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与人生哲理
所有的失败,与失去自己的失败比起来,更是微不足道。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的西游记与人生哲理,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西游记与人生哲理【1】
《西游记》与人生
最近有一部电视剧,叫我的西游,虽然也与《西游记》有关,但其中夹杂了很多现代文化元素,这么多年以来,在历代大导的手中,西游也渐行渐远,不知大家是否还记得最初的西游,记得泼皮耍赖的小猴,懒惰好色的猪猪,冷静镇定的唐僧,还有沙僧。这些都是曾经陪我们走过童年的动画人物,我对西游是有感情,看着大家改变西游原意,我再也忍不住了,我也想说些东西了。
《西游记》作为四大名着之一,可谓中国文化瑰宝,自有它的现实意义,它对生活,人生都有巨大影响。
就拿其中的人物唐僧来说吧,在他身上,我们看到了一种坚韧,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唐僧历经磨难,忍辱负重,最后取得真经。唐僧的这种精神,正是我们每个人一生中必须拥有的精神。人生就像一场“西游记”,任何人都有自己的追求和向往,在前进的道路上,不可避免的会遭遇这样或那样坎坷,面对磨难打击,只要坚定不移,勤奋努力,才能领悟人生真谛,取得人生“真经”。
另外,唐僧作为师父,本领最小,徒弟个个武艺高强,但他却能领导大家,这种技能也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其实,唐僧只是一个精神领袖,而非业务领导,所以说一个领导并非能力最强,对于一个企业,领导者要有创新意识,与众不同眼光,从他人看不到的视角看问题,对一个国家,领导者要远见卓识,从长远利益看问题,以人为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最近又看了一次《西游记》,其实它不仅仅是妖精鬼怪的斗法,而是教会一个人如何立身处世。若把师徒四人合为一体,唐僧就好比人的思想,悟空就是一个人的灵性,八戒是一个人懒惰好色的本性,沙僧说明一个人的杀气,仔细想想,每人身上都有这些要素。人生在世,思想极为重要,西方有句谚语“思想决定行为,行为决定习惯,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同样,人要好好活在世上,必须有悟空的斗争思想,还要能在人际交往中善于变化,明辨善恶与是非,少走弯路,更好更快的走向成功。
《西游记》的内涵是无限的,不同的角度观看就会有不同的见解,为了更好的理解它,拿起《西游记》,自己好好感悟吧。
为了感悟人生,拿起《西游记》吧,阳光下,一杯茶,一本书,一张躺椅,人生足矣!
西游记与人生哲理【2】
午后,才起身,也许是阴霾的天气干扰了我的习惯,也许是夜深的时光牵绊...反正我就是我直至午后才起床,这还是牵挂着家里嗷嗷待哺的小狗和他们饥饿的“母亲”,若不然想来我还在梦里,寻找着“春秋”!
人做某种改变的时候需要某种力量的鼓动,也许是压力,也许是动力;
打开手机听首歌,默数到歌曲的后半段,然后准备起床....
一曲歌罢,勾起思绪,循环播放了三遍,才从似梦似醒的中醒来,起身,烧壶热水,来杯热茶,用冰箱里的“素鸡”给自己做顿“早餐”然后坐到了电脑前,
《悟空》这首歌让我想起了,《西游记》!
我这年龄段的人,经历过英雄西游的年代,看着大圣降妖除魔,然后到香港的各种西游外传,再感受他的的爱恨情怀,再到网络上各种西游系列的网络、单机、网页游戏等对西游的延伸,再到各种网络恶搞,想来没有人会说比我们这年龄段的更了解西游,也更理解西游!
可如今自己竟然没有勇气,去翻看《西游记》的原著...
我怕...怕原著中得大圣,不是我想的那般百折不挠,那么重情义,那么的恩怨分明,
怕...唐僧不在是仁慈的师傅,不再是对信仰和理想诚孺的信徒。
虽然...传奇的《西游记》到了各种史学家,评论家嘴中也跑不了所谓的愤世嫉俗,暗喻封建之类的冠名作。
可依然阻挡不了我对大圣的崇拜,只不过是再也不是幼年的那种了...
儿提时期,幻想自己是孙大圣,斩妖除魔,横扫宇内,笑傲三界... 想来每个父母还是愿意儿子是孙悟空的,任你72般耍赖,也逃不出“老衲”,额不对,是“老娘”的紧箍咒,再作乱,让你“老爸”一巴掌给你关到小黑屋去...
青年时代,看的多的是《大话西游》和悟空外传,了解的是他的爱恨情仇,是那句“曾经有段真挚的感情摆在....”再牛的存在,只要是沾了人的存在,就跳不出爱恨情仇的“五行”所以最后他灰溜溜的斩情丝,带金箍,再变成猴子,忘掉做人情爱,继续他的道路,现在想来是多么的深有感怀!
如今,感触多的是大圣对世事的无奈,是那种心有力,却无奈屈服于现实;依然对他崇拜,崇拜他想过,曾经奋斗过,还记得他上天做官,感叹官场不平,感叹人情冷暖;天上他也有几个好朋友,可是一出事,又有几个帮他,最好的也是劝他不要再闹,仿佛说,“猴子不要再闹了,不然我们朋友都做不成了啊”大圣还能留情谊的让他走开,记得大圣的马是他放的自由,但是最终却被惩处,大圣那种抓狂,以至于给大闹天宫留下伏笔。还记得大圣驾驭群马天空驰骋,也许那才是大圣在天宫最幸福的回忆
最终,他知道他不是“达”人,不能昌吉天下,只是个“穷”猴子,于是他只能去西天,去成佛,只为了花果山的猴子猴孙,保一片天空。
如今我也像那些所谓的评论家史学家一样,给这部<西游记>奉上一句批判现实社会的著作,可我依然对他喜爱。
其实,师徒4人中,都是一个写照,唐僧,是一个身份卓越的人,哪怕他已经9次都没有考过,上面的依然是不放弃他,给他配了三个跟班,就像开外挂一样,只要一路走个过场就行,他都“不识好歹”,把孙悟空赶走....可结果他还是成了正果...
而大圣,八戒,沙僧,三人都是弃子,八戒是天界的弃子,沙僧是西王母的弃子,大圣是散仙菩提的弃子。
大圣不认命,他觉得这社会不该是这样,为什么我是妖怪,你们是人,于是他反抗,直到被驯服,被教化..认命...
八戒出身就是“官宦人家”又岂是大圣这种泥腿子出身的人能比拟的眼光,他没有像大圣一样,反抗碰壁后才直到认命,他一开始就认命了,所以看到他被三菩萨调试的时候,他甘愿的做妖怪,甘愿被耍...他认命,在认命中慢慢的示好,于是最后封了他净坛使者,这才是上面给他最大的奖励,直到他好吃,奖励他美差,比那种空有名头的佛不知道好了多少倍。
沙僧是王母的卷帘大将,典型的贴身侍卫,可就是不小心打碎了一盏灯,就什么都没了,还实时的被万箭穿心的折磨,他也怨恨过,因为他是近臣,他知道唐僧的西行计划,于是他吃了9次唐僧.....可最后他还是只能西行,他沉默了,所以认命了,明悟了,所以他是最明智的,但他知道一路只是过程,所以他从头都是“大师兄,师傅被妖怪抓走了”,“大师兄二师兄和师傅被妖怪抓走了”“大师兄,师傅又被妖怪抓走了”而从来不急不躁,甚至被抓还安稳的躺着打个酱油,他是可三兄弟中最厉害的,最后是被请来的人招募的...因为他知道,只要他打个酱油,就能成正果。所以悟空从来不欺负他,而他也正是落得“清闲” 智者不语最适合他。(聪明人不都是脑袋光的吗?)
说到底这部《西游记》并不是什么讽刺现实社会之类的著作,而是一部正常人和反常妖怪的较量的著作,最终妖怪不得不被现实所不容,只能慢慢的被同化,历经九九八十一难修成人,可是可曾知道,这可是九九八十一难,在佛教中九九归真,9是极限的意思,99就是无限的刁难,不是81次刁难啊!!妖怪要多么的不能被人类容纳!又试想路上得有多少妖怪倒在路上,大圣遇到个好师傅,舍身带他去西天,西游中的师徒情深,不需要言语,看看悟空每次搀扶唐僧,看看悟空一路上最华丽的大圣服装不穿,就穿师傅给的虎皮裙,看八戒每次搀扶唐僧,牵马一路不悔,看杀生每次搀扶唐僧,挑担行李,任劳任怨,唐僧除了婆妈外,是不是也可以看出人性中最真挚的一面,感化了3妖怪一路西行。
又或者我们这样说,天帝,佛,他们给出了妖怪出路,只要到达西天,“高官厚禄”!却路上百般刁难,只有唐僧带的3妖怪一路走来,成了史诗!歌颂传承..路上倒下的妖怪怪谁?只能怪技不如人,只能怪他的领路不是佛祖的根前人,不像金蝉子是佛祖的弟子。
现实社会也是如此,唐僧可以算是富二代,官二代,想发展自己的班底,但是他不知道谁有才,而他自己又如同扶不起的阿斗一样,于是他的先辈们,给他了一条西天路,菩提老祖知道后安插进了孙悟空进去,图个好前程还能有个内应,玉帝知道了,也把天蓬元帅打下界做好伏笔,沙僧则是西王母的人,你不会真以为打碎个灯,你老板就不要你了把?还万箭穿心,那都是苦肉计。于是唐僧身边又了各型各色的人,只不过悟空再回到菩提山后,发现师门已经不在了,唐僧对他又“百般依赖,万般疼爱”于是甘心的辅佐唐僧,八戒发现跟在唐僧身边更好,也认命了,唯独沙僧,至今我不知道他是怎么想的,也许就是因为他说的少,才让人捉摸不透,于是随便封个罗汉,又不让王母难看,又让他脱离核心。只有悟空封了佛,原因想来也是因为他“无家可归”!
本文标签:
[!--temp.ykp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