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八仙桌有关的几个规矩散文

文章 2019-06-30 21:32:42 1个回答   ()人看过

我记得,我们家最老的家什,是一本叫作《搜神记》的书,听爷爷说,那是他做账房先生时别人送的,除此就是一把算盘,还有一把琵琶琴。后来,书烧掉了,琵琶琴砸掉了,算盘算是留下了。除此之外,就是一张八仙桌,但就是这张八仙桌,也不是红木料作,是普通的榆树做的,品相有点破损,像一堆水泥疙瘩,很沉、很重,也很牢固,搬动时要两个人一起出力抬的,偷半点懒也不行,所以搬动了,父亲和爷爷两个人一起喊“起”的,我即使插手,也是在角上搭一把,装个样子而已。虽然重,但这八仙桌几乎是天天要搬的,在爷爷眼里,吃饭是神圣的、庄严的,是对天地的敬重,搬一张八仙桌放在地上,桌面擦清爽,然后饭菜端上去,看上去是一个仪式,这个仪式除了对天地表示尊崇以外,余下来就是对粮食的敬重与爱惜,所以搬八仙桌的时候,作孩子的我们都是竖立在旁边,缄口不说话的。

八仙桌为什么要搬,因为八仙桌平时是放在靠墙的边上的。放在客堂的中央,会影响大人做家务的,孩子走出走进,八仙桌棱角分明也不安全,只有吃饭时辰,吃饭开始到吃饭结束,人的走动不仓促,步态放慢了,比较文雅了。村子里,这段时间所有人家,不管贫富,不计优劣,总有一张四四方方的八仙桌,端端正正,摆放堂屋的中央上沿一点,直对两扇敞开的大门,大门外就是扫得非常清爽的场地。八仙桌的周围一律没有椅子,都是长条的木凳,紧挨着八仙桌的四只脚、四条边。上桌前,长凳可以小心翼翼地挪开,挪开后又要一字整齐,不能一头朝外,一头朝里。人坐下去后,不能将屁股放到凳子的沿外,人要正襟危坐,脸上不能笑嘻嘻。吃饭了,一家人就此静静地围绕着八仙桌旁边,像一个紧密团结的中心,简单而又朴实,紧张而又严肃,团团拢拢,只有待有人盛饭去了,父母添菜去了,气氛有所缓解,那时人就开始随便些了,可以说几句饭食优劣的闲话。大家感觉,虔诚是必要的,庄重是需要的,但只能是一时的,否则饭会吃不香的,菜会吃不出味的。

但有些庄重确实是永远的,永远需要的。我十岁了,爷爷,父母到田里干活,回来时天已经墨黑了,这烧饭烧菜的任务就落到了以我为首的孩子手里,烧好饭菜后,我们自然想到搬八仙桌,兄妹四个,呼幺喝六、哼哼哈哈,一人一只桌脚,辛辛苦苦地将八仙桌搬到了场地,一切都按照大人们的习惯之意,只等待大人们回家吃饭。爷爷回来了,从井边冲了凉,来到了八仙桌边,坐下,少顷,慢慢地端起来饭碗,将饭碗靠近嘴巴,父母也端起来饭碗。突然,爷爷的目光不动了,落在八仙桌的桌面上,爷爷突然放下饭碗,一声断喝:把饭菜端走。什么事情?父母亲莫名其妙,爷爷说:闯祸了,是方向错了。什么方向?爷爷指了指八仙桌桌面的缝隙说,是东西向了。我们一看,桌缝确实是东西向的,父母的脸上掠过一阵慌乱惊恐的神情,没有说话了,立马动手将饭菜端走,掀动桌子,将桌缝的方向移到了南北方向,舒缓了一口气,坐下,看见爷爷再次端起饭碗,他们也慢慢地端起饭碗,母亲才对我说:吃饭吧。那次过去了,我记住了八仙桌的桌缝方向,一定要顺上沿由上而下直线摆置,切忌横摆。我当时不理解为什么不可以另一种的摆法,但不理解是一回事,我后来的摆法却是完全按照大人意思的,直到今天也是。

许多的事情不理解是因为不需要理解,你照着做就对了,桌缝就是,座位也应该这样。八仙桌周围也是不能胡乱坐人的。八仙桌共有四方,每方限坐两人,共设八个标准席位,东北角的位置永远属于尊敬的长辈的,有点主桌的味道。有一次姑母姑父来了,父母亲忙了半天,开饭了,姑母对我说,孩子坐吧。我坐到了姑母身边。母亲就朝我使眼色。我不懂。姑母说:不要紧的,自家人。母亲说:不可以。叫我坐到别处去。后来,姑父先坐上那只位置,姑母坐在姑父身边,北沿口紧挨着姑母姑父的是父亲,上沿是爷爷,姑母是他的女儿,自然靠得近些。我只能靠在爷爷的旁边,我的三个妹妹依次靠在我的身边,而我的母亲在灶上忙着,她的位置是在父亲旁边的,空着。这些做法是按照了长幼、辈分之别的。我当时不明白,总感觉父母平时爱我们,但一碰到吃饭座位的事情,总是把我们放在一边,而且不容反驳。这是为什么?后来理解了,这是要我们尊敬长辈。尊敬长辈先从吃饭开始,从座位开始,从小事开始。座位确实是重要的,当我工作以后,发现这座位的坐法还不单单有长幼、辈分的区别,而且还有大领导小领导之分了,表示的是尊敬,但尊敬得有点复杂了。

其实,复杂也是一种感觉,用的时间长了,次数多了,就会成为一种习惯,一种必然。后来发生的许多事情,进一步证明,这一切都是应该的,因为八仙桌不单单属于是家里的,而且也属于左邻右舍的。左邻右舍一旦家里有事,需要大量的八仙桌,怎么办?就要借,我们家的八仙桌经常被人借去的,被人借去是一种光荣,因为借的人家想到了你,证明看得起你。借去干什么?也是派吃饭的用场,但这吃饭大有讲究,有的是吃豆腐饭。村里的人不断地死去,村里的人也不断地出生,出生一直比死去的多,但不管是死还是生,还有结婚的,都有一个排场,都需要八仙桌,都需要人去吃饭。村里的人就像一家人,一家有事,全村相帮,红白喜事都一样,悲伤了都要去悲伤,喜庆了都要去喜庆,都悲伤都喜庆最后的收场都在饭桌上,都在八仙桌上。那个时候,八仙桌的摆法就看出来了。有一次,我去丧家吃饭,确定自己看见了八仙桌的缝线是东西向的,用手指着让母亲看,母亲看见,用手捂住了我的嘴,轻声而又坚定地说:是这样放法,对的,别说。我突然想起过以前爷爷脸色铁青,父母亲神色诡异的样子,原来我那时的做法是在触自己霉头,懂了。那么今天呢?问母亲,母亲摇头,我也不问了,这算是习俗吧,习俗就是习俗,平常人不需要知道道理,但需要知道做法,因为做法中隐含着吉利与小不吉利的区别,大家都希望吉利,死了人的人家还是希望自己未来的日子过得顺当些的。

做喜事的人家,所有的八仙桌排成一个长阵,东西放两只,南北放六只,远远望去,就像一个很大的戏台,特别有气势。中间隔了一个公尺左右的弄堂,便于端饭端菜人走路,好让他们盛饭添菜。喜事吃饭,来的人坐下后,可以大口喝茶,可以大声聊天,可以大步走路,东家都不会计较。我有心查验了一下,所有的八仙桌缝线都是南北走向的,母亲说,别看了,都是看过的,不会错的。确实不会错,在营造喜庆的当口,即使是一个农人,也是粗中有细的。事情做好后,还八仙桌了,我看见了还法的不同,丧家还法,那个还八仙桌的人走进宅基或者场地,脸上要有点苦相,或者哭相,衣着还要带点白布,身上没有了白布,鞋头必须是白的。一般只到场地就要把八仙桌卸下来,不能走进人家的客堂,也不能随意的喝人家的水,说声谢谢后就要走离人家的,关系最近的也至多双方说几句惋惜的安慰话,千万不能说下次再来借的话的。而喜庆的人家,走进场角就要大声呼喊,人在吗?看见人,还要大声称呼,脸上要笑嘻嘻,要话多,人家看见你吃力了,相帮你卸下桌子,你说不要,你一定要把桌子骑到客堂中央,而且自己要从桌底下钻出来,另外要给点小吃的,比如喜糖,喜蛋等等,看见特别年老的人,还要塞个很小的红包,是用大红纸头包着的,最好还要攀谈几句,介绍一下孩子的出生后的长势,讨了媳妇的要说媳妇几句好话,便于传过去,然后走人,走时一定要说,下次再来借,这样说,小孩子容易长大,小媳妇容易生孩子。

树大分叉,鸟多分家,几十年后的今天,我们兄妹四个早已各自成家立业,一个大家分成了四个小家,四个家都别离了老家,有的远些,有的近些,一句话都已经不在八仙桌上吃饭了,但老家的八仙桌仍旧留在老家。现在偶尔回家,看见八仙桌上堆满了杂什,心里有点小疙瘩,但是,每次吃饭前,耄耋的双亲总是收拾好八仙桌上的一切,最大或者最小的妹妹会擦拭桌面,桌面很快如新,好了后,几个人一起抬八仙桌,抬到客堂的中央处,摆好,缝线是专门看一下的,稳妥了,稳当了,才开始上桌吃饭。我们先让父母坐到了东北角,我坐在母亲座位的南上角,大姊妹坐在父座位的北下角,其余依次分坐,坐的过程有时需要人分派的,分派的过程大家有时会说几句笑话的,但大家觉得有必要,因为这些做法是做给大家看的,这个看的过程也是教育的过程,是教育我们的子女为人了。父母亲有时觉得人多不愿意坐,我们就叫我们的子女劝父母,隔代劝的效果很好,父母听话照办。我们觉得什么都可以变化,这大小长幼,辈分无论如何不能随便变的,父母永远是父母,永远是大人,至亲大人,孩子就是孩子,就像八仙桌一样,它永远是一家人圆融,圆通,圆满的象征,象征必须保护好,继承好,也用好。象征的东西在,我们的规矩就在,我们的良心就在,人如此,家也一样。

顶一下 ()  踩一下 () 

 

本文标签:

[!--temp.ykpl--]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