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在盐乡散文
(一)爱在盐乡
烟波浩渺的黄海之滨,有一片狭长的斜形大盐田从西北至东南镶嵌在碧水之间。曾经,这里的滩地星罗棋布,水面波光粼粼,盐乡人用汗水使得“淮盐”这块金字招牌变得熠熠生辉;而今,这里道路纵横,厂房林立,职工小区拔地而起,淮盐人在沿海大开发“博弈”的浪潮中开拓进取,把家园建设得日益美丽富强。
这是淮盐人挚爱的热土,这就是淮盐人心中永远的家园。从传说中夙沙氏的煮海为盐到《史记》中的管仲论鹾;从汉唐时期的盐政职官到清代中叶的票盐改革;从“馈食偏六省,税课甲宇内”到近代的“华东金库”。四千年来,这片神奇的土地缔造着传奇,并凝炼出一种无与伦比的淮盐精髓。如今这四千年的梦想,正在新一代淮盐人的手中,期待着更高更远的翱翔。
自2006年金桥公司划交连云港市管理,所有盐田服从港用、工用、市用的那一刻起,这片热土就成了市大开发、大发展的主战场。站在新的历史起点,金桥人制定了新的发展战略,确定了全力发展“盐和盐化工、现代农业、园区配套服务”三大板块经济,在吹响了经济转型新号角的同时,也绘就了一幅绚丽多彩的崭新画卷。
“一流的工艺、一流的设备、一流的管理”,秉承着这样的理念,30万吨离子膜氯碱、30万吨加工盐等重大项目先后落户于板桥工业园区,打出了一张张醒目的名片;打破局限,传承工艺,寻求淮盐生产的新突破,秉承着这样的思想,100万吨的矿卤日晒制盐项目胜利落户于灌西盐场。用优质矿卤嫁接传统海盐生产工艺,只需用原来1/25的产盐面积就可生产出等量的盐,这在数千年的产盐史上实属首创。于是,美丽的淮盐生产图再现眼前:蓝天白云下,整齐的盐池星罗棋布,暗红色的卤水闪烁着快乐的光芒,洁白的盐晶顺着传输带一路欢歌,汇聚成座座晶莹夺目的盐岭。
现代的盐乡朝气蓬勃,不仅有淮盐的银光在闪耀,更有那绿色的生态农业在吐蕊;现在的盐乡很忙碌,在建的项目在提速,配套的服务项目也在发展;现在的盐乡挺幸福,日子越过越好,生活质量正日益提高。很多变化好象是不知不觉地发生,就像我们爬过一段坡,再猛然回头,于是,便发现已离开过去好远了。不是吗?从2007年1月8日裕泰新村小区的隆重开工,短短的几年时间,惠及广大盐工的裕泰新村、盐场家园、香河情缘、新城花园等小区就拔地而起。人们纷纷从低矮的老房搬迁进了崭新的楼房,“盐民变市民”的梦想已变成美好的事实呈现在面前。每天的清晨或傍晚,那些在马路上悠然散步的人,那些随着乐声翩跹起舞的人,那些精神矍烁勤于锻炼的人,他们的脸上无不挂着恬静的微笑。
安居才能乐业。这是我们的土地,祖祖辈辈在这里开拓耕耘;这是我们的家园,世世代代在这里筑屋掘井。盐乡人追逐着太阳的光芒,应和着四季的召唤,把信仰、信念、信心树起,化作了心中的神;盐乡人沿着大道前行,点燃希望和理想,把焦虑、悲伤、彷徨踏灭,在心中写下爱的诗篇。
爱在盐乡,这块神奇的土地正是因为有了爱,才会不断劈开新的里程。我们相信,在这片神奇的热土上,新的神话正在不断诞生,这片热土一定会在淮盐人不断的开拓耕耘中,变得更加的魅力四射。
(二)爱得深沉
随着连云港市大开发步伐的不断推进,盐场的产盐面积不断地在萎缩,而我所在的台南盐场首当其冲。
前不久在方洋服务区一块即将被冲的滩涂,一位在盐池里忙碌的老人吸引了我的视线。走近他,他苍老的身影让我的心不由得阵阵紧缩,交谈中得知这位老人叫张玉启,新沂人,是一位退休的老盐工,今年80多岁了,问及这么大年纪为何要来这里劳作,他回答:“这是我闺女家的滩地,就要被冲了,我得把这边角的盐拾拾,可别糟贱了。”说完他低下头仍不紧不慢一下一下慢慢地铲着盐,突然间我发现老人安祥的脸上竟带着笑意,用满是温存的眼神望着脚下这片晶莹的盐池,就像望着心爱的孩子。从这位年逾古稀老人温存的笑意中,我读出了不舍,也读出了无尽的爱。这些当年用血汗垦滩的老盐工的心中尽管有着万般的不舍,但面对新的开发形势,他们却用微笑去接纳一片新的天地,这种博大就像千年淮盐历练后的胸怀。
想起了诗人艾青的诗句:“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也许是海水与太阳弥久的磨炼造就了淮盐人厚道朴实、不善表达的特点,只常常听到关于盐人流汗的故事,却极少听到盐人流泪的故事,可是这一年里我却数次看到淮盐人眼中的泪花。那一次是随着市电视台拍摄一位淮盐工人与盐滩的故事,我们随着他的足迹寻找昔日的滩涂,站在被抛填的滩边,这位刚毅的汉子讲着讲着,泪竟不自觉地流了下来,他背转身,我听到了他颤抖的话语:“不要再拍了,好吗?”这片土地是咸涩的,却浸满了盐人更咸涩的汗水,可是当有一天我们真的必须舍弃,却发现我们已与这片土地息息相通、血肉相连了,这种割离竟是如此的痛苦。前不久蒿东服务区有近一半的单元被征用,一向豁达开朗的王绪广主任也显得有些疲惫,他对笔者说:“可惜呀!”就再也说不出别的话来,可是他却仅用了二天时间就做通了被征土地承租人的思想工作,人们顶着严寒抢出了盐池中的劳动成果,使徐圩新区的征地工作顺利进行。这就是淮盐人识大体、顾大局的宽厚胸怀。那天一位领滩站在自已正在扒盐的盐格前深情地说:“我在滩上20多年了,这滩都被我转“熟”了,这点滴卤水都是我一趟趟“跑”出来的。滩要冲时,我整宿整宿的睡不着觉啊!”我转过头去,因为我不忍看到那莹莹泪光。
对这片土地,我们爱得如此深沉。当历史的车轮隆隆驶来,我们必须有所舍弃,却又必须有所不弃。舍弃的是落后低效的产业结构,不弃的是淮盐大地用海水、太阳、汗水所锻造出的那种闪亮的文化品质。“彰显盐的品质、创造金的价值!”十二个浸润着淮盐历史文化精髓的金字激励着金桥人成为书写历史新篇章的担当人。面对新的发展机遇,相信金桥人会重塑新的历史篇章,使淮盐文化不会出现历史的断层,让博大精深的淮盐文化成为金桥发展的动力之源,并越来越耀眼!
(三)淮盐精髓永传承
周未带着女儿来到连云港市博物馆参观,当我们站在那块巨大的盐鐅面前时,女儿的声音里突然透出了惊喜:“妈妈,这是我们盐场的东西呀!”她开心的话语让我也会心地笑了,是的,这块被珍藏的盐鐅就是我们古人用来制盐的工具之一。
古老的盐鐅让人不由得回味起了淮盐那浸润着咸香的悠久历史。淮北盐业的发展历程可以概括为:起源于春秋,发展于隋唐,振兴于宋元,鼎盛于明清。淮盐生产至今已有四千多年历史,有文字记载的也有两千多年。首见史籍的是汉宣帝时桓宽的《盐铁论》,在司马迁的《史记货殖列传》中也有这样的记载:“东有海盐之饶。”一个“饶”字就道出了当时淮盐生产的盛况。
“屑玉披沙品素洁”。晶莹皎洁的淮盐方正、清纯,滋养着万类,那丰饶的淮盐收入更是维系国计民生的有力支柱。几千年来,淮盐对国家的贡献是无可估量的,因为盐税历来就是各朝各代仅次于田赋的第二大税源。承载着地灵物华的淮盐同时又为人类留下了另一种更为珍贵、更加灿烂的人文绵延的彩炼,这道独特绚丽的彩练在中华文明的进程中一路高歌、喷薄涌动,令人啧啧称道。
因淮盐而生的美丽诗篇及文学巨著为这道彩练绘就了永不失色的一笔。历代诗人曾因两淮盐区独特的风光而留下了许多美丽的诗篇。如李白在《梁园吟》中这样赞叹:玉盘杨梅为君设,吴盐如花皎如雪。杜甫有“蜀麻吴盐自古通,万斛之舟行若风”之句。另外,吴承恩的《西游记》、李汝珍的《镜花缘》、施耐庵的《水浒传》、曹雪芹的《红楼梦》等名著中更折射着无尽的淮盐神韵。那一本本杂剧戏曲、诗集棋谱、碑版名拓让这道彩炼更加五光十色。其中那古雅清幽的“海州五大宫调”更与悠长的淮盐文化有着不尽的沟通和融合。
古人曾经说过:“因利所以聚人、因人所以成邑”。淮盐不但成就了扬州、泰州、淮安等名城重镇,而且使新浦、海州、板浦、猴嘴浸透着浓浓的咸香。那些衬托着“深映落花茑舌乱,绿迷南浦客魂消”的江南风华,那一座座构思奇特,充满诗情画意的梅园、个园、何园、西园和秋园等精美园林,无不被银色的光泽笼罩着。
淮盐创造了历朝历代经济上的繁荣,淮盐文化更以那独特的知识体系、价值体系和思维体系让世人惊叹,淮盐精神正以一种无形的力量伴随着淮盐人走向一个又一个的历史制高点。
盐河水在舒缓的流淌与沉淀着,淮盐人的精神也日益凝练与厚重。那“漉沙构白,熬波出素”的场景让人感慨万千。茫茫的海边,勤劳智慧的盐民经历了从海水煮盐到天日晒盐两个漫长的过程,其艰苦卓绝的付出令人叹为观止。炽热的火焰、火红的太阳、蔚蓝的大海,凝结成了“色白、粒大、味美”的淮盐,更历炼出了淮盐人博大、阳光、奉献、淳朴的品质。
“彰显盐的品质,创造金的价值。”这浓缩着淮盐精神的十二个大字鼓励着今天的淮盐人以一种更加积极向上的心态屹立于改革发展的浪潮之端。如今,金桥盐业作为淮盐的原产地和淮盐文化的发源地,承担了盐业经济转型的主要角色,并以经济转型为重要标志迈开了又好又快发展的新征途。在连云港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推动下,淮盐人将在徐圩新区建设中国第一个淮盐文化生态博览园。这是一个集淮盐生产、非遗保护、文化展示、影视拍摄、旅游消费等为一体综合性的文化生态创意产业园,这里将成为淮盐文化永久传承的闪亮明珠。在连云港市未成年人素质教育基地,将设立总面积400多平方米的淮盐文化展览馆。还有一系列的有关淮盐文化活动次第展开,已经将一个关于遥远年代的记忆变成了让人触手可及的现实。
这就是金桥盐化人,他们将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完成一次华丽的转身,“跳出盐业谋发展,融入大局求跨越,”在做好新产业开发的同时,将打好文化“软实力”这张牌,使淮盐的精髓得到更好的传承,这也是金桥盐化人充满智慧充满胆识地制造新奇迹的开始!
本文标签:
[!--temp.ykp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