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睛从对岸看自己作文
1
顺着江边清水栈道走,不由望向江面,水的流动将水的清亮轻轻摇动着,不但没有破坏这水的清,反而将之作一种动态描绘、修饰,让岸边行走的你感觉你在流水中行走似的。
2
眼睛受到什么启示一样,从脚下出发,搜寻着,由近及远,是啊!它与江上渔船一起过江。从所处的位置望过去,江对岸新建的高楼堆集在一湾狭窄的区域内,说是生机、活力吧,说高密度的人群制造的群体效应更恰当。无论以居住、出行、功能设置来考虑,还是从成片的建筑与环境的协调性来看,或纯粹作构图的美学分析,不见半点赏心悦目之处。通过新闻画面、文字解说,那儿的确有一大群人、一大片建筑作为数据化的存在。嗯!这么想有点小小悲观,也可为图片换个说法:是土地的珍贵和文明、发展把人和建筑统一起来,远离荒野。
3
当然,此时我眼里没有数据空间,也没有词语生机、文明、社会、美等及相反语意的死气沉沉、消极、污染之类的,只是跟着一处渔船的静景前去走一走、看一看。我问自己,为什么我每次走过江边时,为什么对岸的景象会一模一样地重现,像在按重播键般;而眼睛都要用同样的顺序、随同样的引航者渡江。对,还有,我为什么要从同样的路线走过呢?如同来时心中早已规划好的。
4
很快,眼睛到了对岸,我们彼此看见对方。对岸好像有了一些变化,而眼睛此时也发回现场报道。我才想起对岸那一大片地方其实很大,是一个河流冲击平原,三面靠山一面临江,形成一个凹状,从远处望去显得异常逼窄。而那些高楼填平凹处,也占据了远处的视线。
我实在来不及记录眼睛所到之处的一切事物,文字总是慢于眼睛。努力地,我修正着对岸的画面,从色彩、形状、布局方面以及可能发出的笑声里。面对那个凹状、面对此景,我陷入沉思,以前我之所见是否是眼睛与我之所处,而时时不知不觉中从此岸落入彼岸的陷阱呢?那么此时现场的眼睛不也正处于陷阱之中吗?为什么我会认为那个凹状就一定是一个陷阱,而我之所处就是非陷阱呢?
眼睛绘声绘色地向我讲述着对岸的宽广、建筑的高度、环境的美。我得表扬一下眼睛,它发现了“美”。可是,在它的发现中,在它提供的多角度图片中,在我修改的画面上,令人吃惊地一致,即:作为对岸的建筑、人群、远山等共同构成的具体存在,一切并未改变。我迷惑了,不断地与眼睛交换着信息,希望能打消疑惑,可随着数据交换量的不断增大,事实再一次显示对岸的人、物、景之间的距离从未变化。我从此岸望过去的拥挤和眼睛在对岸看见的宽敞都在事实的距离之外。
这一发现让眼睛有点泄气,我觉得自己连失望也没有。
5
“你别皱着眉头,一副愤世嫉俗的样子”,眼睛在对岸好像察觉到什么不对劲的地方,急急地惊呼着,说这话时分明带有一点儿情绪。
“是吗?好吧!”我说,手下意识地作了一个川剧变脸的动作,仿佛额头上的皱纹、疑惑统统抹掉,隐约感到我的皱纹、疑惑是被眼睛在对岸抹去的,我感觉江水的皱纹也少了许多,更清晰地把两岸的风景映照出来。
也许眼睛的现场报道没得到想象中带来的喜悦!也许我真的皱纹满面、愤世嫉俗吧!也许我真的用皱纹愤世嫉俗地发现彼此的彼岸隐藏的陷阱,然而,我的说出却非“皱纹”的“愤世嫉俗”,所有“真“的存在无所谓于表达的工具、形式、态度及和表达的位置,取决于事实在世界的一个个事件中的直接呈现。
6
虽未能验证我所在的望见的是,毕竟有收获,眼睛扛着满满的风景,从一座跨江大桥的动景返回。我们一起分享着图片、解析着两岸的不同,我在眼睛的图片那样憔悴,像在显示我之此岸的背景。霎时,我们突然一同意识到:我们所在的此岸同样狭窄、拥挤,同样的只是一大群人、一大片建筑作为数据化的存在,同样的被压缩在一方矮矮的空间里;不值得用美学予以解构、也没有富氧的词语的生命力的展示空间。
转尔一想,我得说,我们都和时代的建筑在一起,同时也与一切大自然的建筑在一起,文明不能实现远离荒野,被清空的荒野充满于文明之下的一张张面孔。而在孤独的岸边,我们对彼岸的向往、排斥都基于我们对自身所处的陷阱的转移,只有将两岸风景融合,才可消除陷阱。
7
江水依旧轻摇着,带走两岸的诸有,渔船则安静地泊在时光的码头。
我走过江边清水栈道,走过我的彼岸,带着清空了信息的眼睛,让它从远处看见自己。
[眼睛从对岸看自己作文]相关文章:
本文标签:
[!--temp.ykp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