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恨歌》古诗阅读及翻译

文章 2019-07-21 17:43:44 1个回答   ()人看过

诗句】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出处】唐·白居易长恨歌

【意思】在天上愿作比翼双飞的鸟儿,在地上要做连理并生的枝条。纵然天长地久也有穷尽的时候,这绵绵的长恨却永无消尽的那一朝!

【题解1】

诗篇名。唐白居易作。写玄宗李隆基和贵妃杨玉环的悲剧故事。从杨玉环生前专宠后宫,写到缢死马嵬坡后玄宗相思之苦。前半部对玄宗荒淫误国有所揭露,但仍以同情态度美化李、杨艳史为真挚爱情。主题思想比较复杂,近人评价不一。诗为七言古体,共一百二十句。语言优美,想像丰富,写景、抒情、叙事融合无间,艺术成就甚高,为古代著名的叙事长诗。后为《梧桐雨》、《长生殿》等戏曲所取材。

【题解2】

诗篇名。唐白居易作。见《白氏长庆集》。元和元年(806)冬,作者任盩厔(今陕西周至)县尉,与友人陈鸿、王质夫同游仙游寺,话及唐明皇李隆基与贵妃杨玉环事,有感而作。诗的前半写杨贵妃之妖媚恃宠及李隆基之淫逸误国,后半写李杨之生离死别及李之寂寞相思。作品将写实与想像糅合起来,虽为叙事诗,却具有浓郁的抒情色彩。诗歌语言优美和谐,人物形象鲜明生动,于两人相思之描写,尤为缠绵悱恻,哀怨动人。吴北江称其“一气舒卷,时复风华掩映,非有绝世才力未易到也”(近代高步瀛《唐宋诗举要》引),不为过誉。关于此诗之主题,或以为旨在讽谕,所谓“意者不但感其事,亦欲惩尤物,窒乱阶,垂于将来”(唐陈鸿《长恨歌传》);或以为旨在歌颂李杨爱情。现一般皆主张双重主题说,以为作者对李杨爱情悲剧的同情多于讽刺。此诗在作者生前已广为流传,作者本人也被誉为“长恨歌主”(白居易《与元九书》)。此诗不仅是作者的压卷之作,且与其《琵琶行》被后人并称为“古今长歌第一”(明何良俊《四友斋丛说》),后代著名戏曲若元白朴《唐明皇秋夜梧桐雨》、清洪昇《长生殿》等皆取材于此。

【题解3】

唐代七言歌行。白居易作。编入《白居易集》“感伤”诗类。这是一首歌咏唐明皇与杨贵妃爱情故事的长篇叙事诗。与《长恨歌》并行的,有陈鸿的《长恨传》,陈寅恪以为“《长恨歌》为具备众体体裁之唐代小说中歌诗部分,与《长恨传》为不可分离独立之作品”(《元白诗笺证稿》)。宋以来的白集各种重要版本,均将《歌》《传》并存。据《长恨传》载,元和元年(806)十二月,白居易为周至尉,暇日与陈鸿、王质夫相携游仙游寺,相与谈及李杨故事,因白居易“深于诗,多于情”,遂作《长恨歌》,“意者不但感其事,亦欲惩尤物,窒乱阶,垂于将来也。”诗的前半对李隆基的淫逸误国有明显批判,后半又对李杨之间的爱情悲剧深表同情。因而,诗的题旨显示出双重性,并引起人们长期的争论。长诗将写实与幻想结合起来,虽是叙事诗,却富有浓郁的抒情色彩,缠绵悱恻、哀怨动人。诗的语言优美和谐,音韵流丽婉转,在艺术上取得了很高成就。白居易曾自诩“一篇《长恨》有风情”(《编集拙诗成一十五卷因题卷后》)。白居易死后,唐宣宗李忱的悼诗中有“童子解吟《长恨曲》”之句,足见其影响之大。清人赵翼在《瓯北诗话》中赞赏《长恨歌》“为绝妙之词,有声有情,可歌可泣,文人学士既叹为不可及,妇人女子亦喜闻而乐诵之。是以不胫而走,传遍天下”。今人研究专著有周天《<长恨歌>笺说稿》(陕西人民出版社1983年)。

顶一下 ()  踩一下 () 

 

本文标签:

[!--temp.ykpl--]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