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颢《行经华阴》诗词赏析及翻译

文章 2019-07-22 21:19:51 1个回答   ()人看过

岧峣太华俯咸京,天外三峰削不成。

武帝祠前云欲散,仙人掌上雨初晴。

河山北枕秦关险,驿路西连汉畤平。

借问路旁名利客,何如此处学长生?

注:①岧峣:雄伟高峻。 ②咸京:古都咸阳,今陕西西安。

③“太华”“三峰”“武帝祠”“仙人掌”“秦关”“汉畤”等都是唐代京都附近的名胜与景物。

(1)全诗在描写安排上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表现了华山怎样的特点?(4分)

(2)诗的尾联寄寓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4分)

参考答案

(1)诗人在首、颔联由远而近,颈联又由近再次推向极远,由实景入虚景,层次分明地从各个方面刻画出了华山的高峻、神奇的形象。

(2)诗人劝“名利客”早离尘世,上华山去寻仙学道,以求长生不老。表面是规劝别人,实际上反映了诗人在瞻仰华山时所产生的归隐之情。

二:

1.前三联都是写景,既有眼前景,也有想象中的景。请用四个四字短语概括诗人心目中的景象,并简要说明诗人写景的作用。(5分)

2.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情感?依据尾联的意思简要分析。(6分)

3.古人论诗有“眼前景”与“意中景”之分,前者着眼于客观事物的撷取,后者则指诗人胸襟的外溢。本诗哪些描写是“眼前景”?哪些描写是“意中景”?找出“意中景”的诗句中的“诗眼”及其他精练的词句并加以赏析。

参考答案:

1. 景象:山河险壮,云蒸霞蔚,神奇瑰丽,自然美妙。

(或者:华山高峻,大河奔腾,鬼斧神工,叹为观止。山河壮丽,云蒸霞蔚,自然清新,气象万千……) (2分,意思与诗意基本吻合即可)

写景作用:为尾联的议论张本(作铺垫),使诗人的人生态度从画面中自然浮出,有水到渠成之妙。(3分,意思基本正确即可)。

2. 表达了厌倦功名利禄、渴望回归自然的思想感情(2分)。京城咸阳是读书人求取功名利禄的热闹之地,通往咸京的路上“名利客”络绎不绝,诗人就是求名逐利中的一个(2分)。但看到华山神奇优美的自然景观,以及飘逸出尘的仙迹灵踪,诗人的感情发生了改变,于是以劝喻路人的方式,表明自己的人生态度——与其在坎坷的仕途上奔波,不如到大自然中学“长生之道” (2分)。

3、本诗的首联与颔联写的是“眼前景”,颈联写的是想象中的幻景,是眼前所无而意中所有的别一番景象,所以属于“意中景”。在颈联的上下两句中的诗眼分别是“枕”、“连”;但“险”、“平”两个字锤炼得也相当精练。上句中的“枕”字将黄河和华山人格化了,大有一种“清高气自闲,偏枕秦关险”之气概。下句中的一个“连”字,表面上看,是说“驿路”的西边连接着的是“汉畤(zhì)”,其实已将诗中所写到的“武帝祠”和“仙人掌”也连接到了一起,真可谓“宫阙万间都化作了土”,于是在次基础上,和盘托出本诗的主旨:借问路旁名利客,何如此处学长生?

【赏析】

此诗是崔颢前往古都咸阳求取功名途经华阴而作。前三联都是写景。诗人在华山脚下,众多景物不可能全都收入眼帘,如诗中所说的“汉畤”(从秦文公到汉高祖所建的神坛之类,共有五畤)远离华山,不可目击。所以,诗人既纵展目力,又驰骋想象,把眼前景和意中景结合起来,描绘了一幅硕大无朋、气势恢宏的壮丽画卷。华山高耸,俯视咸京;巨灵神所辟的三峰(著名的芙蓉峰、玉女峰、明星峰)如从天外飞来,鬼斧神工,非人间刀斧所能“削成”;。诗人经华阴时,正值雨过天晴,峰峦如洗,自然清新。武帝祠前云蒸霞蔚,烟云时聚时散;仙人掌上新晴如画,翠色怡人心目。五六两句是诗人胸臆中的一幅写意画。上句中的“枕”字把黄河、华山都人格化了,突出其宏大的气势;“险”字则语义双关,既慨叹山河之险壮,又暗喻仕途之险恶。下句的“连”字,有囊括全景之妙,把上文中的“武帝祠”、“仙人掌”等仙迹灵踪连缀起来,使之浑然一体,更显神奇瑰丽。至此,诗人完成了画面的描绘,所营造的意境具有辽阔的空间感和悠远的时间感,并且为尾联抒发感慨蓄积了足够的气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古都咸京,是文人求取功名的热闹之地,通往咸京之路“名利客”络绎不绝。诗人就是众多“名利客”中的一个。但见到或想到这自然美妙、神奇瑰丽、气象万千、令人叹为观止的山河胜景和神灵古迹,诗人不免移性动情,感叹自己何苦费尽心力地在坎坷的仕途上奔波,于是以劝喻路人的方式,表明自己的人生态度——与其如此辛劳,不如到大自然中学“长生之道”。这种思想感情,是在前六句所描绘的画面中自然浮出的,有水到渠成之妙。

附: 【翻译】

高峻的华山俯视古都咸阳城, 天外三峰不是人工所能削成。

巨灵神祠前的云雾时聚时散, 仙人掌上的阵雨刚过天放晴。

函谷关北枕黄河太华多险峻, 驿路西连的汉畴辽阔而旷平。

借问到咸京求功名的过路客, 怎比得就在此处学道求长生?

顶一下 ()  踩一下 () 

 

本文标签:

[!--temp.ykpl--]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