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武术教育的正确价值导向研究论文
高效武术教学应在注重传统文化的基础上,结合时代精神,是使中华武术能够在高等教育中获得更大规模的推广与实践。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始终坚持注重文化内涵提升,传统中华武术,积极推广中华武术,以国家利益为重,弘扬民族精神。切实将中华武术的深刻文化内涵,深入学生的内心,塑造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与世界观。
【关键词】高校武术;教学;教育
一、武术教育应将体育与文化双重结合
中华武术博大精神,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以其独特的魅力,为中华民族的文化传承做出了重大贡献,同时也成为中华文化灿烂的瑰宝。在武术教学实践活动中,单纯注重于武术套路,忽视中华武术的文化内涵感染,无异于“一条腿走路”。武术中的文化魅力体现在礼仪、武德、和谐,“未曾学艺先学礼,未曾习武先明德”。武术教育不仅仅追求学生在习武中获得强健的体魄,更重要的在于将武术中深刻的文化内涵,通过教师的言传身教与人格魅力,塑造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从心底热爱武术。因此,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坚持将武术技能教育与武术文化内涵深刻结合,注重武术文化上的教育意义,使武术中的“德育”“和谐”潜移默化影响到学生,使之成为学生性格的一部分,从而实现武术教学的真正目的。
二、武术教育应以国家利益为重,弘扬中华文化
武术目的在于防卫,依靠武术技能武装自身以避免受到外敌侵犯。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华武术与中华传统文化之间的相互影响,更加注重通过武术保家卫国。传统文化中的集体意识,对中华武术的防守与攻击理念产生了深刻影响。同时,随着时代的变化,和平年代的到来,当前大学生在国防意识方面的淡薄,不利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因此,在高校武术教学实践中,要坚定不移的以国家利益为重,弘扬民族精神,切实将武术中的“家”“国”文化内涵深入学生的内心,将内外兼修的文化独特性加以教授,使学生更具有大局观,更加注重国家意识,提升学生对于武术热爱的同时,提升民族自豪感与自尊心,塑造“以国家利益为重,以弘扬民族精神为己任”的新时代大学生精神,从而为社会发展贡献更多的力量。
三、武术教育应符合学生需求与时代精神
高校武术教育本质在于通过发挥武术在运动与文化上的作用,强健学生体魄,提升学生文化内涵,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高校武术教育不应脱离现代教育体系,应充分尊重学生意愿,以学生为中心,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从而促进武术教学水平的提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武术教育应结合当前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勇于创新的时代精神,弘扬民族精神,将时代精神贯彻课堂教育的始终,从而促进现代化高效武术教育体系的形成。面对学生当前“喜欢武术,但不喜欢武术课”的现象,教师应从自身出发,通过教学方式的转变,教学内容的丰富,提升武术教育的趣味性与吸引力,从而促进学生武术学习质量的提升。
四、武术教育应注重教师水平的整体提升
武术教育本身是否能够有效达到教育目的与教师的教学水平有着很大的关系。因此,应在实际教学活动中,通过加强自身学习,提升自身的基本素养,尤其注重于武术文化的学习与体验,提升人格魅力,转变教学思想,通过武术文化价值,切实提升教学的质量与水平。优秀的武术教师,不仅仅是武术套路的传播者,更重要的在于将武术的精髓教授给学生,让学生更加懂得武术的真谛,避免对武术技能的乱用。武术追求的不是速成,而是通过文化上的积淀,武技上的循序渐进,达到“天人合一”的地步。武术教师应坚持将文化内涵提升自己的同时,提升学生自身的文化修养与文化品位。
五、武术教育应加强理论思想研究
武术理论是武术教育的基础,丰富、先进的武术理论能够有效促进武术的发展与武术教学的进步。因此,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充分注重武术理论的研究工作。通过对武术文化与武技中所隐藏的价值发掘,构建严谨、完善的理论框架,从而为武术教学提供更加科学的理论依据。武术教育本身有其特殊性,尤其是在高校教育体系中,面对性格各异,文化地域不同的学生群体,正是需要通过广泛的实践研究,切实提升武术理念的研究水平,从而为武术教学的发展奠定扎实的理论基础。同时,武术理论的研究工作,能够有效提升武术竞技水平,对于弘扬中华武术,提升学生对于武术的喜爱具有重要作用。
结语:在实际的武术教学实践中,教师应树立正确的价值导向,切实发挥出当前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引导学生,通过自身的人格魅力以及言传身教,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与世界观,通过价值观的指引才,实现人生价值,为社会的发展助力,为社会主义建设助力。
[高校武术教育的正确价值导向研究论文]相关文章:
本文标签:
[!--temp.ykp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