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类的毕业论文
机械教育是中职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中职教育的主要专业便是机械教育,快来看看机械类的毕业论文吧!
机械类的毕业论文:机械类微机原理和单片机课程教学探讨
摘 要:本文结合非 计算 机类各专业的计算机 教育 ,针对机械类微机原理和单片机课程的教学 方法 、手段进行探讨。提出一种侧重实际 应用 的 学习 ,从实际入手,注重掌握其应用方法和技能的教学方法。教学方法的改革实践证明,该教学方法实际可行并取得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教学方法 教学手段 机械类 微机原理和单片机课程
一、引言
计算机基础教育是面向非计算机类各专业学生的计算机教育<1>。与其它传统的基础课如数学、物理、化学、外语等一样,计算机基础教育已成为大学本科生基础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计算机基础教育大致可分为三个层次:计算机文化基础、计算机技术基础和计算机应用基础。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是为了培养人们的计算机认识,课程不主要讲解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计算机技术基础课程则是为学生后续课程学习、毕业设计以及计算机应用开发打下一个较为全面的基础,课程主要讲解计算机中软件、硬件的基础知识。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则是针对当前计算机的主要应用领域,讲述一些必要的知识、方法和技能,以解决实际 问题 。
《微机原理与应用》和《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是机械类各专业所开设的课程,分别属于计算机技术基础和计算机应用基础层次。本文讨论了有关机械类《微机原理与应用》和《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二、机械类微机原理与应用和单片机原理及接口技术课程的教学特点
(一) 课程 内容 简介
《微机原理与应用》课程内容主要包括:计算机的基础知识(计算机的 发展 概述、计算机中的数、无符号二进制数的算术运算和逻辑运算、带符号二进制数的表示及运算、二进制编码)、8086/8088微型计算机基础知识(微型计算机基本结构、8086/8088微处理器、8088的外部引脚及其功能、8086/8088的功能结构、8086/8088的存储器组织、8086/8088的工作时序)、8088/8086的指令系统、汇编语言程序设计、中断技术等。课程详细地讲述8088/8086微处理器的编程结构及8088/8086的汇编语言编程技巧。微机原理与应用课程为以后从事机电控制技术以及微机的应用打下一个较为全面的基础。
《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内容主要包括:MCS—51系列单片机的硬件结构、组成原理、寻址方式、指令系统、扩展技术、中断系统机制、定时器、计数器、串行通信接口技术等。课程详细地讲述MCS—51系列单片机汇编语言的编程技巧,重点阐明单片机的扩展方法及组成单片机应用系统的设计技术。单片机原理及接口技术课程为以后从事自动控制、智能仪器仪表、机电一体化技术以及各类单片机的应用打下一个较为全面的基础。可以说《单片机原理及接口技术》课程是提高单片机应用设计能力,适应 科学 技术和 经济 发展的重要保证。
(二)课程内容教学特点
随着21世纪科学技术高速发展,新能源、新技术不断出现,尤其是信息处理和控制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传统的机械产品正逐渐向高度自动化机械产品转换。可以说纯机械产品已逐渐被机电系统所取代,机电系统是机械设备和电气动力相组合的系统,而 目前 所有的机电系统都是基于计算机控制技术来实现的,所开发的 机电产品的控制系统都是以计算机控制技术为基础的,控制系统的发展方向是智能和柔性。由此可知,《微机原理与应用》和《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是掌握高新科学技术的基础。
从《微机原理与应用》和《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内容可以看出,两门课程具有很多的共性知识,其重复面较大。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是两门课程均为技术基础类课程,其先修课均为 电子 技术基础课,可以说两门课均为复杂同步时序逻辑电路的应用,应归属于电子技术应用范畴,所以学好电子技术基础课将有助于这两门课程的学习。
第二是两门课程体现着强烈的概念性、抽象性和原理性,两门课程均强调硬件结构加上软件的执行构成的微机原理。
第三,两门课程同时也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有一定的实用技能,在学习过程中应充分注重 理论 与实践相结合,软件与硬件相结合,只有这样才能学到真正的知识。
鉴于以上的课程内容教学特点,为更好地指导学生理解、领会和掌握《微机原理与应用》和《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内容,以便培养出更多的从事机电控制技术人才。
三、机械类微机原理与 应用 和单片机原理及接口技术课程的教学 方法 、手段探讨
(一)合理取舍教学 内容 、注重对学生 学习 能力的培养
《微机原理与应用》和《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内容具有很多的共性知识,其重复面比较大。为了避免课程内容的重复,应合理取舍教学内容、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以弥补技术基础课学时短、内容多,学生难以在课堂内准确理解、全面接受教学内容之不足。
《微机原理与应用》课是机械工程与自动化学院开设的技术基础平台课,课程讲授要分清哪些内容是 目前 暂时可以不学而留待以后学习,哪些内容是主要的,哪些内容是次要的。决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不加 分析 、不分主次,使学生难以入门。例如:本课程针对学生的课程设置情况和所学内容在讲解 计算 机基础知识的内容时,对于计算机 发展 概述的内容因在计算机文化基础课已经讲述,所以就不再重复讲述。可以利用此学时重点去讲解计算机的工作方式有关的内容,使学生了解逻辑处理的三种实现方式(硬件布线逻辑方式、可编程逻辑控制方式和程序存储式的自动工作方式),这样就使学生在课程开始就对计算机的认识上,上升了一个层次,从宏观上了解计算机的用途,达到引人入境之感。再例如,对关于机器数与真值的概念讲解,强调“人为约定”的概念,机器数是人为约定的二进制数。再例如,讲解补码时,也决不能笼统说,而是重点讲解模的概念,突出模是一个进位数。以上的举例只是在第一章中的几个例子,通过教学的实际证明,学生得到很好的效果,重点突出了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二)增加课程的实践教学环节
对于计算机知识的学习有两种不同的学习方法:一种是侧重知识的学习,从原理入手,注重 理论 和概念;另一种是侧重应用的学习,从实际入手,注重掌握其应用方法和技能。不同的人应根据其具体情况选择不同的学习方法。对于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显然应当采用后一种学习方法。
为了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课程教学尽量增加实践教学环节。应当指出,检察学习的好坏的标准,不是“知道不知道”,而是“会不会用”,学习的目的全在于应用。所以,课程多注重实践环节,在《微机原理与应用》课程的指令系统讲解中,首先引导学生多上机练习,使学生不满足于“上课能听懂、教材能看懂”。有一些 问题 ,别人讲半天也不明白,而自己上机练习就清楚了。这就是增加课程的实践教学环节的目的。
(三)增加实例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在机电一体化系统课程、机电一体化系统课程设计,以及机电方向学生的毕业设计等教学环节中,大量需要典型的微机知识、接口以及编程技术。尤其在毕业设计方面,学生由于此方面的欠缺,对于有关机电课题方面的毕业设计,往往在完成机械设计以后,很难很好的完成机电结合的部分。针对这些情况,机械工程与自动化学院领导以及带机电毕业设计方面的老师一致认为应加强有关 电子 设计、应用方面的环节。为此课题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
第一、改革《微型计算机原理与应用》、《单片机原理及接口技术》课程的教学,开设CAI教学;
第二、加强《单片机原理及接口技术》课程的实践教学环节,完善和开放机电控制实验室;
第三、设计制作单片机应用系统的典型环节,如A/D、D/A、键盘、数码和LCD显示、通信、步进电机控制等模块;
第四、力争多开设《单片机原理及接口技术》课程的综合实验课,为后续的毕业设计以及机电方面的学生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结束语
经过两年来的课程教学实践改革后,《微机原理与应用》和《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教学可以说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使学生侧重应用的学习,从实际入手,注重掌握其应用方法与技能。正是课题组的共同努力,设计制作单片机应用系统的典型环节,如:A/D、D/A、键盘、数码和LCD显示、通信、步进电机控制等模块,使得机械工程与自动化学院的学生在2005年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辽宁赛区获得二等奖、三等奖各一项。也正是课题组的共同努力,让得学生自愿走近实验室,主动利用实验室的资源设计开发一些综合性的试验。
最后,相信只要我们能够全身心的投入到课程教学改革实践中,不断 总结 教学经验,那么就一定会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取得丰硕的成果。
参考文献
<1>冯博琴,《微型计算机原理与接口技术》, 北京,清华大学,2003年2月
<2>李文英,《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北京,清华大学,2001年9月
<3>林全新,《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北京,人民邮电,2002年2月
<4>李朝青,《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北京,北京航天大学,2001年6月
本文标签:
[!--temp.ykp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