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未至》观后感800字
《夏至未至》该剧讲述了傅小司、立夏、陆之昂等人对梦想的追逐和对心中那份小小爱情的平淡守护的故事。
《夏至未至》观后感800字一
如果《夏至未至》剧情纯然按照原著发展,可能标志着抄袭者向舆情监督者的一次反扑。如果此剧大热,甚至可能撼动原先“你照骂我照抄”动态平衡,挪向对“反抄袭者”的道德指责。
小说文本像极了在影射作者自身经历
现在看到郭敬明三个字,你一般会联想到什么?大概少不了几个耳熟能详的关键词:“小时代”、“幻城”、“梦里花落知多少”,然后是“青春作家”、“富豪榜”、“粉丝电影”和“大IP”,当然还有不容忽视的“抄袭”阴影。
然而,刚刚播出的由郭敬明小说《夏至未至》改编的同名电视剧,混在一茬又一茬令人目不暇接的IP改编影视剧中,似乎也引不起很大的话题——无非是鲜肉小花们经过排列重组,成为这一场时新IP流水宴中包装鲜美的又一道菜。
早在小说刚火的时候,就有不少人看出,《夏至未至》像是郭敬明控诉“抄袭者无罪”的自辨之作。如果说别的涉嫌抄袭的IP剧只是在生产的环节中关联抄袭,那么《夏至未至》就是在文本的层面直接指涉抄袭——它是一则抄袭的“元文本”。书中的男主角傅小司,刚出场时就被女主立夏误读为“小四”(郭敬明的昵称)。往后的人生轨迹,更是基本沿袭郭敬明的成功之道,或者准确地说,是美化版的郭敬明成功之道。从一个典型的郭敬明式高富帅学霸主角,顺风顺水地考上重点大学,再顺利地成为万众瞩目的文艺商业一体化明星。而他人生最大的挫折,同时也是本书最大的高潮转折点,不再是郭敬明其他作品中的小资特色的矫情的天降灾难——车祸、堕胎等,第一次有了鲜明的现实维度,即傅小司被“诬陷”为抄袭另一位不知名画家的画作,被舆论大肆鞭挞。
这段戏剧冲突显然是直接回应着写作时郭敬明身陷的最大一次抄袭门危机——自2002年起的《幻城》起,郭敬明作品就一直有抄袭嫌疑,到2003年,作家庄羽指郭敬明的《梦里花落知多少》抄袭了自己的作品《圈里圈外》,将郭敬明一纸诉状告上法庭。案件审理历经三年,最终在2006年终审判定抄袭成立。而《夏至未至》就是在2004年起连载于《岛》系列图书,并在2005年连载完毕出版。正如郭敬明在后记中所说,“这本小说装满了我多少的情绪,装满了我多少闪耀光芒的日子,装满了多少我黄昏时的悲伤……”
可以说,《夏至未至》正是郭敬明面对舆论风暴的自我治愈之作,一个堪称“玛丽苏”的完美男主角,不仅女一女二都爱他,连男二号都自述“我的一生,就像是为了你才到这世界上来一趟”;喜欢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不问世事,书中反复强调他“失去焦点的大雾弥漫的眼睛”;小司只要明媚忧伤,让助手负责经营,就成了“中国斯诺雅名人财富排行榜最年轻入选者”——郭敬明笔下所有艺术家的唯一成功标示就是成为富豪。
在抄袭事件中,傅小司清白无辜得像一只羔羊,迫害他的是整个世界:无良记者将他的话断章取义剪裁构陷他抄袭;不知名画家冯晓翼借着被小司抄袭的名气成功出名甚至故意在小司新作发布时搭签售场打擂台;无知群氓在发布会上对小司谩骂甚至“泼脏水”,甚至XX市中级人民法院也判决傅小司构成抄袭,以至于“立夏觉得世界黑暗无边”。只有小司的好兄弟、好闺蜜为自己张目,好兄弟甚至一怒之下为小司杀害了前来“碰瓷”的冯晓翼——也许郭敬明借此发泄了对“构陷者”的最大恨意。
舆论监督挡不住抄袭者财路是行业悲哀
今年各类IP剧你方唱罢我登场,《夏至未至》若泯然于众也有好处。悄悄跟在上半年已经趟过抄袭舆论火锅的《三生三世十里桃花》、《楚乔传》之类IP剧的靶子背后,往年郭敬明一向被舆论拉出来激烈抵制的抄袭者身份,此时倒无暇过问了。也许我们上半年所经历的围绕着《三生三世十里桃花》抄袭门的争议,已经是民间舆情监督抄袭现象的最高点——围绕着《三生》的事实证明,舆情监督撼动不了多少收视率,也阻挡不了抄袭者的财路。
最高点触到了天花板,再往后就只能是落潮。因此到了《楚乔传》、《夏至未至》上映时,人们似乎是倦怠于那种蚍蜉撼树的战斗,连原先监督的动力也渐渐消退了。“抄袭剧”和“热IP”坚持“任尔东南西北风”,“你照骂,我照抄”的原则,和观众“边骂边看”的互动,构成了现阶段这个新媒体商业时代特有的奇异的动态平衡。
然而在这幅动态平衡的画卷中,《夏至未至》和其他涉嫌抄袭的热门IP剧相比依然有其特殊之处。甚至可以大胆地预见,如果该剧剧情纯然按照郭敬明原著剧情发展,《夏至未至》可能标志着抄袭者向舆情监督者的一次反扑。如果此剧大热,甚至可能撼动原先“你照骂我照抄”动态平衡,挪向对“反抄袭者”的道德指责。
我们无从知道郭敬明写作时是否真的认为自己如同傅小司一般清清白白遭人构陷。无从知道郭敬明是否真的相信他笔下的“这个世界上有很多没来由的仇恨,很多没来由的嫉妒,没来由的怀疑,没来由的愤怒。”单从文本的逻辑看,傅小司的清白同样值得怀疑,无论是从法理层面,还是“构陷者”的论据层面,书中都回避了抄袭者和被抄袭者的雷同对比。又一次,按照青春小说特有的偏执迫害妄想,不需要进行理性分析,“反正错的不是我,是世界”,只不过这一次的迫害“我”的世界有了比郭敬明其他小说更清晰的指向——反抄袭者,他们的动机只是受“无来由的嫉妒和愤怒”驱使;而抄袭者,睁着“大雾弥漫的眼睛”清白无辜。
在采访中,郭敬明曾反复声明“没有一个人单靠抄袭就可以红十年”,并强调自己的成功是自己的辛苦换来的——这一点也在《夏至未至》中通过对傅小司辛勤工作的描写血泪控诉出来。然而,作者是否考虑过,他要求读者不要只看到偷窃不看到劳动的时候,读者也可以反过来要求他不要只看到劳动不看到偷窃呢?一个人做错事本不可怕,可怕的是继续陷在二元对立的被害妄想中拒绝直面自身的责任。《夏至未至》作为一个抄袭者自辨的元文本,像是一则寓言,显示出了当前IP生态中不断加深的危机。
《夏至未至》观后感800字二
夏至未至,便是立夏
作为一个小说迷,自然是看过原著的,郭敬明的书貌似都没有一个好的结局,但这本书中有青春有校园有成长。
书中的傅小司是一个完美的存在,成绩好,有才华,立夏将其视为偶像,陆之昂总是陪伴其左右。完美,却又难以接近。陈学东好像演过挺多沉默寡言的角色,原本面对有时一直不变的表情我也挺不适应的,看完后发现,他有其自己的理解,慢慢的你会发现,他就是他。
立夏,个人觉得,这个角色由郑爽来演,特别合适,纯净,简单。正因为如此,才能吸引到后座那两个那么优秀的人吧。学生时代,前后桌的关系总是那么的微妙,也是那么的美好。或许颜好,也是一大助力,只是单纯的现在那儿,就宛如一副美好的画作。
陆之昂,看书的时候,我就在想为什么他没有感情线呢,看了电视才知道,只是在隐晦中表达了。确实,我最喜欢这个角色,成绩优异,会画画,会弹钢琴,却甘于陪伴在傅小司的身边;面对喜欢的人,默默付出,默默退出;讲义气,为朋友两肋插刀。这么多优点,确实坐牢的结局……
情节慢慢浮现,悲伤即将上演,愿美好停留在现在。
《夏至未至》观后感800字三
那个男孩,教会我成长,那个女孩,教会我爱。
翻开扉页,被这句话吸引了。本随手翻了翻,可神使鬼差地看了下去。
长满香樟的高大城市浅川,几个年轻的人开始自己的高中生活,一切都似乎格外的平静和缓慢,带着夏日特有的让人昏昏欲睡的叙述情绪,仿佛夏日午后浓烈如同泼墨的阳光一样。故事就在这样的环境里开始。
接下来,几个高中生开始了各自曲折的人生路程,因为傅小司的画而喜欢了他已久的立夏,让他渐渐喜欢上了自己,二人最终在高中度过了幸福的高中时光;陆之昂的母亲因为癌症去世,深深地改变了他的性格;而傅小司因为参加上海的津川美术大赛一举成名,成为全中国都有小有名气的插画家。之后那些曾经在一起的年轻人因为毕业而分离,立夏和傅小司去北京继续念书,陆之昂因留学而去了日本,而七七为了歌唱到了上海。从小孤独的遇见,为梦想被迫放弃了自己在浅川的一段与青田的美好感情而单独去了北京,开始为实现自己的歌唱的梦想而努力。
一切都很安静,都很美好。
但命运是无法预料的,陆之昂的入狱、程七七的背叛、立夏的离开、傅小司的悲伤……
之后的一切谁都无法预料,淡淡的哀伤萦绕着文字,一个本以为美好结局的故事,却以无奈结局。鼻子酸酸的,是感叹命运的难料,还是惋惜青春的逝去?
青春
在我这个年纪,十三,四岁向往着十六,七岁的花季。那些十六,七岁的高中生,正为自己的青春欢呼,充满活力的年纪,女孩们向往自己的白马王子,男孩们也同样向往着自己的白雪公主,难忘的日子。而那些所谓成年的人却有些伤感,想起当初自己暗恋的男生﹑女生,青涩的爱情,单纯、莽撞的高一新生迟到了,被老师罚站……可惜这些记忆前得加上“曾经”。青春就如昙花一现,美丽在一瞬间。
生命
生命中会遇到许许多多的人,他们中也许是你身边的从小到大的朋友,也许是刚刚认识的新同学,也许是擦肩而过,一面之缘的陌生人,他们为你的人生添上了一抹色彩,他们教会你亲情,友情,爱情。
梦幻
小说里的世界毕竟与现实不太相同,浅川这个长满香樟的城市事实上是不存在的,就像桃花源记一样,但它是多么美丽。梦想的世界,夏日的午后,故事的环境发生在这。也为青春增添了几丝美好。
感悟
陆之昂就是傅小司口中的那个天使,他教会了他成长;立夏的出现教会了冷冷的小司什么是爱。书中许多人许多事都让我们懂得太多,青春就像是一本匆忙的书,谱写人生的诗篇。
十六岁的天空是自由的……
本文标签:
[!--temp.ykpl--]