慎酒唯美散文

文章 2019-07-22 20:29:55 1个回答   ()人看过

这是一种用粮食或水果或其他可食用的物质,经过发酵手法而制成的,辛辣、甘甜、苦涩、微酸等多种滋味并存的,或红、或白、或黄、或其他颜色的饮料,我们一般将其视为水和酒精的混合物。有的人看见了这个东西,就会喜笑颜开,将其呼为欢伯。可是,恨它的人,又会将其视为洪水猛兽,认为它一直都像小怪物一样纠缠着人类,认为它是万恶的源泉。

可是,它就是它,有着一个家喻户晓的,普普通通的名字——酒。

据说,酒是来历非凡的,第一个造酒的人,是夏朝的仪狄,他受到了帝女的指示,造出了酒这种东西。不过,当时的皇帝,舜帝还是算是一个有道的明君,当他品尝了酒之后,认为这酒的味道真的是很醇美,可是,他依然还是下令禁止生产酒,并且还疏远了仪狄。或许,在饮酒的时候,舜感受到了自己内心的那种激动,觉得自己情不自禁地就会喝了再喝,可是,喝了之后,就会变得脑袋晕晕乎乎的,不再清醒了。舜觉得,以自己的定力,面对酒的时候,尚且不能自持,又何况后世那些没有道行的人们呢。所以,他这才下令禁酒,并且还忧虑万分地说:“后世必有以酒亡国者。”

大舜的担心是不无道理的,不久之后,就得到了验证。事实证明了,好奇不仅会害死猫,也会害死人类,要不然的话,当年那潘多拉的魔盒也不会被打开了,所以,同样的道理,大舜的后人们,受不住那酒的诱惑,渐渐地忘记了祖先曾经说过要慎酒的,于是,中国历史上便有了第一个因酒而亡的朝代,夏朝,夏桀因沉迷酒色而亡国。

接着,便一蟹不如一蟹,商纣王、周幽王,也都落了个同样的下场。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其中因酒色误国的,绝对不仅仅只是这么几个,那些原本自称为天之子的帝王们,在酒的面前,丝毫都没有抵抗能力,瞬间被秒杀在“杯中物”中。

这些原本高高在上的帝王们,他们在酒的“熏陶”下,出尽其丑,做出了一件又一件让人匪夷所思的事情。东晋有个皇帝,在醉酒后,被自己的妃子戳死;北齐有个皇帝,在喝醉酒之后,杀死了自己的爱妃,还拿她的大腿当琵琶弹;元朝的皇帝曾经叫人挖开了宋朝皇帝的坟墓,将宋朝皇帝的头骨砍下来,当成了酒杯……相比这些位皇帝的丑态,当年商纣王的酒池肉林,倒还真可以说是小巫见大巫了呢。

都说酒喝多了,人就乱性,看来的确是这样,就算高高在上的皇帝,几杯酒下肚,也都卸下了自己王者尊严的伪装,变得疯狂。

皇帝因纵酒而亡国,那么普通人呢,普通人无国可亡,但是,毁家杀身的,倒是不在少数,《三国演义》里头那个“豹头环眼,面如润铁”,英武不凡的张飞,不就是因为醉酒而被杀死的吗?

不过,倒还是有几位高人,在喝了酒之后,还能保持自己衣袂飘飘,气度不凡的风范的,比如李白,“李白一斗诗百篇”,他要是不喝饱了,恐怕还写不出诗句来呢;还有陶渊明,估计,他也是在眼巴巴地等着白衣人给自己送酒来的时候,写下了《桃花源记》等不朽的名篇吧。这些都是古人的例子,现当代也有这样的例子啊,据说,著名的武侠小说家古龙,就是一个酒中豪客,而且,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在喝饱了酒之后,开始写小说。

可是,这几位毕竟还应该算是个案吧,在我看来,他们之所以没有被酒蒙了心智的原因,要不就是因为他们实在是海量,要不就是因为他们其实并没有喝多,而是稍稍用文学艺术中常见的夸张手法,强调了一下自己那过人的酒量,耍了一个小小的花招而已。

而且,就算饮酒真的能够激发这些高人们的智慧和灵感,帮助他们创造出不朽的诗篇来,可是,其代价也是惨痛的。李白自称,自己的儿子蠢顿不堪,估计,和他这个当父亲的喜欢酗酒是有直接关系的。而古龙呢,据说他喝酒喝得连妻子都弃他离去了,后来又因饮酒过量而丧命,死的时候,孑然一身,凄凉无比,当时年仅四十八岁。

由此可见,这个世上的人,纵使真的有喝了酒之后能变成酒仙的,那数量也并不是很多的,应该说是凤毛麟角,屈指可数的,绝大多数的普通人,稍微好一点的,变成了酒徒,差一点的,变成了酒鬼、酒怪、酒疯子,这都是有可能的。不管是帝王将相,还是平民百姓,喝多了酒的下场,都是一样的,大醉之际,醉态百出,神志昏昏,言语无状,时而腹内翻江倒海,时而口中狂吐乱喷,哪里还有半点风雅可言呢?要是真的将酒喝到了这个份上,还不一定只是自己遭罪了,恐怕还会殃及身边的人吧,喝酒一多,很容易就会进一步发展成举止轻狂、气大火盛、心念旧恶,宛如在他们的内心深处,打开了一只潘多拉的魔盒,一瞬间,那些人身上的丑恶习性,全都暴露无遗。

因酒醉而闹事的例子,可是不少啊,且不说《水浒传》中的那些英雄好汉们,在喝了酒之后,闹出了多少天大的乱子,就拿现如今,我们生活中的例子来说吧,因为喝酒而闯的祸,那就不少了。其中,最触目惊心的,恐怕就是酒后开车而造成的危害了,不仅害己,而且还害人,有多少无辜的生命,在酒驾者的车轮下湮灭。如今,国家加大了对酒驾者惩罚的力度,可是,酒的威力实在是惊人,依然还会有人受不住诱惑,以身试法,实在是可叹。

酒有很多种,啤酒、黄酒、葡萄酒,都拥有着自己的粉丝,但是,要说起算得上是酒中“正宗”的,还应该说是白酒。白酒在《本草纲目》中,被称作是“烧酒”或者是“火酒”,这酒的酒精含量很高,遇着火之后,能够被点燃,性子烈得很,所以,《本草纲目》称其“辛、甘、大热、有大毒”,这白酒乃是“纯阳毒物”。

现代医学也表明,喝酒真的不是什么好事情,短时间大量喝酒,会造成酒精中毒,轻的话,会引起烦躁多语、恶性呕吐,严重的,会昏睡不醒、体温下降,再严重些的,要是得不到及时救治的话,性命堪虞。如果在很长一段时期内,每天都大量饮酒,那造成的危害可就更大了,会出现智力减退,慢性胃炎,还会造成肝硬化等疾病,引起心、肝、肾等多种人体组织的病变。由此可见,这喝酒喝死,还真的不是危言耸听呢。

可是,明明是毒物,为什么人们还是要不断地造酒,不断地饮酒,而且,在饮用的时候,还往往不能把握好这个度呢?对于造酒那一方,既然有人需要买酒,他们自然就要造酒了。那么,对于饮酒这一方呢?明明知道这酒会引起这个毛病,那个毛病的,至少,醉酒之后,这第二天一大早起来的时候,那是必然会头痛欲裂的啊,可是,他们还是要饮酒,这又是为什么呢?

说到底,还是因为酒有刺激性,能够起到麻醉神经的作用吧。“对酒当歌,人生几何”,曹操作为一代枭雄,作为一个能够和刘备青梅煮酒,论天下英雄的这么一个精于谋略之人,他面对美酒的诱惑,尚且还不能抵挡,发出了“何以解忧,唯有杜康”这样的感慨呢,又何况我们这些普通人呢?

无论是大喜之时,还是大悲之际,如果有美酒做伴的话,就能够将喜悦之情,或是悲伤之感,发挥到顶点,发挥到极致。要是有了什么高兴的事情,喝了几杯酒,就算是已经垂垂老矣之人,都能够发出豪迈之语,“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像少年人一般,抒发一下自己的少年意气,他之所以能如此豪放地“西北望,射天狼”,皆因为“酒酣胸胆尚开张”。同样,酒也能够让人的悲怆之情,发挥到极致,正所谓“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嘛。

美酒,常常是和豪情万丈之类的词语,同时出现的,酒壮英雄胆,远征的战士,饮了几杯酒之后,便能生出“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的豪壮之语,大有视死如归的感觉。把盏狂饮,高歌纵酒,豪情常常和美酒长相伴随。

有多少与酒有关的传奇故事,流传千古,因为有了酒的存在,让这些故事,显得更加壮怀激烈了。当年荆轲和燕太子丹在易水送别的时候,要是没有酒的话,恐怕那“风萧萧兮易水寒”的歌声,唱出来的时候,也会少了几分惨烈和悲壮的;关公温酒斩华雄,虽然那酒关公一开始并没有饮,可是,我相信,只要闻到酒味,就足以激发关云长那义薄云天的豪气了;周瑜醉酒骗蒋干盗书信的时候,要是没有酒,这样的一个万全之策,恐怕就根本不能成功了吧;武松在景阳冈上,打死那只斑斓猛虎之前,要是没有喝上那十几碗的“三碗不过岗”,说不定还真的会失手呢……

的确,在很多人看来,酒是很美妙的东西,能叫人喜,能叫人悲,能催发人的豪情,他们看到了酒能够带给人的好处,于是,渐渐地忘记了它可能对人带来的巨大伤害。就这样,人们在一声声的自我安慰中,一盏盏地喝下了这自己本来就知道是有毒的神奇液体,酒。“人生欢乐有数,虽剩酒残灯,也是春风一度”,酒,的确是能够安抚人心的一帖神药。

所以,在有些人看来,“何可一日无此君”,以至于一位名叫大隐翁的朋友,搜肠刮肚,想出了很多美妙的词汇,来形容酒,赞美酒,并总结了关于酿酒的诸多窍门,写了一部《酒经》。大隐翁虽然在《酒经》开篇的地方,也稍稍地题了一下酒的坏处,但是后面,却是连篇累牍地论述了酒的妙处。“酒味甘辛,大热有毒,虽可忘忧,然能作疾,所谓腐肠烂胃、溃髓蒸筋”,对于酒的恶处,大隐翁倒也没有掩饰,而对于酒的好处,他又是如此极尽夸张地形容的:“大哉!酒之于世也,礼天地、事鬼神、射乡之饮、《鹿鸣》之歌,宾主百拜、左右秩秩,上至缙绅,下逮闾里,诗人墨客,渔夫樵妇,无一可以缺此。”在这位高人的眼中,酒,俨然就是世上最好的东西,不管是谁,都不能缺少它。换句话说,那就是,没有酒的人生,就是不完美的人生。不仅如此,他还反过来批判了韩愈的观点,“儒学之士,如韩愈者犹不足以知此,反悲醉乡之徒为不遇”,在他看来,像韩愈这样不理解酒中三味之人,倒是十分可悲的呢。

就这样,爱酒之人,编出了各种各样的名目,为自己饮酒找着借口,找着冠冕堂皇的理由,一杯一杯复一杯,沉醉在酒乡之中,做着自己的陶然之梦。喝得目损心伤,脾胃损坏,劳其三焦,患病多多,甚至是病入膏肓,都在所不惜,或许,在临终之时,他们并不感叹自己不该喝酒,而只会遗憾,自己今后再也喝不着酒了,真是可惜。更有那些酒后撒疯,或者是借酒发疯之人,趁着几杯热酒下肚,借着“月黑风高夜”,做出种种违法犯罪的勾当来,害人害己。

所以说,酒这个具有媚惑性的东西,就这样,一代代地在人们手中传了下去,人们明知道这不是什么好东西,有无数因酗酒而坏事的例子摆在前头,可是,还是不能自持,看见了这充满诱惑力的液体,还是会一杯一杯地灌下肚子里去。

当然,还是有很多人看到了酒的害处,于是,便有些有识之士,提出对于饮酒,要谨慎。这其中抵制得最为强烈的,恐怕还是佛门中人,或者是笃信佛教之人吧。对于那些入口之物,就连宣扬万法皆空的和尚们,也不会拒绝的,因为,要是不喝水,不吃饭,人就活不下去,这样的话,自然也谈不上什么修佛参禅了。可是,酒虽然也是入口之物,佛门弟子对它可就没有这么客气了,“杀盗淫妄酒”,这佛家的戒律中,可是明明白白地说明了,对于酒是必须要戒除的。

当然,这世上凡事都有例外,也有个别的酒肉和尚,是喜欢喝酒吃肉的,比如传说中的活佛济公,就是自称“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的。

不过,绝大多数的佛经中,对于酒,都没有什么好词汇来形容。“酒为毒气,主成诸恶。王道毁,仁泽灭,臣慢上,忠敬朽。父失礼,母失慈,子凶逆,孝道败。夫失信,妇奢淫。九族净,财产耗,亡国危身,无不由酒。”

应该说,以上的这段论述,还是十分犀利的,它从各个方面入手,论述了饮酒之后会造成的危害,足以发人深省,给人们敲响警钟。不管是从国家社稷入手,还是从家庭关系来看,酒,的确是会给人们带来各种各样的麻烦。刚才大隐翁虽然在《酒经》中论述了各行各业、男男女女都离不开酒,可是,在这段佛经中,我们却可以看到,同样,世人不管是男是女,从事的是何职业,都不能够碰酒,酒在这里,就等于是“穿肠毒药”,是破坏良好、和谐的社会关系的罪魁祸首。

不仅如此,在《分别善恶所起经》中,还更加细致地论述了关于饮酒的坏处,总结出了“三十六失”,那洋洋洒洒的三十六条文字,将人们饮酒之后的各种丑态都逐一展现在了世人的面前,就好像放大镜一样,照出了人的善与恶。

既然如此,对于饮酒这件事情,我们还是要谨慎、谨慎、再谨慎啊,偶尔喝上一点,倒也不是不可以,可是,如果酗酒成性的话,就必然会给自己和别人都造成巨大的麻烦。

虽然有无数的声音在耳边说,酒是好东西,喝了之后能让人精神振奋,可是,也有无数的先哲告诉我们,不要饮酒啊。舜说过,有了酒之后,后世必然有因此而亡国者;李时珍说了,酒是有毒的东西;就连佛也说了,不要喝酒,饮酒有诸多坏处。既然如此,那么,我们为什么还要沉溺于酒中呢?

当年,古龙先生有一位好朋友,叫林清玄,这位大作家原本也是一个嗜酒如命的人,可是,当他亲眼看见朋友饮酒致死的惨状后,便立誓,从此戒酒,并且还投身佛学的海洋,真可谓是幡然醒悟啊。如此可见,要想戒酒,倒也不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已经有这么一个成功的范例放在我们的面前了。

爱酒之人,为了自己的健康和他人的幸福着想,对于杯中之物,还是慎饮为妙啊,就算一下子戒不了,至少,在举杯畅饮之前,先想一想那些被酒毁掉人生的例子,想一下诸位先哲的训诫吧,或许,也会如林清玄般有所感悟的。

饮酒,并不是不可以,只是,举杯之前,请慎重考虑。

顶一下 ()  踩一下 () 

 

本文标签:

[!--temp.ykpl--]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