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家乡的堰塘-故事阅读
去年听人说老家的堰塘已经干涸。有一大半的地方,成了田地,堰塘锅底处(最深处)只剩下一捧够青蛙饮的水。我听后隐隐作痛,心生“水都哪儿去了”的天问?不由得怀念起小时候的堰塘来。
家乡的堰塘,在村东北角,东西走向,长有100多米,宽约20多米。挨着住户南边,是一片竹林,和几棵柳树。西边有座简易石板桥,西北岗上的雨水,通过沟桥,流入堰塘。北边是生产队打谷场,东边是庄稼地。东南角有个豁口,遇到夏季雨水多时,灌满的塘水通过它,把水排到村东边一条宽渠,然后,与村中间的大水沟的汇合,浩浩荡荡,流向东河。
堰塘是乡亲们洗衣,洗澡,牛饮水,鸭鹅嬉戏地方,也是产鱼,出农家肥地方,是我小时的乐园,给我童年带来了欢乐和幸福时光。
当最后一块冰渣消融,春风吹皱一池绿水,一队队象黄绒块的小鸭儿,如舰队开始了远航。几场春雨,水面升高,池水倒映蓝天白云,和岸边的树木花草。清风吹过,波光粼粼,水面闪动着天光云影。归来的紫燕衔着草茎掠过水面。竹林地面冒出箭头一样嫣红新笋。竹子老旧叶褪下,新抽节的竹子,新发的叶片,更加青翠。几株柳树返青抽条,鹅黄的柳絮渐长。塘埂上的小草钻出地面,探头探脑,张开笑脸,密密挨挨,挤满塘埂,塘埂似披上一条带有五颜六色花朵的绿色地毯。暖阳照耀,惠风和畅的青翠塘埂上,蝴蝶翩翩飞舞,蜜蜂们嗡嗡成阵。
夏天的堰塘,是最热闹的地方。当清晨晨雾初开,人们来到塘边,洗脸打水。月照晚上的竹林石板处,竹摇清影,清光一片,几个妇女结伴洗衣,说说笑笑,砧声清脆。塘西头,中午水牛泡在水里不肯上来,到下田梨地时,掌鞭的不得不把水牛拽上岸,使长着菱角的半塘池水,搅动得涟漪四起,泛动着绿光。水里飘浮着一层细碎叶萍,是一种喂猪的很好草料。塘埂旁底洼处,长着一簇族一丛丛茂盛葱郁的艾蒿,散发着浓郁的香味。堰塘水边,还长几窝黄菖蒲,像蒜苗一样青翠的叶秧上,开着鲜艳的黄花,分外耀眼。无数的细长腿的黑色卖油郎,似滑冰队员,在水面上滑得飞快。有一种铜色甲壳水虫,在水上急速旋转,漾起一圈圈细微的波纹,向外扩散。蜻蜓像飞机在水边草丛上,飞来飞去。
堰塘东北面,是一大片高低错落,层层密密荷塘。碧绿的荷叶如翡翠一般,滑动着珍珠一样的露珠和雨水。不时有青蛙蹲在荷叶上面,高吟低唱,像老和尚打座念经。未开的荷苞如雕塑的红毛笔头。才开的荷花,粉妆嫩颜,似藏在深闺的少女初次见人,不胜娇羞。盛开的荷花,黄蕊粉萼,妩媚动人,清香四溢。成群的鱼儿,在清澈的池水中,游来游去。夏夜月光下的荷塘,似披一上件乳白色的面纱,在此起彼伏,清脆悦耳的虫鸣蛙唱声中,和远处无边的绿色稻田连成一片。
堰塘远离住户的东南面,有一片开阔的浅水区,是劳累一天,汗渍一身的男人们洗澡爽身的去处,也是小伙伴们夏天洗澡嬉戏的地方。炎夏中午吃完饭,小伙伴不约而同地来这里,裤头一脱,像鸭子一样,扑扑腾腾跳下水去。堰塘马上成了一个欢乐的海洋。打水仗,比“扎猛子”,捉“水鬼”,摸塘鱼,折荷叶,采荷花。水里玩腻了,又在塘埂上摔“泥洼呜”,滑“泥梯”。大家玩得昏天黑地,不亦乐乎。只到母亲们高着嗓子,抑扬顿挫喊叫着回家吃晚饭,一个个才怏怏地回去。
秋天来了,堰水变得有些冰凉,有些冷清。但鸭鹅们可不怕冷。秋收了,稻场上堆着谷物,成了鸭鹅们盯着的对象,以往对草,虫,鱼什么的兴趣,转到谷子上来了。乘看场人不注意,就跑到稻场偷啄几嘴,看场人一撵,就嘎嘎声声,一摇一摆,急急忙忙跳到堰塘。几番下来,看场人疲踏了,将打下的谷子移进仓库,谷垛用东西围住,可鸭们总有办法啄吃一些。我们家当时喂了几只麻鸭,这个时候晚上也不回笼。清晨起来,下到它们晚上呆的浅水地方,准能摸到几枚鸭蛋。
几场东北风一刮,气温骤降,时令进入隆冬。有时,早晨醒来,大地已是白茫茫一片,走在上学的路上,漫天的雪花还在飞扬。堰塘里的水开始结冰。结了薄冰堰塘,如蒙上一层薄膜,或毛玻璃一样透亮。随着气温下降,冰越结越厚。小伙伴穿着厚厚棉衣棉帽,三五成群,在雪花飘舞池塘冰面上,打起陀螺,推着铁环玩耍,滑冰,玩得头发上冒着热气,留下一道道雪印和一串串欢声笑语。那时,缺吃少烧,每个小娃都很扒家,玩的时候,也不忘记,把冰面上折断的干藕杆捡回家当柴烧。
到了年关清塘,是全队人最高兴的时候。在队长安排下,社员们先把堰塘的水抽干逮鱼。此时的鲫鱼,鲢子,鲤鱼,还有各种各样鱼,不停地张合着嘴巴,奋力地拍打泥浆,抗拒着人们的捕捉,可最终都成了瓮中之鳖。接着,人们边清紫泥,边挖藕。摸出的一根根带着紫泥的莲藕,有一米多长,藕节有胖小孩的胳膊那样粗。挖断的藕节,雪白的圆孔断面,与紫泥黑白鲜明,相映成趣。挑倒在稻场堰埂的紫泥,经冬一冻,成了第二年春上田地里的肥壮的农家肥。每家每户分得几斤鱼,十几斤藕,丰富了人们过年待客的餐桌,改善了人们一年到头难见肉味鱼腥的生活。
一方水士养一方人。若没了堰塘水沟,就没了小鱼小虾。没有鱼虾蛙虫,田园就没了生趣与活力,大地就失去了大自然歌声,乡村也就没有了诗情画意。若没了这些小生灵,土壤沙化,人还能生存么?写下此文,是对生态环境恶化的担忧,也是对家乡行将消失的堰塘,泽惠于家乡人和自己的堰塘,献上一份无尽的感激和思念之情。
本文标签:
[!--temp.ykp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