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读后感900字
前几日,我闲暇无聊,便读了刘慈欣写的小说集《2018》。去年,我读了他写的《三体》三部曲,深为震憾。我以前读过两本科幻小说,是迈克尔·克莱顿写的《侏罗纪公园》和《神秘之球》。虽然读起来也不错,但气势远不如《三体》恢宏。《三体》是长篇巨著,是基于一些物理假说构筑延伸的一个庞大复杂的故事体系,而《2018》带给我则是另一种感受。每篇篇幅虽短,但想象力丝毫不逊,也有各种曲折矛盾,让人脑洞大开。不同于一些看了开头就知道结尾的狗血故事,他的小说,开始让人难以捉摸,然后渐渐明晰,高潮之处终于让人恍然大悟又惊心动魄。结尾简略却令人深思,给人留下无尽的想象。
刘慈欣的小说有许多都反映了人类文明在宇宙尺度下的渺小,在高科技地外文明面前的脆弱。他的作品并不是那种一些科幻片中英雄带领人们通过顽强抵抗得以战胜外星人的理想主义。在刘慈欣的笔下,一个文明的诞生与覆灭是一个再正常不过的事。不过,他不是机械地描述这一过程,而是结合社会、文化生动地反映出危机来临时人们的反映。在危机面前,社会中许多潜在的矛盾都会爆发出来,并猛烈冲击现有的秩序。这其中所蕴含的关于社会学、心理学的道理,正是作者沉思的,也是值得读者思考的。
即便人类渺小,但大刘笔下对人类文明还是充满希望的。比如在《2018》的第一篇《2018年》中,提到"时代总是越来越好的",这其实就是对发展的肯定和对未来的寄托。《诗云》中,即使是掌握着宇宙顶级科技的文明,也难以创作出超越李白的诗篇。这其实就是对人类文明和智慧的肯定,单纯的技术并不能取代一切。《地火》则现实地表达了作者对煤矿工业变革的期望。《超新星纪元》反映了孩子们肩负着重任,他们不仅是祖国的花朵,更是人类文明的未来。
具体篇目我就不加细说了,里面的每一篇都可以引申出许多话题,引发很多思考。好的科幻小说不是胡思乱想,凭空捏造,而是作者长期思考的结晶。正如《2018》的序言中将刘慈欣评价为"第五位面壁者".他的小说其实就是他对现实社会,对人类文明,对宇宙审美的沉思结晶。他的科幻作品不仅可以给广大读者带来科学的滋养,也能带来心灵的启迪,而且能激发广大人民群众对科学的热爱和好奇。
本文标签:
[!--temp.ykp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