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情景教学在《草原》一课中的运用论文

文章 2019-07-21 11:39:54 1个回答   ()人看过

摘要:情景教学是充分利用形象,创设典型场景,激起学生的学习情绪,把认知活动与情感活动结合起来的一种教学模式。情景教学针对儿童的特点,利用各种各样的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引导学生体会课文的意蕴和感情,可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草原》是一篇访问记,作者用优美的语言描写了草原的美丽风光。在第一课时的教学中,笔者试图用情景教学法中的六种途径中的三种,辅助课件的展示,通过播放音乐、展示图片、体会优美语言,让学生在创设的情景中领略草原的美景。

关健词:情景教学创设情景主体性

“情景教学法”是教师根据课文所描绘的情景,创设出形象鲜明的投影图画片,辅之生动的文学语言,并借助音乐的艺术感染力,再现课文所描绘的情景表象,使学生如闻其声,如见其人,仿佛置身其间,如临其境;师生就在此情此景之中进行着的一种情景交融的教学活动。因此,“情景教学”对培养学生情感,启迪思维,发展想象,开发智力等方面确有独到之处,起到传统的语文教学方法所不能起到的作用。《草原》是著名作家老舍先生以他亲身的经历和感受写下的一篇访问记。文章记叙了他第一次访问内蒙古草原时看到的美丽景色以及受到蒙古族同胞热情欢迎的情景。作者通过对草原景色美和人情美的认识,表达了草原的美丽风光和蒙古族人民对汉族人民的深情厚谊。在语文教学中,笔者运用这种情景教学方式来进行教学,让学生在教师所创设的情景中把儿童带入情境,在探究的乐趣中,激发学习动机来学习语文知识,提高语文素养。

一、情景教学法的特点、创设途径和类型

情景教学是江苏省特级教师、南通市第二附属小学李吉林老师依据语文教学规律和儿童心理特点,长期进行“情景教学”实验,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取得了显著的效果,成为我国小学语文教学中十分有影响的一个流派。

1、情景教学的特点

情景教学具有四个特点:①“形真”:是以简化的形体、暗示的手法获得与实体在结构上对应的形象,以鲜明的形象,强化学生感知教材的亲切性。②“情切”:是让情感进入课堂,情感参与认知活动,充分调动儿童学习的主动性。③“意远”:是形成想象契机,有效地发展想象力。⑤“理蕴”:是让抽象的理念伴随着形象,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认知力。情景教学是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感知教材,把训练语言与发展思维结合起来,让情感参与认知活动,有效地完成语文教学在认知、教育、发展诸方面的任务,促进儿童智力和非智力因素的和谐发展。

2、情景教学创设的途径

创设情境有六个途径:①以生活展现情境:通过把学生带入真实的生活情景中,让学生亲自去体会生活,去认识生活;②以实物演示情境:以实物为中心,构成一个整体,以演示某一特定情景;③以图画再现情境:使用挂图、剪贴画、多媒体课件等展示课文描述的情景,让学生易于理解,易于接受;④以音乐渲染情境:借助与课文有关的音乐,渲染课文内容,帮助学生理解课文;⑤以表演体会情境:表演分为两种,一种是进入角色,另一种是让学生扮演课文中的角色。情景表演让学生情绪激烈,印象深刻;⑥以语言描绘情境:语言描绘是教师最基本的表达手段。教师运用语言可以引导学生进入课文中,从而理解课文。

3、情景教学的类型

情境教学的“五种类型”:①实体情境:是实体情境即以物体原型为主的情境。把学生带到大自然中去所见的山川田野,风云雨雪,花草树木,鸟兽虫鱼等都是实体情境;在课堂所出示的实物、标本,如珊瑚、指南针、松果等也是实体情境。②模拟情境:是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抓住事物的主要特征,运用一定的手段进行复现,达到形象地反映事物的特点就行。如图画再现,音乐渲染,角色扮演,都是属模拟情境。③想象情境是通过学生的想象活动,在已经获得经验的基础上,将表象重新加以组合的情境。④推理情境儿童抽象的逻辑思维还属初级阶段,在对事物的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的过程中,仍然伴随着形象,纯推理的思维还不大可能。推理情境总是伴随着形象进入分析推导事物的有序状态中的。教学寓言和常识性课文,常常运用到推理情境。⑤语言情境:是单纯用语言描述某一情境,通过语言的意义、声调、形象、感情色彩激起学生的情绪、情感以及想象活动,从而体验情境,对一些无法展现实体情境的课文,一般是通过语表情境把学生带入课文情境的。

情境教学正是利用儿童的认知与情感活动,通过各种方式加深了对课文语言及字里行间的理解,并通过一定的语言训练,引导儿童表达这种渗透着对客观世界的感受及情感体验。这就使单调而枯燥的语言的理解和运用,成为儿童的美的活动。而在这感受美、鉴赏美、表达美的过程中,学生便受到了很好的课文情趣的熏陶与感染。

二、情景教学在教学活动运用的过程

在教学《草原》这一课时,笔者利用课件向学生展示草原的有关资料,运用了情景教学法中的图画再现法、音乐渲染法和语言描绘法来进行第一课时的教学。第一课时是教学课文的第一段。第一段写的是作者去到草原后看到草原的美景,描写了草原的天空、蓝天碧野、空气、小丘……突出了草原的美。作为土生土长的南方人,我们都没有见过真正的草原。如何展现草原的美,如何让学生体会到作者的情感。这就是这一课时教学的重点与难点了。所以在教学中,笔者结合情景教学法,运用图片、音乐和语言,把学生带入草原的美景中。

1、音乐渲染法

音乐是一种抒情功能极强的艺术形式。它通过乐曲进行中力度的强弱、旋律的起伏变化以及节奏的抑扬顿挫,用直感的方式,使人获得比其他艺术形式更为直接、更为丰富、更为生动的感受。当它以音响的运动形式作用于人的听觉,产生感性上的直接体验时,必然会唤起听者心理上的类似的反映,情感上的共鸣。因此,通过音乐更容易把学生带到特定的情境之中。在语文教学中,选取与教材语言具有一致性或相似性的音乐,共同作用于学生的听觉和视觉,达到以音乐渲染特定情境的目的。

在课的开始,笔者先让学生谈谈自己认识的草原是怎样的,然后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接着播放《美丽的草原我的家》这首歌,并在播放歌曲的同时出示草原的图片,让学生在音乐的氛围中,在图片的视觉冲击下去体会草原的感觉。

四年级的学生具备一定的知识,笔者先让他们讲述对草原了解,然后朗读课文,看看作者是怎样描写草原的。也许作者描写的草原与学生所认识的草原不一样,也许作者写的草原之景与学生的认识是一致,并且作者用文字表达出来了,这种知识的“不平衡”与“吻合”有利于激发了学生求知欲。

在学生对草原也有了一定的感受后,教师在这个时候播放草原的歌和图片,让学生在听觉和视觉两方面同时感觉草原的美。音乐不可触摸,不可见,但它可以给人的是直接的感性认识。再配上图片的可视性,给学生以视觉的冲击力。情景就此创设。这让学生对草原有了更多的认识。

2、图片再现法

以图画再现情境,即把课文内容形象化,符合儿童对形象乐于接受,易于理解的认识特点。用画面创设情境,教师运用图画再现情境时,不仅画面有“形”,还要有“境”,教师描述不仅要有“形”还要有“情”,这样,才能以“形”对学生的感官发生作用;“形”又激起“情”,学生也才有可能由此进入教材描写的情境之中。

在课文内容的讲授中,对课文描写草原的景色的句子,笔者在讲授时附带了图片的展示。作者所写的是作者所看到所感触到的草原,这与学生知道自己所理解的草原可能会有出入。笔者讲授并辅以图片的展示,会让学生更加明白作者所表达的内容。

这一段课文的学习,主要是让学生体会到草原的美。课文从草原的大、绿来表现草原的美。描写敢草原的空气、天空、小丘、平地、羊群等等,这都是从视觉方面来说。图片的展示,是一种直接的手段让学生认识草原,体会作者所写的草原的美。

3、语言描绘法

在情境教学中,直观手段必须与语言描绘相结合,从而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学生会不知不觉地进入情境。这也是符合儿童认知、情感活动特点的带有普遍性的规律。运用语言描绘情境,无论是与直观手段结合进行,还是单独运用,对教师运用语言除具有相当的示范性要求外,还要具有主导性、形象性、启发性及可知性。

作者在写草原的美时,蕴含了自己的思想感情。单纯让学生通过音乐、图片来阅读课文,在理解课文的情感方面可能还有欠缺。于是笔者在教学中,辅助以语言的朗读。通过反复的朗读,让学生在熟读中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同时,还对文中的句子进行比较分析,让学生体会到语言在传情达意时,字词的选择上是很关健的,不同的字词表达不同的意思。

三、问题讨论与反思

在这节课的教学中,运用了情景教学法,比较成功的让学生接近课文。但在学生的主体性体现上还存在不足。

新课程标准中提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在教学的过程,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自主的去体会,去理解。

而在这节课的教学,笔者创设了比较接近课文的情景,让学生去体会。但所创设的情景没有与学生的实际情况相连接。学生大多数没有去过草原,没有亲自去体验过草原的辽阔与壮美。而笔者所呈现的都是草原的景色。尽管这给了学生很大的听觉和视觉的冲击,但这与学生的生活还是有距离的。在创设情景的过程中,还要注意与学生的实际相联系,注重学生的亲身感受,这样的情景创设才更能让学生体会到文中所写的景与所表达的情。如在讲述草原的天空时,可以让学生观察自己所在的环境的天空,与作者所写的天空有什么不同。在我们的身边,可不可能出现如作者所所描写像草原般美丽的天空。

这次的新课程改革,倡导以人为本,珍视人的价值,注重人的个体生命。知识是活的生命个体,而不是死的教条。学生者的学习是以原有的知识经验背景为基础,发挥人的认体性,积极主动地整合、建构、生成的动态过程。只有学生自身内在独立性与主体参与性参与到教学,课堂教学才能焕发出生命的活力与光彩。也只有如此,学生的整个学习活动才有意义。学习的过程是一种经历,是一种愉快的体验,一种生命的体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和独立性,适时的创设各种情景与空间让学生独立的学习与思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及创造力,使学生自主、自由、自觉、自信的进入知识的海洋。在教育教学过程,教师要牢记这个观点,始终贯彻在教学的过程中。在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还需要不断的努力去学习和反思,让教师的教育教学更好的教育学生,很好的完成国家的繁荣与发展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吴立岗,《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4年4月第一版

2、李吉林情景教育网

3、陈世傧、李丽玲,《学生主体参与刍议——解读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教学研究》,2004年1月

4、《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顶一下 ()  踩一下 () 

 

本文标签:

[!--temp.ykpl--]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