百忙之中能抽出时间来参加我们的家长会,单从这点就可出你们对自己的子女的关心和对我们学校的工作的支持。我同时代表全体学生感谢大家的到来。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我觉得我们这次家长会的真正意义可能不在于我们能通过家长会更多的交流什么,而在于给学生鼓鼓劲,在学生的心中他不在乎我们家长会会开什么内容,但只要自己的家长在其中,来参加会议,对他们来说这就是骄傲就是幸福,就会转化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力量源泉。如果说家长会是成功的的话,那么你们的到来我就可以说家长会是成功的。召开这次家长会的目的是为了加强老师与家长之间的联系,相互交流一下我们班的学生在校及在家的情况,以便老师能够及时调整工作,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同时促使家长也能够积极参与到学生的教育管理中来。总之一句话,就是“一切为了学生”。这是我们教育的一个根本出发点。我希望也坚信,从这个出发点出发,我们的家长会一定能够达到预期的效果,取得圆满的成功!

今天我想跟各位家长谈谈以下几个问题:

一、班级基本情况:

本班学生49人,其中男生27人,女生22人。开学初,学生从各自的班级、学校聚到一起来,总体来说都比较乖巧听话。在这半学期中,我班没有一个迟到早退现象,每天的值日工作同学们都是认真负责,上课大部分学生都能认真听讲,作业也只有一、两个学生会忘记做,同学之间能团结友爱。我们的班委,能以身作则,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共同营造出良好的班风,特别十二位小组长,对班级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本班的小干部朱萍、孟凡志、张敏杰等积极主动,在不断的磨练下,组织管理能力在不断地提高,那么我想在以后进一步完善班干部轮换制,让所有的孩子获得机会,使他们在学生时代的体验成为终生受用之宝。

二、五年级学生的特点:

我相信各位家长在你的事业有成之际,也很希望看到孩子茁壮成长,你才感到快慰。孩子进入三年级,一切一切都有较大变化,作为家长与老师都要掌握孩子一切情况,进行因材施教,才能使孩子健康成长。小学六年一般可分为三个阶段:一、二年级为低段;三、四年级为中段;五、六年级为高段。那么您的孩子正处在高级段的跳跃期。那么我们要使孩子顺利的完成这个时期的学习,除了孩子自己的主观因素之外,其中也需要我们家长的帮助,家长要帮助他,那么你必须了解孩子的特点:

1、学习方面:

知识内容广泛了,所以这就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础必须扎扎实实的掌握,同时还要拓展孩子的思维,从不同角度去考虑问题。学习方面的改变还表现在课程内容增加了,英语课、品德与生活课、科学课就是最典型的例子,也是现在教学内容中比较重视和重要的一部分。

2、心理方面:

很多事情都处于好奇,似懂非懂,开始有独立性,自尊心逐渐增强。不知家长们有没有发现,这阶段的孩子对很多事情都想试着自己一个人去做,但往往又达不到你所要求的标准,其实我们不要要求他们最后的结果怎样,首先就是要答应他们的要求,同意让孩子自己试试。另外,家长还要把握好批评的尺度,这阶段的孩子自尊心逐渐增强,也就是我们通常在讲的孩子知道“难为情”了,他怕“丢面子”了,所以各位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时候要把握好尺度。

3、思想意识:

思想从单纯走向复杂,也就是说想的事情多了,开始有自己意向,自己有自己的打算,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也就是有些家长在说的:“我们孩子很强,不听我们家长的话了。”但是他们的辨别力弱。不能把社会上的是是非非搞清楚,也不完全理解到底哪些事可以做,哪些事不能做,这也就需要家长经常给孩子一些指示和告诫,经常提醒他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给他明确的方向,但需要的是大人的“口风”必须一致。不要爸爸妈妈这么说,爷爷奶奶却是那么说,这样孩子就更辨别不清楚了。

接着我们再谈谈孩子的学习成绩吧!这可能是家长们都愿意听的一个话题吧。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最最棒的一个,殊不知最最棒的只有一个,那么这把宝座也是人人眼馋的了。期中考试是对学生半学期以来学习情况的检测,结果还是令人比较满意的。大部分同学成绩较开学时都有进步,但期中考试也反映了一些问题,一是部分同学对知识的掌握不够扎实、牢固;二是对待学习不当回事,马马虎虎;三是有一部分同学下滑的比较快;这些都要引起重视,希望家长配合教育。

三、英语教学工作

对于英语教学工作,我踏踏实实,勤勤恳恳,尽心尽力的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相信稍关心孩子英语学习的家长还是比较清楚的,我的教学工作还是比较认真的。下面我从这几方面来谈谈孩子们的英语学习。

1、预习。

这是上好课的首要条件。预习包括听录音读单词,把不懂、不会的圈出来,写好中文等。

2、上课。

这是决定学习好坏最关键的部分。上课要注意听,并积极思考,而不是呆若木鸡,机械接受是没有用的。

3、作业。

作业应该及时、认真、独立完成,要求字迹工整、清楚,态度端正,速度要快,正确率要高。有错误是要及时订正。

4、复习。

当中最重要讲的两点是默写和背书。下面,我想请教家长们一个问题,你们每天有几个小时陪着你们的孩子一起背书或者帮他们默写。恐怕只有极少数一些家长能够做到这点,那你们又怎能要求你们的孩子们能把学习学好呢?如果换位思考一下,你们的孩子是家长,他们这样对待你们的学习,你们的学习能好吗?那星期六、星期天有没有空呢?所以,我们的家长应更多的关心你们的孩子一点。

四、德育工作、思想疏导

家长应更多地了解孩子、理解孩子、尊重孩子。

第一、平等。

每个孩子都是鲜活的个体,虽然年龄小,个头矮,可他们有思想,有头脑,我们成年人不妨蹲下来和他们对话。心理学家马斯洛把人的需要分为五个层次,其中第四个层次是尊重需要,包括受人尊重与自我尊重两方面,前者希求别人的重视,后者希求个人有价值。所以,作为老师、家长,应尊重每个孩子的人格,尊重他们的生命。每个孩子都是一道亮丽的风景,他可能在某个方面不如别人,但在另一方面却胜人一筹。如果孩子在学习上已经尽了力,流了汗,我们做紧张的就不必太苛求。

第二、交流。

在平等的基础上设法多交流。两代人之间有一种心理隔阂,叫“代沟”,消除“代沟”,莫过于平等交流,加强对话。比如,孩子回到家随便问问;今天学校有什么新鲜事?你的同桌有换了吗?喜不喜欢他?你的语文老师讲课有什么特色?你的课本中有哪些优美的短文,读两段美文给我解解闷,等等。寻常的交谈会引起孩子的兴趣,产生亲近感。

第三、容忍。

容忍他的合理性错误,不要遏制个性。罗曼·罗兰说过:一个人一生要做点错事,做错事就是长见识。曾经有一个小孩喜欢动手。有一次他把妈妈刚买回的新表当玩具拆了。妈妈气坏了,狠狠揍了孩子一顿。恰好老师来家访,妈妈数落了孩子拆表的错误。没想到老师幽默地答:恐怕一个中国的“爱迪生”被你枪毙了。妈妈感到不可理解。老师说:“孩子这种行为虽然没有理性,但却蕴含创造力,你不该打骂他。”老师建议采取补救措施,带孩子去钟表铺,满足他的好奇心。这位老师就是现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学生,正是他积极倡导“把笼中的小鸟放到天空中,让他任意翱翔。”

中国的传统教育比较注重群体性,忽视个性发展,因而阻碍创造性思维培养。

第四、鼓励。

有时候家长的一句话,一个眼神,一个动作都可能对孩子产生很大的影响,甚至是刻骨铭心的。心理学家罗森塔尔曾做过一个实验,随意指出几名学生,对他们的老师说:这些孩子很有天赋,非常聪明。后来这些孩子果真越来越聪明了。其实,是因为老师相信了罗森塔尔的话,经常鼓励夸奖这些孩子。这就是著名的罗森塔尔效应。可见,正面的鼓励赏识是促成孩子成功的有效途径。比如一次考试考砸了,与其嘲讽他:瞧你这模样,还有什么出息。不如换一个角度,效果会大不同:这么难的题目,也得了60多分,不错呀!

但是,我们的家庭中有时会出现一些无意识的错误教育,比如:

(1)常询问孩子在班级的名次。

家长不能以每次考试成绩的排名来肯定或否定孩子,对于一个不可能得第一的孩子反复强调名次,势必使孩子陷于自卑。而孩子的自我否定,不仅会使其学习成绩进一步下降,孩子未来的整体发展都会受到妨碍。

(2)常指责孩子的失败。

比如有两个孩子的语文考试不及格,家长甲对孩子说:“妈妈和爸爸都很关心你的语文成绩,我相信这次考试还没有反映出你的水平,你要加油呀,孩子!”家长乙对孩子说:“你怎么这么笨!这么简单的题目都不会做,你以后肯定考不上大学!”家长甲传达的是关心和爱护,家长乙引发的却是焦虑和憎恨,前者能激发孩子进一步学习的积极性,注重于问题的解决;后者则会打击孩子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孩子通常都实践父母和教师对他们的期望,给孩子摧毁性的预言会造成伤害。

(3)常阻止孩子玩耍而命其回到书桌前。

玩是孩子的天性,一味地阻止,迫使其“学”,而且学之不尽,孩子必然会产生厌烦心理。成功的教育是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即将外在动机转化为内在动机,充分调动孩子的学习积极性。而不恰当的教育,则只会使孩子原本存在的学习兴趣也没有了。

(4)在生活、学习中包办太多,使孩子未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对于孩子的学习,家长承担的最主要的职责不是陪读,不是代替,而是培养一个好习惯。如果家长在孩子的生活、学习中包办太多,孩子没有生活自理能力作基础,独立学习能力自然建立不起来。于是,家长越着急,孩子越不急,反正一切都由别人替自己操心。结果,家长很累,孩子反而不长进。

(5)有时家长会实行棍棒教育。

往往只是因为一时冲动,可是您是否知道:经常挨打的孩子,会出现以下一些不良的心态和心理偏差。

说谎

有的家长一旦发现孩子做错事就打,孩子为了避免皮肉之苦,能瞒则瞒,能骗就骗,因为对孩子来说,骗过了一次,就可以减少一次“灾难”。可是孩子说的谎话,往往站不住脚,很容易被家长发现。为了惩罚孩子说谎,家长的态度会更加强硬;而为了逃避挨打,孩子下一次做错事后更会说谎,这样就构成了恶性循环。

懦弱

如果孩子经常挨打,时间一久,孩子一看到家长,就会感到害怕,不敢接近。因此,不管父母要他做什么,也不管父母的话是对是错,他都只会乖乖服从。在这种不良的绝对服从的环境下成长的孩子,常常容易自卑、懦弱。这样的孩子往往惟命是从,精神压抑,学习被动。

孤独

经常挨打的孩子,会感到孤独无援。尤其是父母当众打孩子,更会使孩子的自尊心受到伤害,他往往会怀疑自己的能力,会自感“低人一等”,显得比较压抑、沉默,认为老师和小朋友都看不起自己而抬不起头来。这样的孩子往往不愿意与家长和老师交流,不愿意和同学们一起玩,性格上也显得孤独。

固执

有的家长动不动就打孩子,损害孩子的自尊心,使他们产生对立情绪、逆反心理。有的孩子用故意捣乱来表示反抗,你要往东,他偏要往西,存心让家长生气。还有的孩子,父母越打越不认错,犟劲越来越大,常常用离家出走、逃学来与家长对抗,变得越来越固执。

粗暴

由于孩子模仿性很强,在家里父母打他,到外面他就打别的孩子,尤其是比他小的孩子。这种粗暴的性格一旦形成,长大后,孩子就会有暴力倾向。家长打孩子,其实是给孩子做了坏榜样。

怪僻

有的家长打了孩子后,还硬要孩子“认错”,以此表明孩子是接受教育了。事实上,这样做只能促使孩子的排他倾向加剧。表面上看,孩子似乎是依照家长的要求去做了,实际上,他的抵触情绪很大。在被打之后,他会不知所措,惶惶不安,久而久之,孩子会变得越来越怪僻。

喜怒无常

有的家长打过孩子后,又觉得心痛后悔,就去抚摸孩子挨打的痛处,甚至抱着孩子痛哭,并加倍给孩子以物质上的补偿。这种情况,在开始时孩子会感到莫名其妙,但是时间一久,他也就习以为常了。慢慢地孩子也会变得喜怒无常了。

顶一下 ()  踩一下 () 

 

本文标签:

[!--temp.ykpl--]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