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好风传家观后感

文章 2019-07-21 10:45:02 1个回答   ()人看过

一则则家风故事移风易俗、传递着正能量。观看好风传家有什么感受呢?

2017年好风传家观后感

为展示xx人的家国情怀,汲取家规家风中的精华,多渠道、广角度、全方位挖掘四川好家风、好家训、好家规,全省范围内开展“天府好家规”评选活动,评选出十佳“天府好家规”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下面谈谈我对该活动的感想:

没规矩不成方圆,国有国法,家有家规。一般家庭明列条文的家规,并不多见,多是约定俗成的家规。

习近总书记强调指出,抓好作风建设,在加强党性修养的同时,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领导干部要把家风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廉洁修身、廉洁齐家。关于家风,不同家庭有不同的家风。一般农家,勤俭为本,孝敬老人,对亲友礼尚往来,对邻里和睦相处,对社会惜老怜贫,这便是好家风。

家风建设修身为先。打铁还需自身硬,完善个人修养,是社会道德规范的延续,也是社会主流价值观的传承。修身一方面是提高个人道德素质,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而另一方面,要懂得知足,提高自身政治警觉性和政治鉴别力。家风建设重在传承。中国传统教育讲究言传身教,教育不仅是文化知识的传播,还是道德修养的映射。在家风建设上,古语说,母慈而子孝,兄友而弟恭。优秀的个人修养是可以通过自身的言行举止和为人处世感染下一代的。家风正,影响给孩子骨子里的正气和正义是必然的,这样的孩子进入社会,释放出来的自然是正气,面对歪风邪气乃至破坏党风政纪的贪腐投机行为,便有一种本能的拒斥。家风的形成,靠家庭世代沿袭,靠一代代人的言传身教才能形成。家风好,受世人称赞,家庭成员也感到自豪,家庭的社会地位自然也高。

通过对“传家风,立家规,树新风”的学习,我无会不断加强自己的思想道德和业务技术修养,把提水站各项工作做到实处,用一个合格的水务人的标准来要求自己,以实际行动树立水务人的良好形象,做到平常时间能看得出来,关键时刻能冲得出来,危难时刻能站得出来,把领导交给我的各项工作做好、做实、做细。

2017年好风传家观后感二

家风系着民风社风,连着党风政风,“家风正则民风淳,民风淳则社稷安。”这应是总书记反复强调“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的根本原因,也应是组织观看《“好风传家”——四川首届 “天府好家规”评选活动特别节目》的初衷和意义所在。

修身齐家是千古课题,成功并非易事。要坚持以案为鉴,进一步提高认识,认清对家人亲属管束不严的危险性,始终保持戒惧谨慎,提高对建设良好家风的紧迫感、压力感。增广贤文有言:妻贤夫祸少,子孝父心宽。春晚小品名句:坏媳妇就是身边的炸弹,好媳妇才是身边的碉堡。人们发现这样一个规律,被查处贪官的背后,多数都活跃着“贪内助”“腐衙内”的身影。“冰冷的手铐有我的一半,也有我妻子的一半”,中国新闻网一篇文章分析中央纪委的通报之后称,被查中管干部“问题清单”,近三分之二违纪涉及亲属,后院失守,促使一众贪官在贪腐道路上愈行愈远、越陷越深,而“贪腐父子兵”“被贿赂夫妻档”“一人当官全家涉腐”。

从这个意义上说,党员干部的家风,绝不是个人小事、家庭私事,而是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培育良好党风政风,乃至推动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事项。因此,每一位党员干部,都要认真贯彻落实总书记的谆谆教导,切实把家风建设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 在管好自己的同时,管好配偶子女和其他亲属(也包括身边工作人员),通过廉洁修身、廉洁齐家,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朽斗争提供正能量。

毛泽东同志坚持“恋亲不为亲徇私,念旧不为旧谋利,济亲不为亲撑腰”的家风三原则,周恩来同志召开家庭会议,制定不谋私利、不搞特殊化的“十条家规”,陈云同志为亲人定下不准搭乘他的车、不准接触他看的文件、不准随便进出他的办公室的“三不准”规矩,都是坚持身先垂范、努力修身,不断强化道德修养,完善人品操行,为家人亲属做出表率。要加强教育管理监督,多与亲属交流,对纪律和规矩进行强调提醒,使其知敬畏、明底线,坚决抵制各种诱惑,决不允许他们打着自己旗号谋取不当利益。要紧密结合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努力向历代先贤们学习,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家庭美德,培育浓厚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家国情怀,使自己的家庭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细胞和基点。

2017年好风传家观后感三

5月12日19时40分,《好风传家——首届“四川天府好家规”》特别节目在四川卫视播出。以“服务社会、奉献祖国”家规被评为十佳“天府好家规”的攀枝花杨文仲家庭的故事,感动了众多观众。

“父母时常提起‘服务社会、奉献祖国’这句话,这是我们全家始终未忘的初心,它也深深影响着我们。对父亲光明磊落的一生,我们充满敬佩,也感到自豪。”杨玲在十佳“天府好家规”颁奖晚会现场的讲述,以及其家庭成员努力践行好家规的感人故事,赢得现场观众阵阵掌声。

杨文仲,攀枝花开发建设史上的无名英雄,原市委秘书处处长、市委政研室顾问,一生勤勉治学,曾为原冶金部编纂史书。自1970年初到攀枝花参加三线建设后,他甘于清贫,乐于奉献,努力当好参谋、助手,放弃回京机会,扎根攀枝花,为三线建设作出了贡献。

“杨老是攀枝花开发建设史上的无名英雄,一生不追名、不逐利,堪称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的家风家教是我们这个时代宝贵的精神财富。”市档案局工作人员杨寿宇说,杨文仲生前发表著作200多万字,亲手抄缮的古籍和冶金文献资料达266部,整理资料卡片36700多张,文字量达1300多万字。这些资料均捐赠给了市档案馆,开创了攀枝花个人档案入馆先河,其严谨的治学态度令人敬佩。

“面对权力不谋私,面对地位不谋利,面对组织不伸手,‘三不准’的背后,是‘服务社会、奉献祖国’的人生信条,更是情系家国的风尚。”12日晚,同是攀枝花三线建设者的郭福惠守在电视机前,收看杨文仲的家规故事,和家人重温那个特殊时期的动人记忆。“杨老奉献三线、奉献祖国的精神,对我们是一种莫大的激励,也让我们更加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市民罗女士说,不论时代如何变化,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的传统不能变。

顶一下 ()  踩一下 () 

 

本文标签:

[!--temp.ykpl--]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